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 Web3 大會讨論:東升西降與 KOL 紮堆 比特币 L2 DePIN Restaking 火爆

作者:MarsBit

原文作者:吳說區塊鍊

原文來源:吳說區塊鍊

本期為 Trustlesslabs 組織的推特 Space,吳說獲得授權進行剪輯與轉發,主題為香港 Web3 大會見聞,參與嘉賓包括 ChainFeeds 創始人潘緻雄、KOL Jason、OKX Ventures Kiwi、Trustlesslabs 合夥人 Claudia 等。本文僅為嘉賓個人觀點,不代表吳說意見,不提供任何财務建議,請聽衆謹慎參與投資,遵守所在地的法律法規。

文字由 AI 轉譯,部分内容可能存在偏差。收聽原文:

小宇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61a98ac48c40e2fb019e3

Youtube:

https://youtu.be/U2H526hrBiw

大會期間有意思的故事或感悟

Claudia:我想說的是,這次大會讓我有了較為清晰的感受,尤其是我察覺到“東升西落”的趨勢日益明顯。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歐美朋友及大型供應鍊和生态系統的從業者開始重視亞洲市場,并專程前來深入了解。這表明他們可能已經開始放下某些成見,接受并融入亞洲的商業環境,這是一個積極的變化。

在與 CEO 艾麗的對話中,她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認為亞洲市場對他們來說仍然充滿神秘感。她一直在努力了解亞洲消費者的關注點以及我們的市場具體是什麼樣的。艾麗的觀點反映了一個趨勢,即亞洲消費者的需求和行為越來越受到歐美業界的關注。

此外,我還發現一些資深業内人士感到焦慮,擔心跟不上行業的快速發展。行業的發展速度讓很多人感覺到,他們每天都在學習新知,卻仍隻能勉強跟上。具體到某些競争激烈的領域,如遊戲等,不少風險投資者面臨困境。

另外,我也注意到目前的行業周期似乎缺乏一個統一的主導賽道,仍處于意見分歧的狀态。盡管如此,我相信牛市仍在路上。但就目前而言,在香港這片土地上,還沒有一個确切的答案來預測市場的未來。

從香港這次的體驗來看,我感到人們的熱情非常高漲,但同時也有人感到焦慮,擔心這可能是最後一個周期。

Zhixiong Pan:确實有趣的故事可能不多,但我認為最讓我震驚的一件事是,我随意選擇了一家酒店,結果發現他們門口竟然設有一台加密貨币ATM。這讓我不禁思考,這是否是一個巧合,還是說明了加密貨币設施已經變得相對普遍。

關于 Claudia 剛才提到的點,我也有相同的感受。過去六到七年中,可以明顯感覺到 2020 年之前,無論是亞洲市場還是中國市場,特别是中國市場,都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大量的風險資本參與到國内的重大活動中。然而,從 2020 年到 2022 年這三年間,似乎有一種加速離開整個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趨勢。

但是今年的感覺有所不同,我覺得比去年同期的香港嘉年華活動更加熱鬧。我看到更多海外項目參與,更多的聯合創始人親自參加,包括一些重要的演講,如去年未曾參與的 Starkware 和 EigenLayer 等重要協定的創始人也來了。是以,我覺得大家對亞洲市場的關注依舊濃厚,香港作為一個交流的理想地點,促進了更多行業相關的交流。

至于大家讨論的話題,我根據我所交流的人群來看,可以明顯感覺到比特币生态在今年的占比明顯高于去年。去年比特币相關的讨論可能隻有少數幾個小組讨論或演講,但今年有多達 11 個相關的活動,讨論涉及比特币的二層生态等話題。此外,關于 restaking 技術的重要性和進展也是熱門的讨論話題。其他的如 DePIN 或 AI 技術,我相信大家在會議中也必然會提及,我這裡就不再展開。

Kathy:就我個人感受而言,讨論的話題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比特币相關的内容。事實上,很多東西方的新興及已建立的 Layer 2 項目的負責人都不遠萬裡來到香港,他們的目的是尋找合作夥伴,無論是礦工還是亞洲的風險投資者,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聚集更多的力量來建構他們的生态系統。

