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朝陽少俠
2001年,美國進入喀布爾,迎接(戰)美國的是塔利班。2021年,美國狼狽逃離喀布爾,“歡送”美國的還是塔利班,所不同的是,塔利班換上了繳獲來的高科技美式裝備。

“喀布爾時刻”遠比1975年的“西貢時刻”更富戲劇性,堪稱魔幻現實主義。20年前,美國發動阿富汗戰争時,國力處于獨孤求敗的巅峰時刻。今非昔比,美國成為繼蘇聯之後又一折戟“帝國墳場”的超級大國,而且恰如普京所言,正以“堅定而自信的腳步走在蘇聯的老路上”。
今天美國最擔心的,恐怕是“喀布爾時刻”隻是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破窗效應”的第一個洞。曆史從未終結,曆史正在開啟。
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變局正處于量的積累階段,日益接近質的飛躍,局部質變正在發生。然而,帝國主義、霸權主義者絕不會甘心承認自己的失敗,絕不會甘心退出曆史舞台,絕不會老老實實承認“美國神話的終結”,他們極力把巅峰時代的光環投射到今天美國的陰影上,制造出了“十大幻象”。
今天我們就來一一列舉、個個戳破。
如果把美國與塔利班的實力做對比,一個是大水缸,一個是小石塊。美國發動阿富汗戰争,是一種高科技的“炫富”。美軍依靠先進的武器裝備,“打電玩”一般終結了一個個鮮活的阿富汗人的生命。
然而,小石塊擊碎了大水缸,讓人想起了毛澤東的名言“武器是戰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美國實力究竟如何,并非一道比較GDP大小的數學題,而是政治經濟學的辨析題。
2021年,“他們一無所有,但他們獲得了自由”:數千名阿富汗人湧入喀布爾卡爾紮伊國際機場跑道,試圖追逐并登上正要起飛的美軍C-17運輸機。
經濟上的“恒星”,在政治上可能就是“黑洞”。比如華爾街翻雲覆雨的金融大鳄,一方面賺得盆滿缽滿,另一方面也是引發貧富極化、國家動蕩的火藥桶。美國實力是光鮮的,但絕非無懈可擊,更不是不可戰勝。
美國總愛吹噓自己的海陸大戰略,不斷玩弄概念,完全不顧及能力與願望之間的差距。
美國著名學者約翰・加迪斯在其著作《論大戰略》中指出,地緣戰略要想成功,必須認清存在什麼樣的限制和限制條件。《孫子兵法》也講,“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倉促進軍俄國導緻最終兵敗的拿破侖,盲目追求霸權最終導緻雅典敗于斯巴達的伯裡克利,都是不願受現實條件的限制,固執地追求超出能力的目标。
今天,美國的霸權餘額已嚴重不足。連英國《經濟學人》都直言,美國撤出阿富汗已淪為拜登的“大潰敗”。此情此景下,美國竟然還沉迷于玩弄地緣大戰略,為“喀布爾時刻”千般找補,辯稱阿富汗撤軍是美國布局“印太”大戰略的“大轉進”。
縱然美國有意轉向“印太”,但地區國家恐怕都要掂量一下:美國會不會像在阿富汗那樣“跑路”?美國高度不靠譜,四年翻一次大餅,到底誰才是關鍵時刻靠得上的真朋友、真夥伴?
美式民主在阿富汗已死,在美國國内也進了重症監護室。阿富汗撤軍并非過去20年災難的終結,而是未來20年美國政治内戰的開始。
福山近日稱,阿富汗危機标志美國霸權終結,而美國真正的危機在于内部的兩極分化,幾乎所有問題都無共識。美式民主不僅沒有任何自我修複的迹象,反而成為政治分裂的加速器、社會對抗的離心機。
2021年1月6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出現暴亂,大批特朗普支援者闖入國會大廈。
拜登在大選争議和國會騷亂中上台,打疫苗、基建計劃争吵不休,阿富汗問題更是重創拜登支援率,美國已提前進入中期選舉前的政治惡戰。
後拜登時代,美國的政治分裂沒有最糟,隻有更糟。
真正有實力的人,絕不會時時把實力挂在嘴邊。而“實力地位”則成了美國外交的口頭禅、逢人張嘴的大金牙。
美國利用所謂“實力地位”大搞單邊制裁、“極限施壓”,但預期目标全部落空。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反制裁、反施壓、反霸淩,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走進覺醒年代。
2021年3月安克雷奇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上,中國外交天團硬氣回應美方的無禮行徑和無端攻擊。
美國人經常說,不要“賭美國輸”,好比一個急了眼的賭徒,太想赢,結果卻越輸越多。國際社會不是賭場,沒有一個正常的國家把前途命運寄托在賭局上。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發展,民族要獨立,霸權要垮台,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更多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對美國說“不”,這不是在賭美國要輸,而是為了維護國際社會的正義、道德、良知和公理。
