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4年,湯恩伯最後的遺容,出賣義父,無錢看病,最後客死日本

作者:五四青年
1954年,湯恩伯最後的遺容,出賣義父,無錢看病,最後客死日本

1954年7月15日,台北殡儀館裡,一副木棺材靜靜地躺在中央。這是湯恩伯的棺材,此時此刻他已經離世。從鏡頭中望去,他的面部顯得有些慘白,臉上帶有一些浮腫,但表情安詳,仿佛已經放下了塵世的紛擾。

他身穿傳統的中國服飾,白色的綢緞鋪在他的身下,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他的雙手交叉放在腹部,戴着白手套,仿佛在守護着自己最後的尊嚴。

然而,許多人并不知道的是,湯恩伯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離世了,而他并未在台北離世,而是在遙遠的日本東京。原來就在事發前一個多月,湯恩伯的老胃病再次發作,經過蔣中正的準許,他前往東京尋求治療。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僅僅一個月後,他就在異國他鄉離世。

離世時,湯恩伯的身邊并無親人陪伴,這無疑是他人生的一大遺憾。很快,他的遺體被運送回台北。由于離世突然,所有的後事準備都顯得倉促。他的遺體被安放在殡儀館,冷凍了起來,等待着後續的安排,直到十幾天後,當局才為他舉行了追悼會。

1954年,湯恩伯最後的遺容,出賣義父,無錢看病,最後客死日本

湯恩伯,這個名字對于熟悉中國近現代曆史的人來說,并不陌生,他作為蔣軍黃埔系的重要将領,一度深受蔣中正的賞識。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湯恩伯也是草根出身,他的青年時期是在閩浙軍講武堂度過的,這段經曆為他日後的軍事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那裡,他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錘煉了自己的意志和體魄。之後,他進入浙軍當兵,開始了自己的軍事生涯。時任浙軍第一師師長的陳儀對湯恩伯非常看重,認為他性格沉穩,具備成為一名優秀将領的潛質。

在陳儀的推薦下,湯恩伯獲得了前往日本留學的機會。然而,由于家庭經濟條件有限,他一度為學費而犯愁。得知湯恩伯的困境後,陳儀慷慨解囊,資助他完成了學業。這段經曆讓湯恩伯對陳儀感激不盡,視他為自己的恩師和知己。

在日本的留學生活中,湯恩伯不僅學到了先進的軍事知識,還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回國後,他考入了黃埔軍校,進一步深造。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湯恩伯因保護蔣中正的安危而嶄露頭角,受到了蔣中正的賞識。此後,他的仕途一帆風順,逐漸成為了國軍一位重要将領。

然而,湯恩伯身上的軍閥習氣也很重。他樂于享受,縱容手下,喜怒無常,這使得他在老百姓的心中口碑并不怎麼好。解放戰争中,他作為蔣中正的得力幹将,率部對解放區進行了重點進攻。然而,他很快便一敗塗地,權力也一落千丈。

在這段時間裡,湯恩伯的心情一直很低落。他原本想着自己能夠重新得到信任,重振旗鼓。1949年,他的恩師陳儀準備在浙江秘密起義,想着湯恩伯也能夠參加,于是把起義計劃告訴了湯恩伯,誰知道忘恩負義的湯恩伯,很快把這一消息告訴了蔣中正,導緻起義計劃流産,陳儀也被逮捕并遭到殺害,這一舉動讓湯恩伯在道義上背負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盡管湯恩伯原本希望通過這一舉動重新獲得蔣中正的信任,但蔣中正并沒有如他所願,湯恩伯還是坐了“冷闆凳”,隻得到了幾個閑散的官職,這使得湯恩伯倍感失落和失望。

在沉重的思想包袱下,湯恩伯的身體逐漸垮了下來。他生病了,而且越來越嚴重。生命的最後幾年,他過着拮據的生活,無錢治病,甚至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1954年,湯恩伯在異鄉黯然離世,結束了飽受争議的一生。

1954年,湯恩伯最後的遺容,出賣義父,無錢看病,最後客死日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