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十年如一日,夠威夠力|一“企”同行

作者:南方+用戶端
四十年如一日,夠威夠力|一“企”同行

視訊加載中...

四十年如一日,夠威夠力|一“企”同行

“每屆廣交會都能給我們帶來新客戶、新訂單,也帶來了相當長時間的增長預期。”第135屆廣交會正在火熱開展,位于中山的廣東威力電器有限公司(下稱“威力”)迎來一撥又一撥采購商前來考察、洽談。該公司總裁劉亮則忙着推進泰國新工廠的建設。自年初“26年用不壞的洗衣機”引爆網絡,昔日的“洗衣機大王”威力再度翻紅。“潑天”的流量來得猝不及防,劉亮開年以來忙得不可開交。

四十年如一日,夠威夠力|一“企”同行

廣交會上,不僅國外的“新朋舊友”來了,國内的采購商也紛紛來談代理經銷事宜,不少人還催着他簽約;直播間裡,粉絲數量從幾百飙升到數十萬,招聘的主播多了,他要“補習”更多帶貨技巧;海外市場瞬息萬變,他忙着去泰國建設生産基地……但劉亮深知,如今的翻紅,與威力電器過去的高光時刻相比,仍稍顯黯淡,“制造業要堅持長期主義,心無旁骛地專注做好産品、做好品牌,要堅持做、慢慢做、長久做”。

在家電行業沉浮數十年,劉亮看到不少曾經輝煌的老品牌已不複存在,但也有不少企業堅持下來,“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就要經曆三五十年的沉澱,成長過程中至少會經曆一次毀滅性的打擊,然後浴火重生,才能真正基業長青”。

“隻要專注品質,總有一天會被看見”

位于中山阜沙鎮的威力電器廠内,技術勞工忙碌地投入到不斷增加的訂單生産中。産線裝置高速運轉,一台洗衣機從零部件到成品再到裝箱下線,最快用時僅11秒。

翻紅後訂單暴增,劉亮忙着和團隊調整生産計劃,但也被洶湧而至的流量沖擊得有點茫然和緊張。他直言不懂流量,不懂網際網路營銷,不懂如何“整活”。

但劉亮不敢松懈,更擔心流量的反噬,“家電行業競争異常激烈,我們确實走了一段下坡路,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不認識威力了”。

威力洗衣機曾是一代人的溫情回憶。它誕生于1980年,是中國第一台擁有自主技術的單缸洗衣機,曾連續7年産銷量全國第一,被譽為“中國洗衣機大王”。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能擁有一台威力牌洗衣機,曾是許多中國家庭的夢想。

四十年如一日,夠威夠力|一“企”同行

千禧年前後,威力因種種原因遭遇低迷。上世紀90年代,全自動洗衣機興起之時,威力未乘勝追擊,而是固守在雙缸洗衣機裡,錯失良機;21世紀初,又因為同樣的原因,錯過滾筒洗衣機的市場,逐漸在洗衣機領域失去話語權。

1991年,劉亮毅然從安徽的一家國企辭職,希望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廣東闖出一片新天地。2008年劉亮加入威力時,正是威力處于最低谷的時光,“威力經曆過改制、重新被收購,當時正是關鍵的發展時期”。

回憶起那段時光,讓劉亮覺得心安的是,公司上下很有凝聚力,“突破口就在銷售”。他們辦經銷商大會,展示各類新産品,“客戶覺得産品新穎、價格合适,他們又有需求,很快就一拍即合”。

随着銷售的逐漸突破,僅2008年到2010年,威力的營收規模就翻了兩翻。“每年逐漸改善,整個經營就會向上良性發展。”劉亮的淡定,來自于威力對制造業堅守的傳統,“我們每年都幾乎把所有産生的盈利,百分之百重新投入到制造業”。

四十年如一日,夠威夠力|一“企”同行

這種堅守的信念,也傳遞到每個員工的心裡。“威力翻紅,我覺得是必然。”在威力工作了20年的何利華,如今已成長為洗衣機銷售支援部副經理,“因為這麼多年,我們隻專注産品,專注品質”。