拜登在2021年初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高調宣布“美國回來了”,極力營造美國重返世界、再度擴張的印象,但“喀布爾時刻”用事實打臉,“美國回來了”秒變“美國回家了”。共和黨更諷刺說:“塔利班回來了,而不是美國。”
從特朗普時代瘋狂“退群”,到抗疫失敗,再到阿富汗撤軍,如捷克總統澤曼所言,“美國人已經失去了他們的全球上司地位”。
擴張無限、縱欲無度的美國需要回家、需要休息,再做做體檢、治治病。同時,美國應當回到真正的多邊主義中來,有話好好說、有事好商量,學會說人話、辦人事,用政治對話解決飛機大炮解決不了的問題。
拜登政府想通過歐洲之行、七國集團、四邊機制、“印太戰略”、“全球民主峰會”等營造“大西方”景象。但美國對阿富汗政策180度轉變,匆匆撤軍前絲毫未與盟友溝通協調,狠狠地從背後捅了北約一刀。不少歐洲網民甚至哀歎,美國對盟友簡直是從利用到無視、羞辱。
美國還以貿易逆差為由,逼迫盟友修改雙邊自貿協定;無視盟友需求,囤積疫苗等緊俏抗疫物資。美國對盟友玩弄“馭下之術”,翻臉如翻書。美國已經不可逆轉地走向“美國優先”,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同盟體系的命運已經注定,以利相交、利盡人散。
2021年8月16日,英國國防部表示,将向喀布爾機場增派200名士兵,以確定相關人員安全撤出阿富汗。
最近,英國這個美國同文同種的“鐵杆”多次發洩對美國的不滿。英國一位執政黨議員在電視上痛心疾首:“這對西方來說完全是羞辱。”英國防長稱,“美國已不再是超級大國”。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争時,美國背叛英國,給“日不落帝國”補上最後一刀。曆史會否重演?拭目以待。
“富在深山有遠親,貧在鬧市無人問”,硬實力決定軟實力。當美國硬實力明顯下降時,比如“西貢時刻”的上世紀70年代,美國走向韬晦和蟄伏,從意識形态外交轉向現實主義外交,代表人物是基辛格。
但這次不同,拜登政府像打了雞血一樣猛推“普世價值”,甚至要喪事喜辦,在“喀布爾時刻”後張羅“全球民主峰會”,這一政策已經招緻多方批評。
“普世價值”是美國賞賜給“第三世界”的“奢侈品”。當國力嚴重透支時,美國力不從心,無法兌現自己為“帶路黨”們開出的支票,隻能自取其辱。
那些相信美國民主承諾的阿富汗人,或被絕情抛棄,或淪為難民。12月的“全球民主峰會”還會成為“普世價值”的高光時刻嗎?
美元霸權将各國經濟與美國強行綁定,美國則濫用經濟依存關系,頻繁以關稅、制裁、脫鈎進行戰略打壓。
但疫情對美國經濟造成連續打擊,瘋狂金融放水引發物價、通脹暴漲;對華貿易戰暴露美國産業空心、金融泛濫的積弊,對華赤字不降反升。
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在經濟金融上增強自主性,一場“去美元化”運動已經開始,各國開始大幅減持美債、放棄錨定美元、增加非美元貨币交易大宗商品、增加非美元的貨币儲備、黃金儲備。
美元的霸主地位并沒有充足實體經濟和金本位制的擔保,全靠國家信用來背書。當美國濫用信用到毫無節制時,一場美元崩盤的泥石流也就為時不遠了。
新冠肺炎疫情給美國群眾帶來千萬計的感染,死亡人數遠超一戰、二戰、越戰總和,随之而來的是更為嚴重的社會沖突與危機。
近日,美國連續數天平均确診病例數超15萬例,每日新增死亡病例再度破千,連盟友都不免嫌棄。歐洲理事會決定将美國移出“歐盟安全旅行名單”,并建議各成員國重新對美國入境旅客采取防疫限制措施。如果說疫情初期還有“天災”的因素,今天美國囤積大量疫苗,仍然死亡破表,隻能說是徹底的“人禍”。
但美國未見檢討,反而倒打一耙,抹黑中國的抗疫成果,宣稱“中國抗疫是威權戰勝人權”,并鼓吹中國的“清零”政策經濟成本巨大,将成“世界孤島”。
政治病毒(漫畫 | 羅傑)
然而現實卻是,效仿美式抗疫的國家紛紛遭殃,帶疫解封的歐洲疫情反複,消極抗疫的印度全面淪陷,放松警惕的越南嘗到苦果。美國試圖在病毒溯源上污名化中國,但真相不容篡改,正義不會缺席。
美國也許有這樣的大夢,疫苗神威、經濟雄起、溯源甩鍋,三闆斧改寫新冠疫情的世界史,笑到最後。
醒醒吧,曆史已有結論:美式抗疫失敗,禍害美國人民,殃及世界各國。
30年前,蘇聯解體一度讓美國陷入勝利狂歡,“曆史終結論”讓美國産生一種幻覺,美國可以左右曆史發展程序。
然而30年過去了,曆史沒有按照“終結論”的設計直行,竟然拐彎了,“美國神話”的金身被金融危機、特朗普、抗疫失敗、國會山暴亂、阿富汗潰敗等一點點打碎,露出斑斑鏽迹,越來越慘不忍睹。
視訊加載中...
近期,美國網友拍攝上傳的一段視訊顯示,美國費城大街上遍地流浪漢和垃圾,混亂不堪,觸目驚心。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曆史盛衰有其内在規律,國運興衰要看是否順應了曆史發展潮流。今天的美國站在曆史錯誤甚至極端的一邊,正在走向霸權主義、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态的海市蜃樓。
美國的曆史觀畢竟隻有短短250年,見過日出,沒見過日落。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從來隻有時代中的美國,而沒有美國的時代。何苦逆流而動,卻不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