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海同行 軍民同心

作者:煙台融媒

4月的煙台,迎來了人民海軍的第75個生日。

煙台艦入列13年來,第二次回到命名地,與家鄉人民共同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5周年。

因為擁有同一個名字,一艘戰艦和一座城市精神交融。在一次次充滿暖意的互動中,軍愛民、民擁軍的氛圍愈發濃厚,為煙台新時代雙擁工作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新内涵、澎湃着新動力。

山海同行 軍民同心

75年來,在黨的堅強上司下,人民海軍在戰火中誕生,在發展中壯大,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路劈波斬浪,縱橫萬裡海疆,勇闖遠海大洋,大踏步趕上時代發展潮流,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戰艦與城市血脈相連,海軍與煙台同頻共振,官兵與人民攜手并肩。作為革命老區,煙台地處海防前哨,扼守京津門戶,經過曆代軍民的傳承發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深深融入煙台血脈,成為城市品格。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發出最誠摯的祝福:人民海軍,生日快樂!

遇見——

海軍與煙台的不解情緣

4月23日上午,煙台港碼頭,海風習習,人潮如織。

如同穿着節日盛裝的煙台艦,通信彩旗從艦艏一直懸挂到艦尾,這是海軍特有的滿旗儀式。艦上官兵集結,碼頭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禮者擡頭仰望,共同等待莊嚴時刻。

“538艦,隆重升國旗儀式,現在開始!”

8時整,國歌響起,煙台艦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5周年隆重升國旗儀式正式開始。樂曲铿锵、慷慨激昂,軍民共同唱國歌,矚目着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75年間,人民海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譜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輝曆程。能在現場參加煙台艦升國旗儀式,我無比激動和自豪,對自己也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祝福我們海軍75周年生日快樂,祝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市民牟洪清深有感慨。

随後,市民紛紛登上煙台艦,領略軍艦風姿。進艙室、登甲闆,他們不僅可以與戰鬥力爆表的軍艦零距離接觸,還可以觀摩或體驗繩結示範、旗語快閃、航海裝備展示等海軍特色活動。

“我的哥哥就在煙台艦服役,今天和他一起看着我們的五星紅旗從艦上升起,内心無比驕傲。又登艦親眼看到哥哥日常的生活環境,了解他的工作起居,确實感受到了人民海軍的不易和艱辛,向他們緻敬。”從威海趕來的殷子健說。

134名來自芝罘區軍民國小的師生也走上軍艦,“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也要當一名海軍戰士,報效祖國。”四年級三班學生宋思彤說。這也讓一同參觀的二年級國小生有了同樣的理想目标:“我拿到了海軍叔叔給我的明信片,我要好好收藏,以後也成為一名海軍。”養正國小二年級二班學生林純西說。

中國紅、海軍藍,煙台洋溢着喜慶氣氛,一批批市民登上煙台艦參觀,通過近距離接觸艦艇,面對面與官兵交流,感受到人民海軍向海圖強的磅礴力量。

今年85歲的于伯仁老人,六十多年前曾服役于北海艦隊。“1959年我在威海當兵,任雷達班班長。我是一名海軍戰士,當兵七載,這是我一輩子光榮的記憶!”于伯仁老人說,“今天看到艦容整潔、裝備現代化的軍艦,感到特别高興。海軍節到了,在此,我向人民海軍緻敬!”

夜晚,華燈初上,濱海廣場、漁人碼頭、文化廣場、黃海明珠等地标建築流光溢彩、光影變幻,以“奮進萬億新征程、共築強國強軍夢”為主題的城市燈光秀精彩上演,“山海同行艦回煙台”“奮進萬億新征程、共築強國強軍夢”“城市是戰艦的故鄉、戰艦是城市的名片……”璀璨燈光點亮城市,向英雄的人民海軍緻敬。

煙台這座以海著稱的城市,與人民海軍有着深厚感情。

春日的芝罘區金溝寨,東眺碧海澎湃,南看群山巍峨,這裡正是煙台海軍學堂的舊址所在地。煙台海軍學堂,是清政府創辦的一所近代海軍學校,因培養出衆多的海軍知名人物和愛國将領,在中國近代海軍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風雲隐入曆史,時代隆隆向前。遙望煙台海軍學校舊址不遠的煙台東山腳下,海軍航空大學那嘹亮的口号、齊整的隊伍,正是人民海軍學子繼承先烈光榮傳統的最好風景。

銘記——

紅色基因曆久彌新

一艘戰艦遇見一座城市,為何如此備受關注?煙台九次獲評全國雙擁模範城市,核心是啥?