“我們一直在活着,頑強地活着。”威力洗衣機事業部總經理廖豔回憶道,最艱難的時候,威力洗衣機的年銷售額僅1億元,現在年銷售額已達35億元,“我們曾經錯過了一些機會,慢慢被市場淡忘,這次出圈是厚積薄發。隻要專注品質,總有一天會被看見”。

“讓更多消費者用上高品質産品”

在忙碌的間隙,劉亮喜歡到健身房練拳擊。這是一項同時需要體能、戰術、反應力和技術的運動,面對對手的攻勢,要迅速調動反射神經,作出判斷後閃躲、還擊。

這與他的經營之道有着相似之處。“從2008年到現在,我們在關鍵節點都做出了正确選擇。”劉亮說,尤其是從2019年到2021年,威力的營收平均增速達到了30%。

當下環境瞬息萬變,劉亮隻想踏實走好每一步,用不斷提升的産品品質,穩穩接住這波流量,“威力要比的是産品品質、是交貨期、成本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掙多少個點就掙多少個點”。

事實上,在流量帶來“潑天富貴”前,威力在産品端和生産端已悄然轉型。“我們希望智能化的産品能走進千家萬戶。”劉亮認為,在産品邁向高品質的趨勢下,企業的使用者不應隻是高端化使用者,而是要讓更多消費者用上高品質産品。

四十年如一日,夠威夠力|一“企”同行

通過智能化實作“高品質”“降成本”,是劉亮近年來的發力點。兩年前,威力開始投入資源研發智能馬桶,“目前競争還沒到白熱化的程度,成長空間非常大”。而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快速增長,也讓劉亮看到車載家電的新商機。

“冰箱、彩電、大沙發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标配,去年我們投入研發了車載冰箱等配套産品。”劉亮興奮地說,今年5月産品就可以下線了,“目前訂單還不錯,未來我們會在智能汽車配套産品方向做更多布局,實作更大的突破”。

産品的智能化背後,是整個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速。

“以前很好奇,洗衣機的零部件是不是都要人工一個個擰上去。來到威力後,發現洗衣機裝配也很高科技。”1997年出生的王龍,年紀雖輕,資曆卻不淺,入職6年後已是洗衣機事業部滾筒廠桶裝線組長。

王龍還記得,剛來到威力時,自動化裝置比較少,有的流水線還要全手工裝配。6年來,随着新工廠建成,工廠裝置在不斷翻新,數智化系統也越來越成熟。

四十年如一日,夠威夠力|一“企”同行

如今,借助工業數智化轉型,威力對生産過程和品質控制的把握也更靈活高效。在威力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從前端的注塑工廠到五金工廠、總裝工廠,每一台洗衣機從生産到下線都要經過專人的品質監督和品質把控。比如,一條滾筒全自動生産線上就有130人,品控方面有14個專門的檢測人員,保障每一個環節的産品品質。

“好的産品要做好每個零部件的品質控制,每個零件都接近于零缺陷,組裝在一起才是合格的洗衣機。”廖豔說。

“讓人心無旁骛投身制造業”

在商海搏浪中,劉亮也深感人的重要性,“好品質、好品牌的産品都是通過人打造出來的,做好了人的事情,也就做好了品質品牌的事情”。

早在2012年,在他的倡導下,威力就建立起互助基金制度,幫助有困難的員工解燃眉之急。當時,一名商檢員工的女兒不幸患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昂貴的醫療費讓員工陷入迷茫。劉亮得知後,讓營運管理中心發起愛心捐款,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

在威力工作的20年裡,何利華也感受着這個大家庭的溫情。在中山安家落戶時,他曾遇到資金困難。“公司給我借了一筆錢,還不要利息。隻要大家遇到困難,公司都會提供幫助。”他說。

“每一位員工都是威力大家庭的一分子,他們的家屬、他們的生活,我們同樣應該關心和關懷,并力所能及地去幫助他們。”劉亮認為,要為員工創造沒有後顧之憂的環境,才能讓大家心無旁骛投身制造業。

四十年如一日,夠威夠力|一“企”同行

而在當下,随着“90後”“00後”進入職場,劉亮也在思考如何吸引和留住這些年輕人。在廣東打拼的這些年,他深深地感受到,廣東就像一片海,是讓人能夠充分發揮能力的地方,所得到的收益也能跟自己的能力相比對。