第二個熱門話題是潘老師提到很多重要的創始人也來到了香港,這實際上超出了我的預期。這種熱情反映了大家對以太坊未來的高度預期,顯示出對其潛力的普遍看好。此外潘老師提到的 DePIN 項目也引起了廣泛關注。我記得有一個專門的活動,其中展示了許多新興的硬體設施。這些創新可能表明,華人創業項目在這個領占有一定的優勢。這些讨論不僅反映了技術進步的速度,而且也顯示了亞洲在全球技術創新中日益重要的角色。

Jayson:回顧去年三四月份的會議,那時疫情剛剛緩解,參會的外國人和項目方相對較少,大部分參與者似乎都是來自大中華地區,包括兩岸三地。可能是因為長時間的居家隔離,大家都非常渴望出來交流。

而今年的情況有了顯著的變化,不僅項目方的參與增多,資本方也更加活躍。這反映了市場的複蘇和活力。從讨論的内容來看,本輪的投資和技術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資金量可能比上一輪多,資金的配置設定和賽道的多樣性也顯著增加。不僅關注熱門的比特币二層解決方案和 restaking 技術,對一些熱度較低的領域也持續展開讨論。

不過除了比特币之外,市場外的新資金流入不多,大多數資金似乎都來自上一輪的使用者或是這些使用者的再激活。這導緻資金過于分散,沒有形成上一輪那樣明顯的資金流動趨勢。這種分散對市場的穩定和成長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今年有哪些新風向和新趨勢

Zhixiong Pan:比特币生态,這無疑是目前非常熱門的話題。考慮到相關項目已經開始吸引流動性,可以預見,那些即将上線并為 Layer 2 提供真正業務價值的中間件服務,很可能即将啟動。是以,這部分的後續進展值得更多關注。

關于 DePIN 的讨論,除了 DPU(資料處理單元)之外,許多與之相關的制造業活動主要集中在深圳,是以關于 DePIN 一定離不開中國的參與。從我此次觀察到的産品來看,如類似 VR 眼鏡的裝置、健身環,甚至是尚未正式上市的電子煙等,顯示出業界在結合創新想法與實際産品方面的活力。這表明,有潛力在傳統行業與新興技術之間找到新的融合點。在AI領域,近期 TAO 也上了币安,預計會有更多關于 AI 的協定層的發展。

還有鍊抽象和可組合性,在國際上,這個概念常被稱為"interoperability",即不同區塊鍊平台間的可操作性和資源的可共享性。這涉及到如何在不同的區塊鍊間建立連接配接(如橋接技術),以及如何優化開發者和使用者的體驗,使使用者能在一個統一的前端界面上部署應用并調用不同鍊上的資産。這種類型的産品形态,标志着向更加內建和使用者友好的方向發展。

最後,關于零知識證明(ZK)相關的基礎設施和中間件的讨論也非常引人注目。這包括ZK處理器等,在下半年或者明年可能會有落地的産品。

Kathy:與去年相比,今年的讨論話題和參與者明顯增多。去年主要以華人參與者為主,那也是疫情後首個開放的季節,大家的活動似乎帶有一些輕松和娛樂的成分。而今年,随着我們可以基本判斷牛市的到來,活動的氣氛和内容都變得更加豐富和熱烈。

除了大家提到的 BTC 生态,我還非常驚喜地看到了 Berachain 和 Ton 兩個生态在香港的出現,我甚至還參加了 memecoin 的派對。今年的活動真的非常熱鬧,多元化的參與展示了行業的活力。

我在 Twitter 上看到的小作文也印證了這一點,行業從業者、VC 和項目方的目标非常一緻,大家都對牛市的到來充滿了期待和激情。這種共識和高昂的精神狀态,顯示了行業對未來發展的樂觀态度和強烈的參與意願。

Jayson:我感覺行業内的賽道非常多,同時資金和精力也相當分散。在東西方的互動中,雖然沒有形成太多共識,東方的話語權可能正在上升。

這次我主要是與一些熟悉的朋友交流,讨論目前的市場狀況及其分歧。大多數人認為市場已經處于牛中,從比特币 3-4 倍的漲幅來看,我們可以看出這點。關于市場未來的走勢,存在一定的分歧,尤其是關于比特币價格可能達到的水準,一些人預測在十萬到十五萬之間。