這兩個問題,需要從曆史中尋找答案,需要從這座城市的紅色基因中求解。

走進萊州市程郭鎮王門村,有一間普通的農家小院,院内有一口普通的水井,從井口望下去黑漆漆一片。但在80多年前,這口下面有縱橫相間道地的井,裡面連通着一個個救治傷員的醫療區,這些在敵人腳下的地下醫院打通了生與死的通道,西海地下醫院就是軍民情深同禦外敵的曆史見證。

這是一座特殊的戰地醫院,它的病房隐藏在30多個村莊的地下。在醫護人員精心救護下,在人民群衆無私保護下,西海地下醫院存在的兩年多時間裡,治愈近兩千名傷病員重返抗日戰場,成為膠東地區波瀾壯闊抗戰史上的偉大創舉,展現了膠東軍民因地制宜的創新精神、頑強不屈的鬥争意志和團結一心的魚水深情。

蓬萊區“八路軍挺進東北渡海出發地紀念碑”,面朝大海、巍然聳立,講述着軍民一心同舟共濟、渡海北上決勝東北的壯麗史詩。

1945年8月,抗戰告捷,八路軍奉命挺進東北。煙台黨政發動群衆,籌措船糧物資。自八月下旬備渡,至十二月運竣。在秘密狀态下,數萬八路軍部隊渡海北上,煙台軍民在完成海上運兵這一重大戰略任務中,作出了曆史性貢獻。

這些不能忘記——

黨上司下的膠東軍民鑄就了抗日根據地最穩固的地區,雷神廟戰鬥打響了膠東抗戰第一槍,地雷戰創造了人民戰争史上的傳奇。膠東西海地下醫院堪稱戰地醫療奇迹。馬石山十勇士為掩護群衆突圍全部壯烈犧牲,與“狼牙山五壯士”一起入選民政部五大抗戰英雄群體名錄。

這些不能忘記——

黨上司下的膠東軍民鑄就了中國人民解放戰争的堅強後盾,圓滿完成黨中央渡海北上、運兵東北的戰略部署。不懼外敵武力逼迫,阻止美軍在煙台登陸。秘密運金延安,膠東上繳黃金達43萬兩。華東支前英雄唐和恩行程四千多公裡,随身攜帶的小竹竿刻滿了走過的88個村鎮的名字。

這些不能忘記——

革命戰争時期,50萬膠東兒女參軍報國,280萬人次踴躍支前,湧現出唐和恩、孫純秀等一大批擁軍支前模範。煙台在冊烈士3.96萬人,是全省烈士人數最多的市,全省16個烈士人數超過3000人的區縣,煙台就有7個。

一段段光輝燦爛、可歌可泣的革命史、擁軍史,見證着煙台軍民心心相印、甘苦相依、生死相助的魚水深情。

傳承——

山海同行,軍民同心

時代變遷,變不了拳拳擁軍愛民之心;歲月更疊,掩不住濃濃魚水深情。

在煙台這片朝氣蓬勃的紅色熱土上,“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故事層出不窮。

崆峒島位于膠東半島北部的黃海灣畔,距離海岸線約9.5公裡,面積僅0.84平方公裡,20世紀50年代開始駐軍。

為解決駐島官兵和軍屬出行難題,芝罘區崆峒島村自發印制“崆峒島駐軍專用船票”,駐島官兵不論哪個年代終生可以随時免費登上崆峒島的客船,擁軍傳統至今延續60餘年。

從第一代15馬力、乘坐20來人的手搖橹帆船,到現在600馬力、乘坐120人的第六代擁軍船,60年了,掌舵人換了一茬又一茬,駐島官兵也換了一批又一批,但小島人的擁軍情誼沒有變:一張舊船票,随時能免費登上崆峒島的客船。

“你看,在養馬島上,我們背依青山、面朝大海,在這裡生活、訓練,我們心情特别愉悅,感謝煙台市委、市政府把最美海景樓給我們作營房,這麼好的海灣給我們作軍港!”駐煙某部官兵高興地說。

從門對門、窗對窗、一根繩上晾衣裳,到最好資源優先給部隊、最美海灣優先建營房。煙台緊貼部隊改革發展建設需要,在東起牟平養馬島、西至萊州三山島的黃金海岸線上,改建12座擁軍樓盤,一座座“擁軍樓”、一代代擁軍情綿延千裡。

一份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的工作“雙清單”,聚焦中心強保障,精準高效破解曆史遺留問題,讓問題清單變滿意清單,服務軍人暖軍心,用心用情助力官兵全心服役。煙台全面開展“暖心、政策、實事、文化、科技、金融”六大擁軍活動,創新實施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累計解決部隊急難愁盼問題2700餘件。

“部隊有需求,地方有所應。部隊的雙清單事項,我們堅持第一時間收集、第一時間辦理,難度大、涉及面廣的,我們第一時間彙報研究,事項的進展第一時間回報給部隊,確定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煙台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陶可令說。

如何傳承紅色基因,讓雙擁工作綻放時代光芒?煙台創新踐行“四好四優先”擁軍理念,精心打造“山海同行 軍民同心”雙擁品牌,全力為軍人解憂、為部隊服務、為黨旗添彩。

把最可愛的人挂在心上,動真情、辦實事。以社會化擁軍為例,煙台聚焦擁軍門店服務品質提升,在全國率先釋出實施《擁軍門店服務規範》《擁軍門店等級劃分與評定》地方标準,明确7個大類5個量級評定名額,建立動态評價和準入退出機制,實作社會擁軍制度化、精準化。目前,全市已高标準打造擁軍門店2000餘家,打造擁軍街、擁軍商圈、雙擁綜合體20處,面向全國退役軍人實行免費乘坐城市公交、遊覽國有景區,同步擇優推出10大類553項社會化優待項目,在餐飲住宿、教育教育訓練、就業服務、醫療保健、商超購物等方面為軍人軍屬提供多元化優惠服務,讓社會深情暖意流淌在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心間。

愛我家鄉愛我艦,愛我人民愛我軍。城市與戰艦将朝着共同的目标奮進:向海圖強,逐夢深藍。

YMG全媒體記者 慕溯 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