天天看點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作者:路咖汽車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價格戰打到最後,就是成本戰,有能力降的靠創新降,而沒能力的靠減配。

實際上,自打比亞迪在2月開始用榮耀版打響2024車市價格戰開始,北京車展就已經進入了難辦的局面。“難辦不是因為降價,是降的多了企業受不了,降得少了容易(挨罵)起到反效果”,頭部新勢力車企高管私下和我們溝通時表示,對使用者價格感覺的大模型沒法做,現在的車企隻能靠調研-試水-再調整的邏輯推進。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總之,涉及汽車的全領域已經沒有不打價格戰的部分。華為用砍掉雷射雷達的方式做出ADS基礎版,智界S7的車價相當于降2萬元;比亞迪用各種榮耀版,把插混的車價整體往下降出2萬元左右,長安、吉利、奇瑞等陸續跟進。除了整體、雷射雷達等大件,更多的成本下探還發生在電機、電池這些部分。以理想L6為例,電機功率較理想L7下調41馬力,電池從三元锂更換為磷酸鐵锂。

價格戰不停止,成本下探就不停止,于是減配不會停止。

沒能力創新的,歸宿都是減配?

“2024年北京車展,本質上就是2023上海車展的搏殺版,可以放棄之前的很多規則,比如敵意。”當和幾家車企聊起2024北京車展怎麼做時,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樣。車展的主線不變,繼續是新能源的繼續崛起,燃油車的反抗,智能化的标配以及同質化,當然還有最關鍵的,價格下探。

燃油還有沒有活路,這樣的問題已經被擱置讨論,幾乎全部品牌的中心都是新能源産品,都帶來了新能源重磅車,且看點尤其在合資品牌身上,因為事關生死存亡,已經分别開始放棄原本的思路,開始妥協、學習、補課以及反攻。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王傳福說,未來3-5年内,合資品牌市場佔有率從目前的40%下降到10%。廣汽豐田抱緊華為,一汽豐田抱緊比亞迪,本田抱緊中國供應鍊和華為,大衆抱緊小鵬,大衆抱緊中國本土供應鍊,斯特蘭蒂斯抱緊零跑,以及最新的南北大衆在智駕上抱緊大疆,甚至是豐田和大衆開始同時争搶Momenta的軟體和資料能力。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合資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反攻,已經蓄勢待發,隻待車展公布包括價格在内的核心資訊。這一路徑分成兩種,一種是主打民用領域的,比如豐田、大衆、本田、通用汽車等,另一種則是還保持着話語權的,比如豪華車領域的奔馳、寶馬。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豐田、大衆們所留給消費市場的問題是,在不斷擁抱中國供應鍊和科技公司之後,明面看上去有着華為、大疆等巨頭的加持,但具體實作的效果,卻要打個比較大的問号。因為,豐田和華為的合作關于硬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的可選擇方案過多,落點就在雷射雷達,和已經合作的車機大屏。華為手中有126線、192線兩種規格,192線和MDC810計算單元要供給問界M9、智界S7。

以及接下來的享界S9和傲界等車型,有着晶片被限制、産能不足等問題,再考慮到豐田目前展示出的2款新車定位不夠高,是以最終的選擇直指126線。再配上Mpilot Pro的智能駕駛軟體算法,最終的實作效果,譬如之前Momenta的示範視訊中,10公裡接管2次,這隻能達到2022年的主流效果。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以及,大衆在之前采訪中已經對外公示,使用大疆的相應智駕系統,成本增加7000元,不過初期隻有高速NOA,城區NOA需要等待。換言之,跟國内的主流車型功能之間,差距在1.5年左右。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另外,随着華為車BU在智駕方面釋出了新品牌乾崑,對中國汽車提升能力有幫助的同時,也引發了更多冷靜的思考。好處是,合作的車型和品牌越來越多,餘承東的車BU繼續生存前景被看好,越來越多的資料之後,ADS的成長預期不錯。但弱點是,這一次所謂的2.0到3.0,其實更多隻是軟體上的變動,硬體上的主要調整不過是4D毫米波雷達,屬于補充性的識别能力,因為分辨率不夠。華為目前手握的192線雷射雷達,屬于頭部最新産品裡墊底的水準。同時,大量的車企合作之後,還存在更多變量,如因智駕功能發生事故,責任的劃分問題等等。

毫無疑問,北京車展裡,看華為車和功能的消費者會很多。但,問題也随之産生,比如都是華為的功能,部分車企隻能拿到落後的産物,而部分車企手裡是最新技術。二者對比之下,又是為了成本而做的妥協。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補課需要時間,能實作的效果,目前無法确定。本田和豐田、大衆面對的局面不同,它不久前剛剛釋出的全新品牌“烨”,已經宣布了會在後排裝備華為的智慧屏,相當于Hi模式和本田的作業系統打通上車。但,新車最早會在今年年底上市,于是又形成了技術代差。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于是,擺在眼前的局面是,合資車在補課,但效果上未知,相當于在功能上相對主流有所縮減。而且,其實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合資品牌身上,中國品牌身上也同樣出現了為了價格,開始向下調整配置的走向。