關于加息次數可能減少的資料,這引起了市場對未來金融政策的廣泛讨論。過去一個月,市場經曆了劇烈的波動,但未形成明确的趨勢。

當然市場中存在不同的意見實際上是好事,因為當大家對某件事達成太多共識時,那件事往往不會發生。

KOL 和 VC 哪個對項目方更重要

Zhixiong Pan:關于這個話題,我其實挺認同老吳的觀點的。他說的是,這兩者本來就不是處于沖突的關系,而是更多的是分工協作和互補的關系。這兩者之間并不存在什麼本質的沖突和沖突,而且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其實還是挺大的。

從本質上講,KOL round 我覺得這更像是項目方在做的一種營銷預算安排。他們給出的額度一般都還是挺低的,可能就幾萬或者幾千,根據項目的不同體量,很少能超過幾萬,除非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它的一個特點就是額度很低。

第二個特點是流動性很高。一般來說,相比機構投資,會提供一個流動性更高的方案。因為如果流動性太差,大家也知道,對于那些成長期的 KOL 來說,他們的資金體量本身也不是很多,如果流動性太差,他們能參與的項目就相對較少。是以高流動性也是一大特點。

但這并不代表所有項目都會這樣設計。如果一個項目能在流動性上給出更多的妥協,那麼吸引到的 KOL 以及這些 KOL 的參與度可能都會不一樣。

而對于 VC 或者機構投資者來說,情況幾乎完全相反。他們的投資額度通常遠高于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到千萬的可能性都有,像 Paradigm、a16z 這樣的大型投資機構甚至可能投資上億。VC 的額度更高,但流動性可能也會更差一些。很多大型項目的估值比較大,可能會有一年左右的鎖倉,也就是代币發行後一年内拿不到币,是以它的流動性相對差一些。

如果沒有這些 VC 來投資,其實很多 KOL 也不願意參與,因為大多數 KOL 實際上沒有很強的項目判斷能力。他們往往是依賴于這些知名 VC 的參與。如果你投資的一個項目,沒有你聽過的 VC 參與,那你可能很難願意去支援。

最後,VC 能給項目帶來的附加值更多的不是在流量和曝光層面,而是在治理層面。無論是項目的叙事、開發,還是在項目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波動,甚至是如何建構更好的叙事和未來的融資情況,這些都是由 VC 領投的團隊帶領項目一起來做的。

是以我覺得這兩者更多的是一種分工合作的關系,而不是什麼沖突。我們讨論 KOL 和 VC 的關系,實際上應該看到的是他們如何互補,而不是對立。

Kathy:我之前做過 VC,也深度參與過項目,但目前還沒有擔任過 KOL,是以我還沒有接到那種針對 KOL 的額度邀請。不過,我想補充兩點:

首先,項目方在評估 VC 的價值貢獻時,會考慮 VC 能否為他們帶來更多社群流量。在這方面,很多 VC 傾向于依靠自身作為投資者的角色,而較少直接參與如社群營運或内容創作等工作。是以,VC 的一個重要價值可能在于他們能夠動員多少 KOL 資源,幫助項目方進行市場造勢或預熱。有些所謂的 KOL 輪次,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 VC 給項目方的一種價值貢獻。

其次,我想分享一個我一周前在推特上看到的故事。有一個主要投資于消費者應用和 NFT 遊戲領域的海外大 V,他在推特上開了一個文字 AMA。他提到,過去一年中他投資了大約八到九十萬美元,涉及上百個項目,賺了不少錢。在 AMA 中,有人問他是否檢視了這些項目方的示範文稿。他非常誠實地回答說,直到最近他才開始檢視這些資料,通常他不怎麼關注。這個回答非常真實,顯示了很多 KOL 實際上可能缺乏投研能力,他們更多的是依靠知名 VC 的參與作為投資的依據。這種快速的判斷方式确實存在風險,說明 KOL 無法完全取代 VC。

