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見傾心,久處不厭!溫縣,這一“卷”,太美……

作者:今日溫縣

城鄉随意駐足,可聞花香伴書香襲人;田園倏然靜立,可賞春光共文韻生輝。因“一部《論語》半部春秋”中熠熠閃光的“子夏曰”,因翩跹于山水間從北宋萦繞至今的《早春圖》,因星耀寰宇的大國工匠“六院士”,更因今天“千年古溫”被書香文韻涵養的不俗氣質……這一季的溫縣,成了許多人“以文化的名義,心向着的遠方”。

一見傾心,久處不厭!溫縣,這一“卷”,太美……

4月22日,市民帶着孩子在溫縣古溫國書屋閱讀。徐宏星 攝

作為“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在溫縣,從公園遊園的城市書屋,到鄉鎮村落的農家書屋,從機關企業的職工書屋,到街角路邊的網紅書店,從晝夜開放的自助書館,到有聲閱讀的移動書房……人們書海泛舟、側耳聽書,書香底蘊的“加持”馥郁着溫縣的溫潤氣質,彰顯着溫縣的醇厚品質,澎湃着溫縣的奮進動能。

執手書香,心亦芬芳。“一刻鐘”即可遇見閱讀豐廪、引力超強的“文化磁場”。

一刻鐘是時間尺度,也是衡量生活便捷度和幸福感的标尺。一刻鐘能幹什麼?在溫縣,當你走出家門,步行約一刻鐘,即可走進星羅棋布的公共閱讀空間,享受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一見傾心,久處不厭!溫縣,這一“卷”,太美……

4月22日,兩名小朋友在溫縣古溫國書屋閱讀。徐宏星 攝

近年來,溫縣堅持文化便民、利民、惠民原則,加強文化陣地建設,持續拓展有品質、有溫度、有特色的閱讀陣地,一批時尚、精緻、便捷的閱讀空間應運而生。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溫縣招賢鄉安樂寨村“兄弟書屋”是2023年焦作市唯一入選全國“最美農家書屋”的農家書屋。這座古色古香的三進院落,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夢奎、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焦作大學教授王夢周三兄弟捐贈。

一見傾心,久處不厭!溫縣,這一“卷”,太美……

招賢鄉安樂寨兄弟書屋。周雙林 攝

“兄弟書屋經過10多年精心打造,獲得了‘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礎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等稱号。”據該書屋的管理者王夢省介紹,“書屋借閱圖書者達7萬人次,參觀的各界人士達11萬人次。”

溫縣481.3平方公裡上,440餘個書屋分布在城區、農村、學校、機關、企業、景區等處,每天都有很多群衆在書屋安靜享受閱讀帶來的惬意時光。此外,溫縣57家主題公園、城市書屋、職工書屋,144個行政村均配備“有聲閱讀”電子圖書館。

多元化的閱讀平台和文化空間,馥郁了溫縣的書香味道,聚加了溫縣的人氣魅力,彙聚了奮進的精神力量。

風景讀好,行程壯闊。“慧悅讀”随時可享熠熠生輝、記憶體無限的“文明糧倉”。

“吟君詞作口餘香,恰似雲帆水面揚。”4月21日,在趙堡鎮泗水灘村舉行的槐花節詩歌朗誦會,讓在場群衆感受了閱讀之美、詩歌之妙。

一見傾心,久處不厭!溫縣,這一“卷”,太美……

4月22日,市民在溫縣古溫國書屋閱讀。徐宏星 攝

全民閱讀是一項社會性、群衆性、長期性的活動。近年來,溫縣全民閱讀“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鄉村、進社群、進家庭、進拳館、進軍營”活動如火如荼:“放歌招賢”“走進子夏耕讀文化園”……各鄉鎮(街道)開展的特色誦讀,彰顯了地域文化特色與品味;各機關機關志願者不定期組建“流動圖書站”,贈送圖書、發放宣傳單頁等,号召大家每天閱讀一小時;各學校、醫院開展“花香滿校園 讀書正少年”“悅享新時代 書香潤古溫”等活動,全力推進了書香校園、書香醫院建設;據悉,每年溫縣舉辦大型公益讀書活動150餘場,開展各類主題誦讀活動110餘場。

