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作者:加大号的DK

#頭條創作挑戰賽#

1848年歐洲革命打擊了歐洲各國的專制制度,摧毀了反動的神聖同盟和維也納體系,但1848革命的失敗卻使得反革命者在随後的十年間制定了一套新專制主義的體系,這意味着許多像捷克和斯洛伐克一樣的民族,還将要為争取民族獨立而不斷鬥争!

1848革命餘波

1848歐洲革命之後,在捷克地區,費利克斯·施瓦岑貝格繼續上司政府直到1852年他去世為止。而捷克自由主義政治家因克羅麥裡茲議會的解散而遭到了徹底失敗,激進派民主主義者再度開始鼓勵人民反對政府。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費利克斯·施瓦岑貝格

新的反對派是以著名的捷克新聞記者卡列爾·加弗利契克·博羅夫斯基及其他一些人為首的,他原來曾擁護帕拉茨基所上司的自由資産階級的綱領,雖然他在許多問題上不同意帕拉茨基的看法。

在自由主義者遭到失敗以後,他竭盡全力反對維也納的反革命政策。在俄國革命的無政府主義者米·亞·巴枯甯的思想影響下,激進派民主主義者于1849年5月策劃了一次反對政府的計謀。可是密謀被出賣了,事件的為首者約瑟夫·瓦茨拉夫·弗裡奇、卡列爾·沙比納、葉馬紐耶耳·阿諾德及其他等人被判多年監禁。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米·亞·巴枯甯

到1851年年底,“飲定憲法”又被廢除,哈布斯堡王朝再度成為沒有憲法的體制,并由首相亞曆山大·巴赫獨攬大權,是以亞曆山大·巴赫的名字被用來稱呼這個政體——“巴赫專制政體”。

“巴赫體系”是後革命保守主義的産物,它将高度集權化的官僚機構與對抗地區性利益和當局反對者的軍隊、警察和告密者的廣泛使用相結合。德語成為政府的正式語言,而天主教會通過1855年的宗教事務協約成為行政機構的盟友,該協約授予教會對審查制度和教育與受保護的教會财産和被認可的教會法庭一樣的廣泛影響。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巴赫體系

1851年12月31日的希爾維斯特特許狀廢除了在革命期間赢得的超越農奴制廢除、宗教自由和公民平等的任何權利。書刊檢查又恢複執行了,并實行了更嚴格的警察監督,以緻所有政治表現的自由都被抹煞。行政、司法和财政制度均經改組,并建立了内閣,這個政府的某些舊制一直維持到1945年。

到19世紀50年代末,外交政策中的挫折削弱了帝國政府的新專制主義政策的基礎。奧地利在克裡米亞戰争(1854—1856年)期間的中立使得哈布斯堡帝國孤立于大國之外,此時歐洲的外交平衡時期走向終結。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克裡米亞戰争

法國出于利益介入了1859年的意大利戰争,導緻奧地利喪失了意大利北部的倫巴第及在國内引起一次經濟危機。巴赫在馬真塔和索爾費裡諾的敗仗後辭去他的大臣職務,由此宣告巴赫時代的終結,并為弗朗茨·約瑟夫皇帝在改變行政管理的新專制主義路線方面的艱難努力開辟了道路。

但巴赫的下台并沒有使專制政體有所松緩,為了開辟新的财源以解救陷于破産的局面,迫使哈布斯堡政府對有錢階級作出政治上的讓步,于是資産階級重新又提出了政治權利的要求,是以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不得不在1860年放棄獨裁政體。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1860年10月20日的《帝國公文》建立了帝國議會,它将與地方議會合作。這份“十月公文”将聯邦制元素引入帝國的行政管理,尤其是針對匈牙利人,他們得到了對他們特殊曆史地位的承認。

1861年2月帝國頒布憲法,即“二月特許狀”,資産階級獲得了部分政權,并且在帝國議會中建立了上議院和下議院,使其成為兩院制議會,由此削弱了匈牙利議會,并将地區性議會從立法主體轉型為集權化行政管理的工具。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作為回應,匈牙利人聯合抵制帝國議會,宣布1848年的《三月法案》代表了他們的正當憲法。捷克自由主義者則站在貴族階層這一邊,要求對波西米亞的曆史性國家權利予以承認。

随着新出版法的頒布,一些捷克報紙得以出版,其中最重要的是《民族報》(Narodní Listy),該報支援所謂民族黨的激進派,該黨又分裂成以帕拉茨基及雷格爾為首的“老輩捷克人”保守派,和由約瑟夫·斯拉德科夫斯基及尤利烏斯·格列格所上司的比較進步的“少壯捷克人”派。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帕拉茨基