車展前2天,全新AITO問界M5上市。盡管起售價依然在24.98萬元,和老款車型相同,而随着餘承東放出3.7萬元的限時購買權益,再看新車的配置表現,有了新的端倪。電池的容量從40kWh增加到42kWh,增程器、電機、車重不變,但整車的續航資料卻從之前的綜合1455公裡下降至1440公裡,純電續航從WLTC工況200公裡下降至195公裡。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更多的案例,還在從2月開始的降價潮中有着顯現,如為了拉低售價,深藍、小鵬等企業分别使用減少配置的方式推出更低價格的新版本。小鵬G6在限時價格下降到18萬元内的同時,分别減配了音響、座椅功能等。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而除了智能部分在進行補課之外,合資品牌的另一攻勢還在于補課整個新能源動力,這一部分中,開始出現反差,少數企業進行爆發。

除了減配,看點隻剩省油/省電?

應對同質化競争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做深度創新,比如比亞迪、華為、蔚小理們帶起的造車邏輯變化,也比如這次車展的奔馳,第二種是,上文所說的通過配置調整,整合能力的調整,做出價格差異。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四電機,新電池,三把鎖,雖然奔馳要在2024年下半年才正式公布自己用的到底是軸向電機,還是YASA電機,是否是矽陽極電池,以及最重要的價格。但,在24日上午,純電奔馳G級(或者是EQG)從世界紀錄的100%坡度上先是爬下,再穩穩的定在坡度上,以及一腳油門又完成了倒車反向攀爬上去之後。以及,原地720度掉頭的速度大概比仰望U8快3-4倍,雖然資料看上去,奔馳和國産相仿,但帶來的效果之震撼,可以說是反差巨大。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不過,看點不止于此,目前的車市裡,所有車企都明白一件事,要不斷放大自己的最長闆,以彌補自己最短的短闆。比如對于新勢力來說,産能、制造能力、底盤調校,都是補課;對于傳統車企來說,智能和電動都要補課。對于比亞迪而言,智能正在加碼,而即便是特斯拉,也在因為換代等問題,如今股價大跌,全球裁員10%。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是以,對合資品牌來說,當插混開始流行,帶上發動機這個他們相對擅長的項目之後,和中國車的厮殺才剛剛開始。具體為,三電不行(主要是供應鍊起步晚、研發晚,造成的成本控制有問題),就用發動機來湊。

通用系在這一屆北京車展中的首戰表現,會決定接下來其他合資品牌的發力走向。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抛棄之前“有電一條龍、沒電一條蟲”的P2插混結構,使用P1+P3帶發電機的結構,以及部分品牌開始使用中國品牌的電驅技術。但,因為三電的控制,以及多數車型都是針對油車平台的适應性改造,是以,留下的發揮空間隻剩下了發動機。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工信部申報資料中,GL8插混的車身尺寸和燃油版本相同,官方釋出的新燃油版在後懸架和排氣布局上都沒有變化,鑒于别克GL8之前并沒有本田雅閣的能力,即使用HEV結構做PHEV。是以,很難給PHEV動力電池騰出空間,是以GL8插混隻能使用小電池,不過因為内燃機能力優于中國車,是以綜合續航沖到1370公裡。這背後,留給消費市場的效果将是,電池小,但更省油。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和别克GL8同理的,其實還有此次釋出的雪佛蘭探界者Plus插混車型,Ecotec 1.5T混動發動機的實作效果也将是更省油,小電池,長續航等。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值得一提的是,别克GL8插混的工信部資料為,使用24.4kWh磷酸鐵锂電池,WLTC工況純電續航108公裡。作為對比,騰勢D9的CLTC綜合續航1050公裡,CLTC純電續航200公裡,二者折算之下,别克GL8插混的省油效果能夠相對超過10%的比例。

同樣屬于上汽集團,同樣要在2024年開始推進新的插混系統,上汽通用無疑就是上汽大衆的參照物之一,而上汽大衆,也是一汽-大衆的典型參照物。

合資插混比中國車省油10%,是車展比華為乾崑更大看點?

是以,最終當合資車紛紛配上新插混之後,随着價格和中國品牌基本拉到同一水準,這才意味着最核心的競争來臨。畢竟,智能雖然是趨勢,如今雷射雷達的滲透率不過16%,以及智能在影像消費者購買決策的主要原因中,排在第四第五的位置,前面還是續航、省油、價格等。

寫在最後

寄希望于車企保持盡可能多的良心,在當下的消費局面中其實已經不再現實。

今年前四個月裡,縱觀市場中發生的種種表現,為了價格戰而減配,幾乎已經占據了極高的比例。少數企業,如比亞迪、特斯拉、吉利等,在做增配降價,但更多小體量的企業,它們隻能退而求其次,如今做到保持配置降價,其實就已經是不錯的水準。

總之,這一屆的北京車展,已經實打實的把車市拉到了新的分水嶺位置。我們不去讨論車企的生死,那屬于高管和老闆們的取舍,但對消費者來說,其實是更多觀望的挑戰。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買到手的東西,很快就因為更新的産品推出而落後,也不希望車企因為銷量未達預期而降價。

而另一個場景則是,為了銷量的推進,又有那些剛剛上線不久的産物,會明升暗降的調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