一見傾心,久處不厭!溫縣,這一“卷”,太美……

4月22日,溫縣交通運輸局從業人員在職工書屋閱讀。徐宏星 攝

讀書活動并不止于線下,“雲”上同樣精彩紛呈。

一見傾心,久處不厭!溫縣,這一“卷”,太美……

4月22日,溫縣交通運輸局從業人員在職工書屋掃描二維碼體驗有聲閱讀。徐宏星 攝

“從前,一卷在手;如今,一屏萬卷。”無論是在田間地頭勞作小憩時,還是在冬夜圍爐取暖之際,群衆隻需輕觸螢幕“有聲閱讀”電子圖書館,即可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知識之旅。

黃河街道中張王莊村書屋的管理者王娟感觸頗深。她說,村裡的農家書屋藏書近4000冊,聚焦“薦、讀、講、誦、評”,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閱讀活動。與此同時,随着“有聲閱讀”電子圖書館不斷推廣,它猶如一個通向知識海洋的視窗,讓村民們觸手可及各類書籍。

書之所在,詩和遠方。“閱能量”持續積蘊、延展文脈、涵養澎湃的“文創力量”。

書卷常開、墨香常潤,點燃了各行業“産學研”的融合轉型。

4月22日,溫縣灘區的國家毛白楊良種基地,林下油用牡丹雍容綻放,繁碩的桐花如雲般漂浮,成群的蛋鴨在花叢裡奔跑,往來的遊人花間留影,科研人員在林間專心勘察……從“土裡土氣”到“科裡科氣”,這個100畝的“北京林業大學研究所學生實踐基地”,在檔案與書本中汲取“新質生産力”,讓現代科技為林木育種按上了“加速器”。

據了解,溫縣林業發展服務中心注重書香與科研的交相輝映、書香與創新的激情碰撞,攜手北京林業大學、溫縣總工會共建打造集科普性、知識性、生态性、趣味性、景觀性于一體的林業創新工作室,滿足生态保護、項目研究、成果落地及社會服務等需求。

一見傾心,久處不厭!溫縣,這一“卷”,太美……

4月22日,溫縣張羌街道前上作村村民在農家書屋閱讀。徐宏星 攝

文化滋養小康生活的聲色。武德鎮南街村群衆在沁河文化園對話曆史回聲,在“武德詩社”切磋潑墨。“文藝力量在改善民風、推動工作上凸顯了很大成效。”溫縣人大代表、該村黨支部書記王鋼成說,“通過詩會、楹聯、書畫等形式送出發展創意,我們實施了黑木耳種植項目,集體經濟年增收12萬元。”

通過全域布局、全民參與,“書香溫縣”既看得見、摸得着,又融入血液的文化品牌,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嶽村街道西郭作郭熙書畫社研發生産扇子、手袋、挂件等文創型好物,每年可使村集體經濟增收數萬元;招賢鄉太澗村将古筝文化作為鄉村振興特色産業培育“弦昇”古筝廠,解決了近百人的就業問題;張羌街道南渠河村不斷擦亮“證書村”品牌,30%的村民從事“榮譽證書”生産,通過制作各種檔案夾、畫夾等相關産品帶動周邊村鄰緻富增收。

“千年古縣”滿溢着“萬家書香”,“萬家書香”滋養着“百行百業”。書香浸潤、閱讀賦能的溫縣,不僅真正讓人“一見傾心、久處不厭”;也在眼下的一個個日暮晨昏裡,讓更多的人“尋香而來、得韻而歸”,在時光的流轉裡,結下相向奔赴、各生歡喜的浪漫,生出創新無限、攜手共興的緣分。

溫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崔新娟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