民族黨中的老輩捷克人派打算尋求擁有土地的大貴族和最早的捷克工業家來支援;少壯捷克人派方面則集中注意于農民、工匠和知識分子。和老輩捷克人恰恰相反,他們不同意以這種消極抵抗的政策,于是在1874年組成了自己獨立的政黨。

奧匈帝國建立

1866年,随着與普魯士在德意志邦聯中的競争,6月爆發了哈布斯堡帝國和普魯士之間的普奧戰争。這次沖突的責任應由普魯士承擔,因為它企圖控制德意志聯邦,其成員中包括奧地利在内。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普奧戰争

面臨危機,帝國政府開始進行談判以求取得議會中的反對派捷克和匈牙利議員的支援。匈牙利代表們斷然拒絕任何形式的援助,因為他們關于成立自治政府和關于民族自由的要求不能得到滿足。

而捷克議員們則再次表示效忠于王朝,并充分支援擁有土地的貴族。但戰争的結果還是奧地利軍隊于1866年7月在東部波希米亞的赫臘德次-克臘洛佛的潰敗,于是哈布斯堡王朝投降。

随後普魯士在威廉一世和首相奧拓·馮·俾斯麥的率領下入侵了波西米亞。奧地利被逐出德意志聯邦,在聯邦中普魯士起了操縱一切的作用,因而奠定了一個新的德意志帝國的基礎,新帝國最終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戰争中戰敗法國之後建立。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1866年7月3日,在赫拉德茨一克拉洛韋附近的薩多瓦(柯尼希格雷茨)遭遇決定性失敗之後,弗朗茨·約瑟夫皇帝和他的政府發現他們已與德意志統一的程序分離,并且難以避開匈牙利對更大自治權的要求,帝國也出現了重大的财政赤字,這一切都暴露了帝國内部的虛弱。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弗朗茨·約瑟夫皇帝

擔心匈牙利貴族和資産階級方面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奧地利政府答應了匈牙利議員們的要求,而拒絕捷克代表的要求。這就是1867年的和解(Ausgleich),随後帝國建立了一套奧地利和匈牙利的二進制體系,由1867年《十二月憲法》得以确認。

1867年奧地利帝國正式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包括來塔河以西的所有奧地利領土(即捷克王室領地、奧地利和加裡西亞),被稱為“内萊塔尼亞”地區;另外一部分則包括來塔河以東的地方(即匈牙利王室領地),也就是匈牙利王國。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如此一來二進制體制的帝國便借着“奧匈帝國”的名稱得以殘存。奧匈帝國的統治者将擔任奧地利皇帝和匈牙利國王,同時帝國的這兩部分保留他們自己的立法和法律主權,然而分享外交事務、财政和軍事等共同部門。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奧匈帝國

此後匈牙利貴族和資産階級有了自己的議會和政府:除了外交政策、财政和其他某些職能是共同執行的以外,其他權力則掌握在他們自己手裡,匈牙利貴族和資産階級便利用來推行其沙文主義政策,以排斥非匈牙利民族,特别是斯洛伐克人。

還在斯洛伐克實行了嚴格的匈牙利化的措施:1848年以後所開辦的一些斯洛伐克學校都被封閉了,1862年成立的斯洛伐克人唯一的民族文化團體“斯洛伐克學會”(Matica Slovenská)也被解散了。斯洛伐克知識分子隻能夠在匈牙利學校裡受教育,凡此種種再度阻礙了斯洛伐克的文化進步。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斯洛伐克學會

1867年的“十二月憲法”對于帝國的體制作出了憲法上的新安排,這部憲法一直維持到1918年君主政體終結時仍舊生效。這部憲法采取了盛行于西歐國家的政治安排,例如集會結社權利、信教自由、出版和教育自由等等。

可是這并未鏟除某些封建殘餘,例如擁有全國大部土地的大領地所有者在國家經濟和政策方面的特權地位,皇帝、皇族和貴族的政治勢力,特别是在軍隊和外交政策方面的權勢,以及天主教會對文化和教育發展方面的巨大影響。

二進制體制的建立,以及在這個體制中德意志資産階級在來塔河以西所有奧地利地方占居統治地位,意味着捷克資産階級政策及其努力投靠封建主義的失敗。捷克資産階級在反對強大的德意志資産階級的鬥争中,依賴同反對德意志資産階級的貴族所締結的不穩定的同盟。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是以捷克民族主義者不論是“老捷克人”還是“青年捷克人”,都在一起反對《十二月憲法》,因為它未能滿足波西米亞的曆史性國家權利,抑或是給予這個帝國中最發達和工業化部分的特權。

