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44旅除了徐海東誰都不認,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黃克誠

作者:陶陶讀曆史

西安事變後,确立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基調。1937年,紅軍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紅一方面軍改編為115師。115師下轄2個旅。其中343旅以紅一軍團第2、第4師為基礎所改編;而344旅則由大名鼎鼎的紅15軍團改編,下轄687團和688團,出自于原紅25軍部隊。

1937年12月,八路軍總部決定擴編部隊,讓344旅擴編一個團。旅長徐海東接到指令後,認為原紅26軍是一支陝北紅軍部隊,應該有部隊延續他們的衣缽,于是決定抽出兩個營做骨幹,再補充一部分兵力,組成新團。

按照八路軍總部授予的番号,這支原紅26軍部隊就變成了八路軍115師344旅689團。

344旅除了徐海東誰都不認,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黃克誠

344旅成軍後,林師長和聶榮臻副師長卻緻電延安,希望“更換一名旅長,替代徐海東同志”。雖然電報沒有鋪開原因,但其暗含的意味卻别有深意。

一、功勳卓著的25軍和特殊的344旅

作為344旅的前身。紅15軍團來頭很大,它是由紅25軍以及陝北紅軍合編而成。其最有戰鬥力的部分,則以紅25軍為主。紅軍有三大山頭——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相比于三大方面軍,紅25軍是個相對較小的山頭,但地位卻極其重要。

前文也提到,115師以紅一軍團為主幹,但紅25軍卻并不屬于中央紅軍序列,而是從屬于四方面軍的鄂豫皖蘇區。1932年紅四方面軍長征後,徐海東、吳煥先、沈澤民帶領紅25軍和紅28軍繼續在鄂豫皖蘇區征戰。

由于鄂豫皖蘇區的精壯都已長征,是以留在25軍、28軍的都是一群苦大仇深的孤兒、烈士之後,年紀很小,平均年齡不過16歲。

344旅除了徐海東誰都不認,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黃克誠

由于敵情危急,紅25軍和28軍合編為紅25軍,并且展開了長征。紅25軍出發時不到3000人,士兵年齡也小,被對面國民黨軍戲稱為童子軍。但是這群娃娃兵在徐海東的指揮下,卻成了吞噬群狼的猛虎之師。紅25軍一路“避虛就實”,連戰連勝,從鄂豫皖蘇區一直打到了陝北,東北軍、陝軍、中央軍、甯馬軍,都紛紛在紅25軍的面前敗下陣來。

1934年9月15日,紅25軍殺入陝北革命根據地,與劉志丹的陝北紅軍會師。紅25軍最晚長征,卻是第一支到達陝北的紅軍,他們的長征也被稱為“小長征”。

徐海東清點人馬,發現紅25軍不降反增,還多出了一百來人,裝備也鳥槍換炮。3000人的部隊竟然有100多挺機槍,火力比中央軍還要猛。到達陝北後,紅25軍多次擊潰張學良、楊虎城部,虐得陝軍、東北軍欲仙欲死。如果沒有徐海東的存在,光憑陝北紅軍在陝北是站不住腳的。到時候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将不複存在,中國革命史肯定會改寫。

在徐海東的帶動下,紅25軍湧現出與這支部隊規模不相稱的人才。新中國建立之後竟湧現出97位開國将領,大将1名,上将2名,中将6名,少将88名。其中就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韓先楚上将以及劉震上将。

344旅除了徐海東誰都不認,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黃克誠

不久後,毛澤東所帶領的7000人的陝甘支隊到達陝北,徐海東及時支援了5000大洋,并且堅決服從毛澤東的上司。

要知道在當時,毛澤東等首長剛剛經曆了“草地驚變”,現在遇到黨性如此之強,毫無本位主義、山頭主義的地方大員,如何能不感動。5000大洋雖少,但分量極大,這種感動是感人肺腑的。

由于344旅和徐海東的曆史情況如此特殊,即使強如林師長、聶榮臻副師長的心裡也會打鼓。

從級别來看,林師長曾為紅一軍團軍團長,徐海東為紅十五軍團軍團長,兩者級别一緻。讓徐海東當個旅長實在屈才。隻是因為蔣介石吝啬,隻給了紅軍三個師的編制。如果哪怕還有第四個師,恐怕徐海東是副師長位置的有力競争者。

由此可見,林師長、聶副師長并非排擠徐海東,而是确實不友善指揮,徐海東值得一個更好的位置。

但是最終,毛澤東并沒有同意林、聶的請求,仍由徐海東繼續擔任344旅旅長,這是為何呢?