目前,威力員工的平均年齡在25歲左右。劉亮希望能充分地展示每個人的個性,創造公平、公開、公正的機制,讓大家共同分享所獲得的成果。對于有潛力的年輕人,要為他們提供更多成長的機會。

在威力這些年,王龍也曾迷茫過,甚至想辭職,“剛開始總覺得制造業很枯燥,在流水線上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後來,公司請了學校和教育訓練機構到工廠“上門送課”,這讓王龍頓時充滿了動力。

幾年間,他就從“打螺絲”的一線員工晉升到小組長。看着工廠一步步更新,自己也在成長,他幹勁滿滿。尤其是威力翻紅後,親朋好友都搶着問他威力的工作怎麼樣。“年後,我就把表弟他們都帶到威力來工作了。”王龍自豪地說。

王龍的下一個目标,是競聘廠裡的拉長。“一條拉下面包括五六個産線,管着上百号人。不僅要熟悉每條産線的業務,管理水準也要提升。”他還計劃像前輩何利華那樣,在工作之餘完成學曆提升,“廠裡給我們提供補貼,鼓勵我們去報考去學習”。

而對于劉亮來說,看着一個個青澀的面孔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管理者,看着企業通過大家的努力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認定一個目标,然後努力地把産品做好,把企業帶大、把團隊帶強,做好企業才是最重要的。”他說。

【記者手記】

唯有日積月累方能厚積薄發

凱文·凱利曾在《技術元素》中說:“所有的公司都難逃一死,所有的城市都近乎不朽。”企業與城市最大的差別就在于,企業在成長,而城市在進化。成長就避免不了生老病死,而進化就好像一個生态,不斷改變适應新環境,才能曆久彌新。是以,隻有把企業做成一個生态,才能找到基業長青的抓手。

威力電器40多年的發展曆程也是如此。在回落中找到新增長點,在低谷時找到突破點,然後一步步去改善,讓企業經營進入良性向上發展的狀态。在此過程中,專注主業,是戰勝前進道路上艱難險阻的秘訣。

正如威力電器總裁劉亮所說,威力洗衣機的爆火,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不知道這個爆點是什麼,什麼時候、在哪裡出現。而必然就在于,當這個爆點出現後,快速反應的售後服務、經得起考驗的産品品質。這靠的就是在制造業數十年的堅守。

唯有日積月累,方能厚積薄發。改革開放以來,一批像威力這樣的企業,用向下紮根的力量,拼得向“新”生長的繁華,在穿越經濟周期的曆練中韌性生長。目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大陸發展的内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同時,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于40多年前。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更要苦心修煉、積蓄力量,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要創造讓人才專注主業的環境,激勵更多科學家刻苦攻關、企業家拼搏商海、勞工掌握技能,為高品質發展積蓄厚積薄發的能量。

【開欄的話】

一季度,全國GDP同比增長5.3%,廣東進出口首破2萬億元、增長12%。亮眼的“一季報”背後,離不開每個企業練好内功、力争上遊、趕超一流的骨氣和志氣、擔當與作為。目前,世界經濟增長前景仍面臨較大不确定性,中國經濟仍面臨不少困難挑戰,從企業家到産業勞工,從“我”到“我們”,仍需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和“幹”的作風,知重負重,一“企”同行,以卓越的企業文化涵養企業的高品質發展。即日起,南方日報推出“一‘企’同行”融媒體系列報道,深度挖掘優秀企業文化的典型事例,敬請垂注。

【策劃】黃燦 王義軍 郎國華

【統籌】王溪勇 陳韓晖 王海軍

【執行】袁佩如 趙兵輝 張由瓊 李細華

【采寫/腳本】南方+記者 昌道勵 彭正子

【攝影/攝像】南方+記者 張令 見習記者 房奇

【剪輯】南方+記者 楊奇

【設計】彭曉 吳穎岚 譚唯

四十年如一日,夠威夠力|一“企”同行

【作者】 昌道勵;張令;楊奇;彭曉;彭正子;房奇;吳穎岚;譚唯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