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敲黑闆!AI助教喊你“抄作業”啦

作者:中國科學報

文 | 《中國科學報》實習生 聶一丹 記者 陳彬

敲黑闆!AI助教喊你“抄作業”啦

“數字老師”上線“電力系統基礎”課。受訪者供圖

“大家好!我是天津大學劉豔麗教授的數字助手、你們的學習小夥伴!”

4月2日,在“電力系統基礎”這門課的開學第一課上,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資訊工程學院2022級大學生潘淩藍好奇地看着螢幕上的另一位“劉老師”,和同學興奮地交頭接耳。

這位“數字老師”,就是由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資訊工程學院教授劉豔麗主導研發的“全過程全環節AI(人工智能)助教”。這位1:1仿真模拟劉豔麗形象的“數字老師”有很多強大的功能。

“全過程、全環節AI助教可以覆寫課程的各個階段,并實作全天候線上服務。”劉豔麗介紹,“課前,AI助教會整理好課程知識的重點、難點,友善學生預習;課程中,AI助教的答疑系統可以随時解答學生的課程疑問,為學生提供及時、便捷的答疑管道;課後,AI助教針對每章的知識點配備檢測題,友善學生鞏固知識,并通過思維導圖展現課程整體知識體系,友善學生進行查漏補缺。”

而這些,還隻是這位老師“百變神通”的“冰山一角”。

讓“因材施教”成為現實

過去,老師們需要親自錄制慕課課程,備課過程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劉豔麗告訴《中國科學報》,“‘數字老師’可以根據教師導入的課件資料一鍵生成慕課,随時随地、高效快捷地生成并更新慕課資源,有針對性地鞏固、拓展學生的學習内容。”

上了一段時間課程後,潘淩藍也對這位老師有了一定的了解。“上完一節課後,如果我對課上的重點和難點了解不夠深入,就會去觀看AI助教系統裡的網課講解,然後做檢測題,加深掌握程度。”潘淩藍告訴《中國科學報》,現在,AI助教已經成為學生們離不開的學習助手。

AI助教的另一大系統“答疑大模型”則超越了課堂教學,讓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聚焦高階專業學習。

劉豔麗介紹,“答疑大模型”是一個服務于科研學習的純國産人機對話大模型系統,“類似于國外的ChatGPT”。

一方面,該模型可以提供24小時的答疑服務,解決學生在專業知識方面的問題和疑問;另一方面,類似于網購平台向使用者推薦個性化商品,它可以根據與每位學生的互動交流,向不同學生推薦不同的專業性問題,彌補學生專業知識的不足之處,“實作真正的因材施教”。

除了基礎性的答疑之外,“答疑大模型”還可以在程式設計技能方面給予學生充分的輔助性支援。“電力系統學科涉及很多分析計算,需要通過程式設計才能完成。而大模型可以幫助學生編寫并調試程式,節省了教育訓練程式設計技能所需的時間。這樣,學生就有更多精力專注于高階專業任務。”劉豔麗說。

這一過程既是進行專業實踐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數字化素養的過程。劉豔麗頗感自豪地表示,學生隻需要具備基本的程式設計思維,将指令輸入到大模型中,便可以得到相應的代碼。“現在,學生對大模型的應用非常熟練,他們真正做到了把AI作為‘生産力’。”

靈感源于虛拟主播

“AI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融合應用是大勢所趨。”在劉豔麗看來,随着資料存儲與計算能力的快速提高,以及核心算法的不斷突破,人工智能技術支撐下的智能化教學将進一步拓展教學互動空間,推動教學方法的創造性應用。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諸多大模型仍存在使用權限方面的風險。在此背景下,內建開發出一個服務于學生的純國産教學工具,打造國産通用科研教學平台,成為劉豔麗一直以來的心願。

“數字老師”的靈感最初來源于網絡虛拟主播。

劉豔麗告訴《中國科學報》,前兩年在抖音平台上,她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虛拟主播的身影,于是便聯想到,如果将這一技術應用于高等教育的教學場景中,必然會大大減少教師錄制課程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能夠更加高效地為學生提供線上課程。

除了錄制課程,個性化答疑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迫切需要的功能。基于多年的教學經驗,劉豔麗想到,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的疑問基本可以歸納在一個範圍裡。“那麼,完全可以訓練一個24小時線上的我的‘分身’來回答這些問題。當人機對話技術出現後,我立刻産生了将其應用于學科教學的想法。”

在高等教育領域,AI助教要代替真人教師走進課堂,必須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儲備,這對大模型的研發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打造一款應用于電力能源學科且安全性高的大模型,我們找到第三方企業合作,共同開發。”

她介紹:“通專融合大模型的研發日益重要。我們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礎上,強化電力能源學科專業知識,搭建了電力能源專業大模型,它能夠在服務人工智能賦能新型電力系統的科學研究之外,成為時刻陪伴輔導學生學習的好助教。”

期待AI助教“遍地開花”

作為天津大學示範課程,“電力系統基礎”這門課成為這位“數字老師”首個亮相的舞台。而不久後,這一“全過程全環節AI助教”将被全面引入一門契合度更高的專業課程——“智能電網和人工智能”中。

“這門課程聚焦電力能源和人工智能交叉研究,我們要探索利用AI技術解決智能電網的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劉豔麗計劃将AI技術在新型電力系統的應用場景轉化為學生課題,邀請國際師資開展慕課資源建設,讓學生能夠利用AI助教更高效地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

讓AI助教服務于跨學科人才培養是劉豔麗未來最核心的目标。

“按照以往的培養模式,學生想要入門交叉領域學習,可能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輔修第二專業。”劉豔麗說,“但在AI助教的協助教學下,學生可以直接聚焦交叉領域工程一線的研究課題,大大縮短了學習其他領域課程所花費的時間,同時學校能夠完成短周期、高品質、個性化的交叉人才培養任務。”

在跨學科師資團隊方面,AI助教也可以幫助打造線上交叉導師團隊。“不同學科的虛拟老師互相合作,短期内便可形成一個交叉導師團,指導學生開展交叉課題研究。同時,多專業的虛拟老師合作也可以探索出更多學科交叉點,有利于培養多領域、跨專業、綜合型人才。”

多學科“數字老師”的打造離不開更多高校和教師的參與。當被問及“全過程全環節AI助教”推廣的情況時,劉豔麗很興奮,“我們的AI助教釋出之後,有很多老師找我‘取經’,我和他們一 一分享了我的研發過程。”

她認為:“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日益深化,純知識講解的課程完全可以由‘數字老師’替代。我們必須擁抱前沿技術,實作高等教育轉型,培養高水準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

在劉豔麗看來,AI助教具有較強的可推廣性,任何專業都可以嘗試打造自己的“數字老師”。“我正在考慮把研發AI助教的經驗制作成慕課,由我的‘數字老師’與大家分享!歡迎大家來‘抄作業’!”她笑着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