在華語區,我非常佩服一些有獨立研究能力的 KOL,他們在二級市場表現出色。有時候,他們的觀點或他們為項目方帶來的幫助可能甚至超過了 VC。我認為,對于任何從業者來說,成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非常重要。如果你能在社交媒體上獲得關注,并提供深思熟慮的内容,這對你自己以及你的讀者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Jayson:首先不是所有的 VC 都是好的 VC,同樣不是所有的 KOL 都是有效的。這兩者之間存在層次和品質的差異。頂級的 VC 和 KOL 無疑能提供巨大的價值,但當我們談及二級甚至更低級别的時候,情況就變得複雜。

對于頂級的基金,他們不僅有資源,還有專門的投後團隊來支援項目,包括引入市場營銷者、KOL 和交易所等,協助 Token 的推廣和産品的發展。圈内比較優秀的 KOL 也能提供類似的服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和能力。

我個人認為,優秀的 KOL 在某些方面甚至優于二級以下的 VC,因為他們的決策速度快,不受太多限制。很多經曆過一兩個市場周期的 KOL,其實已經從新手成長為對某個領域有深刻見解的專家。這樣的 KOL 能夠生存下來并積累一定的粉絲群,往往是因為他們在市場中有所建樹,具有獨特的見解。

我昨晚在推特上也發表了一篇短文,提到了這個話題。我認為,很多二級以下的 VC 的投研能力可能還不如一些頂尖的 KOL。這些 KOL 的優勢在于他們的市場敏感性和快速反應能力,而且他們的影響力和資金調動能力往往超過許多中小型基金。

最終,對于項目方來說,選擇合适的合作夥伴至關重要。如果不能接觸到一線資金,那麼與幾個有影響力的 KOL 合作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優質的 KOL 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叫賣能力或是能寫長文,而是因為他們在市場中真正賺到了錢,有能力帶動更多的關注和資金流入。

是以,我的總結是:市場中優質的 KOL 是稀缺資源,他們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提供了極大的價值。對項目方而言,找到這樣的 KOL 合作,往往能帶來比某些基金更大的價值。

Kiwi:VC 通常能提供更深層次的支援,比如技術支援、寫代碼或者是對接重要的行業資源,如交易所或錢包服務。這種支援往往是基于 VC 的廣泛網絡和資源優勢,可以為項目帶來長遠的發展潛力。頂級的 VC 不僅僅是投資者,更是合作夥伴,參與到項目的各個層面,幫助項目建構和完善技術和商業模型。

另一方面,KOL 主要的價值在于他們的影響力和市場接觸能力,能迅速提升項目的知名度和社群活躍度。每個 KOL 都有自己獨特的閱聽人和影響範圍,他們通過自己的管道和政策幫助項目吸引目标使用者群體,尤其在推動項目初期的使用者增長和市場認知方面發揮着關鍵作用。

關于 TVL 的政策也很關鍵,這是近年來加密項目尤其是 DeFi 項目常用的一種增長政策。VC 和 KOL 在這方面的合作可以說是互補的,VC 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援,而 KOL 則通過其影響力幫助吸引使用者和資本,共同推動項目增長。

總的來說,判斷 VC 和 KOL 的價值并不是簡單的好壞問題,而是要看他們能為項目帶來什麼具體的“added value”。每個項目都有其獨特的需求和目标,是以選擇合作夥伴時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種多樣化的合作方式是區塊鍊世界多元和創新的展現,也是推動這個行業向前發展的動力之一。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 VC 還是 KOL,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共同為建設一個更好的區塊鍊世界貢獻力量。

如何看待市場後續走勢

Zhixiong Pan:關于減半和市場的預期,我其實并沒有特别關注這個行情,是以我的看法更多是基于和别人的讨論。大家對減半後的市場似乎還沒有一個統一樂觀的預期。關于這個行情會持續多久,是否會延續到明年,我覺得大家的意見還是很分散的。

我記得剛才有人提到一個觀點,說這可能是最後一輪行情。這個觀點我最近聽到越來越多了,可能是因為行業正在變得越來越正規,監管也在增強,大家擔心未來可能沒有太多的機會了。