二、主席對344旅别有大用

首先,前文也提344旅雖然來自于一個小山頭,但這個山頭太特殊。紅25軍戰鬥力強、凝聚力強,但也有些排外。

紅25軍決定長征時,中央蘇區以程子華為特派員,傳達中央的訓示。為了表示對中央的服從,徐海東主動提出以程子華任軍長,自己則改任副軍長,吳煥先為政治委員。

344旅除了徐海東誰都不認,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黃克誠

但是在紅25軍長征期間,程子華的存在感卻遠不如徐海東那麼高。從軍事能力上看,程子華卻不輸于徐海東。但是紅25軍的官兵卻更崇拜徐海東以及政委吳煥先。

由此可見,紅25軍是一支水潑難進的群體,其上司之難度可見一斑。後來,原紅三軍團的黃克誠擔任344旅的政委,竟一開始也遇到了不買賬的情況。

由于徐海東在344旅威望太高,而另一面旗幟吳煥先政委早已犧牲,試問又能換誰呢?請問又有誰比徐海東更适合指揮344旅呢?

其次,毛澤東與徐海東肝膽相照,他特别了解徐海東同志的為人。徐海東一生不愛當官,就愛打仗。

徐海東曾自謂:“我這個人打仗有瘾,走路有瘾,喝酒也有瘾,但就是沒有官瘾。”徐海東聽聞打仗就高興,如果不打仗就渾身有病。将軍曾說:“打仗就是我的治病良醫。”

344旅除了徐海東誰都不認,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黃克誠

以徐海東的功勞看,當個旅長确實大材小用。但就徐海東自己而言,卻是毫不在乎。隻要能打日本鬼子,管他什麼師長、旅長。是以徐海東也絕不存在什麼指揮不動的情況。在平型關大捷中,徐海東對林、聶的指揮絕對服從并且完美執行。

最後,中央對344旅其實别有大用。

這是因為344旅不僅隻是一個旅,它的每一個兵其實都是一枚種子。經曆了長征的他們,都是黨性極強、訓練有素、勇猛善戰的精兵。隻要條件合适,一個人就可以發展出100個新兵甚至上千個新兵。

是以344旅雖然表面上從屬于115師,但時機成熟時一定會與主力分開,去其他地區開枝散葉,建立根據地。到那時候,有獨當一面之能的徐海東就有發揮的餘地。也就是說,徐海東不是用來做林、聶下屬的,而是作為“一方諸侯”而存在的。

為此,中央還專門為徐海東配備了一個出色的副手——黃克誠。

黃克誠是紅三軍團代表,以敢于說真話、敢于直谏而著稱,是一個兼具戰術和戰略眼光,集軍事才能與政治才能的人傑。很顯然,這就是為344旅未來開枝散葉而準備的。

黃克誠黨性極強,以心慈愛兵而聞名,主席之是以将他派往344旅,顯然也是想改正該旅本位主義的傾向。

344旅除了徐海東誰都不認,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黃克誠

是以到時候344旅必然獨立成軍,林、聶擔心“鎮不住”徐海東,完全多慮了。果然到了1938年,十八集團軍總部将344旅劃歸軍部直轄,被派往晉東南,配合129師開辟根據地。

然而天不遂人願,在長征期間,徐海東遭遇了多次血戰,曾多次負傷。到了抗戰時,這位昔日的“徐老虎”已經油盡燈枯,并且患上了極其嚴重的肺病。到了1938年,徐海東更是連續多次吐血,隻能躺在擔架上工作。