我們今天已經聊了很多話題和熱點,但實際上很多還沒有真正影響到市場,包括像以太坊的 ETF,還有像 EigenLayer 這樣的核心項目,以及 DePIN 和 AI 相關的技術,這些都是巨大的項目,還有很多都在排隊等待。如果說市場不是那麼樂觀的話,這些項目實際能獲得的流動性也可能大打折扣,這是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一點。

Kathy:我對二級市場的了解也不是特别深入,不過從短期市場的角度來看,有一些比較确定性的預期可以觀察。首先是關于減半事件,這通常會對市場産生一定的影響。我注意到像 runes 這種協定現在已經非常火了,減半之後 runes 還會正式在市場上流通,這可能會進一步推高它的熱度。同時,跟 runes 相關的在市場上也很受歡迎。我猜測減半之後,這種熱度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另外一個更确定性的事件是關于梅林(Merlin)的 Token 發行的上線。這個已經把社群的情緒調動得非常高了,是以我們可能可以預期會看到一個短期的價格上行。

還有一個我也挺期待的是 RGB++ 協定的主網上線之後,相關資産的表現,以及可能出現的一些生态應用。這些都是我能感覺到的一些市場的關注點和情緒的走向,對于短期市場動态來說,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Kiwi:我要聲明的是,我讨論的任何行情都不代表任何機構,隻代表我自己的倉位和觀點。我認為比特币的震蕩其實是一件好事,可以用“用時間換空間”的方式來描述。即使考慮到美國大選,11 月底之前情況可能都不會明朗,但無論結果如何,新的總統最終都可能對經濟有所利好。

今年的市場走勢,我個人其實是非常樂觀的。雖然最近我的個人倉位有很大的回撤,但我一點也不擔心這會影響整個市場周期。我現在完全躺平,就讓我的投資保持原樣,同時也在交易其他資産。我仍然非常看好市場前景。

至于熱點,我感覺 AI 的熱點還沒有完全爆發。真正的大項目,比如那些優質項目,其實還沒開始出現。包括比特币生态裡的一些大項目,像Merlin等,都還沒有完全發揮出它們的潛力。我覺得在比特币減半之後的這段時間裡,還有很多值得期待的熱點。

我記得之前在一篇媒體文章中看到,有關于減半前後的投資政策:在減半前的 13 個月購入,在減半後的 15 個月賣出,這個政策曆來非常有效。是以,雖然這個周期的具體時間不太确定,我還是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視窗。

震蕩是好事,因為震蕩意味着存在分歧,隻有在有分歧的地方,我們才能賺到非共識的錢。如果大家的看法都一緻,那我們肯定賺不到什麼錢。當所有人都看漲的時候,那可能我才是那個韭菜。

Jayson:把時間拉長看,我也是相當看好的,但短期内确實存在很多與大家預期不太一緻的變量。最近市場與美股的相關性越來越高,讨論加息或不加息的問題也越來越頻繁,這些因素短期内可能會引起一些波動。

從曆史角度來看,比特币最近的漲勢确實太快了,從三四萬漲到七萬三隻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樣的速度确實有點過快。尤其是在 ETF 審批之後,市場的動态與前幾輪有了很大的不同。在之前的周期中,不論是散戶還是所謂的機構投資者,大多是先購買比特币,然後逐漸轉向以太坊和其他 DeFi 資産。資金流從比特币開始,逐漸向下遊流動。

但在這一輪,尤其是最近,購買比特币的基本上都是通過 ETF,這些 ETF 的購買如果主要是為了合規操作,那麼就沒有了資金流向其他資産的動力。我們看到,在一段時間内,隻有比特币或比特币生态及其密切相關的資産在上漲,這是這一輪市場的一個有趣現象。

這與上一輪市場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我們都知道,不能單純以往績預測未來,但如果比較的話,可以回想 2020 年疫情之後的市場。首先是 3 月 12 日的大跌,随後市場遵循了流動性溢出的模式。最先是美股上漲,然後是房地産市場,而币圈在大約半年的時間裡幾乎沒有太多動靜,直到 DeFi Summer 爆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