巧合的是,林司令也因意外受了重傷。如果徐海東不病,115師肯定由他來代理,而不會是陳光來替代了。徐海東病倒後,344旅屢遭挫敗。而且在南下途中,687團團長張紹東和參謀長蘭國清勾結叛變,釀成了嚴重的“張蘭事件”。

此次事件發生後,朱德緊急趕到344旅進行整改。朱德發現徐海東病勢沉重,已經完全不能勝任指揮之職。于是命他即刻前往延安養病。徐海東走後,旅長的位置便空缺了下來。

一開始,344旅皆認為應由紅25軍老戰士——687團副團長田守堯代替徐海東的職務,朱德也一口應允。然而毛澤東考慮到344旅所存在的本位主義問題,于是下令以楊得志為344旅代旅長。

三、344旅竟發展出4個縱隊

在楊得志和黃克誠的共同努力下,344旅渡過了“老軍長”病休的陣痛期,逐漸走上了正軌。剛正不阿、能力出衆的黃克誠,也逐漸得到了344旅上下的一緻認可。

1940年2月,八路軍總部成立第二縱隊,由左權兼任司令員,黃克誠任政委,楊得志任副司令員。344旅全旅進入第二縱隊編制,韓先楚任代旅長,康志強任政治委員。到了4月,劉震接任344旅旅長之職。

344旅除了徐海東誰都不認,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黃克誠

5月,根據劉少奇的建議,軍委指令黃克誠率第2縱隊主力344旅和新編第2旅共五個團、1.2萬人以及教導營的500餘人,分兩個梯隊由冀魯豫南下華中。6月到達豫皖蘇邊區和陳毅、粟裕部會合,開始着手準備建設蘇北抗日根據地。

在南進途中,344旅的三個團進行了一番極其複雜的分分合合。

首先在7月,黃克誠的第二縱隊與新四軍彭雪楓的第6支隊(欠第4總隊)會合,合編為八路軍第4縱隊,第344旅改稱第4旅,其所轄3個團改稱第7、第8、第9團。

7月下旬,4旅(344旅的688團和689團)留歸4縱隊建制,歸彭雪楓指揮。而黃克誠率新2旅(5團、6團)和9團到達皖東北地區,奉命與蘇魯豫支隊、隴海南進支隊、新四軍第6支隊第4總隊統一整編為八路軍第5縱隊。黃克誠任司令員兼政委。以一部堅持皖東北,主力挺進蘇北。

皖南事變後,黃克誠的第五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下轄三個旅,其中第8旅是原344旅發展而來的部隊。

344旅除了徐海東誰都不認,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黃克誠

與此同時,彭雪楓的第四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四旅改番号十旅,原344旅部隊為28團(688團)和29團(689團)。

1941年9月,上級還是決定将有紅軍基礎的部隊集結在一起,三師九旅與四師十旅對調。至此,原344旅的主力重新集合在新四軍三師,為八旅、十旅,重新恢複了原紅十五軍團的配置。

抗戰結束後,新四軍第三師已經有3.7萬人馬,下轄7、8、10旅和獨立旅四個主力旅,三個獨立團。

朱德、劉少奇釋出進軍東北的指令後,第三師受命出關進入東北。到了東北,第7旅和與山東7師組成東野六縱,8旅、10旅也就是原344旅改編為東野2縱。東野2縱就是大名鼎鼎的超級王牌——第39軍,而東野6縱也不弱,是東野六猛虎之一,後來發展成第43軍,是解放海南島的英雄部隊。華野11縱和華野12縱隊也與新四軍第三師有着極深的淵源。

如果說344旅以徐海東為旗幟和靈魂,那麼将該旅完全發揚光大的,恐怕非黃克誠莫屬。徐海東病休後,黃克誠不僅完美地填補了他的空缺,而且還擴大了344旅的基業,發展出4個縱隊。八路軍、新四軍還沒有哪一支部隊像344旅那麼威風。

1955年,徐海東和黃克誠均被授予大将軍銜,分列第二和第三位。直到今天,紅25軍、344旅和39軍的血脈依然在人民軍隊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