出于對憲法的回應,捷克人聯合抵制了帝國議會和各地方議會,同時帕拉茨基、列格爾等上司人開始尋求來自法國或俄國的外部支援。然而1867年5月帕拉茨基和列格爾對聖彼得堡的通路未能得到亞曆山大二世方面任何的承諾。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亞曆山大二世

而1869年送交給拿破侖三世的代表帝國中斯拉夫人利益的備忘錄也沒有激起法國人多少興趣。法國在1870—1871年普法戰争的失敗為俾斯麥創造了時機,在1871年1月宣告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勞工運動

等到十九世紀下半葉,捷克地方的工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其特征乃是機器工業的發展越來越超過了紡織工業,結果使城市有了進一步的擴增。并且捷克制糖工業也擴充起來了,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開始向國外市場擴張。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其他部門的工業企業特别是鐵路的修建也有很大的增長。在1867一1873年繁榮時期,銀行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1869年創立了第一個捷克銀行,即“工藝銀行”,随後又創設了一些銀行和股份公司。

在商業企業中,德意志的資本仍占統治地位。1873年的股票交易的破産間斷了經濟的發展,并引起了一次經濟危機,這次危機一直延續到1879年。較弱的企業破産了,資本更加集中起來,特别是德意志的資本趁機利用了這種情勢。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資力比較雄厚的機器廠靠着擴增對東歐、東南歐、土耳其、印度和南美的輸出而渡過了危機。在這個時期又出現了一系列的新企業,例如1881年成立的克日傑克公司,這是第一個制造電氣裝置和建築電氣鐵路的企業。

在1886年斯科達機器廠建立了第一座鑄造工場,并開始生産槍炮和裝甲車。由于煉鐵工業和沃斯特拉伐-卡爾維那和克拉德諾煤田的煤礦的增長,使機器工業的發展成為可能。摩斯特和伐爾克諾夫地區的煤這時就用來出口,主要輸往德國。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随着工商業的發展,捷克地方的人口到1890年左右已增長到大約九百萬。但此時捷克的農業情況仍舊糟糕:在農業方面急需實行土地改革,占小土地所有者總數五分之四的農民隻保有百分之十二的土地,而其餘土地則屬于大地産和貴族大領地。

在這種情況下,捷克人移居國外的比率很高,特别是移往美國的人數甚衆,從1857年到1890年約有五十多萬人遷出捷克地方。1870年以後,出生率下降,這種特征一直保持到1946年。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而在普奧戰争後,普魯士的勃興使哈布斯堡王朝統治集團惶恐不安,并迫使他們同捷克政治家們開始談判。自1867年以後,捷克政治家采取消極抵抗政策,拒不出席國會兩院會議。捷克反對派隻限于同君主和反動政客們進行談判,他們再一次托庇于有勢力的保守派貴族。

1871年談判後,雙方訂立了所謂“基本條款”,根據這個條款把現行的奧匈帝國雙重體制變成三權鼎立之勢。條款規定應建立捷克立法會議和一個捷克政府,由捷克人充任總理,他代表捷克地方參加帝國政府。隻有涉及整個帝國的事務才送出帝國議會讨論。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但遺憾的是這個“基本條款”并未付諸實施,因為一方面德意志和匈牙利資産階級力加反對,同時外有普魯士和沙皇俄國施加的壓力。而捷克問題解決的失敗則造成了立憲政策的最後崩潰。

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捷克勞工提出的政治要求越來越堅決。勞工鬥争的最初目的是争取選舉權,因為根據現行選舉法,勞工們被剝奪了選舉權。關于集會結社權利的法律,促進了勞工階級最初的政治組織的成立和最早的勞工報刊的出版。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斐迪南·拉薩爾所創導的勞工運動,從德國方面鼓勵了勞工階級社團的形成,而卡爾·馬克思和弗裡德裡希·恩格斯的學說逐漸發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1868年波西米亞境内利貝雷次城德意志勞工組成了全奧的第一個社會民主黨組織。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斐迪南·拉薩爾

六十年代末期,布拉格勞工仍舊處在資産階級的影響下,特别是受到老輩捷克人黨的影響,他們企圖提倡“自助”合作的辦法以轉移勞工們的政治積極性。另外一方面,少壯捷克人黨則力求争取勞工們擁護立憲國家主義。

少壯捷克人黨在1873年的《勞工報》上發表了社會民主黨綱領;在1874年召開的紐道費爾代表大會上有捷克勞工代表的參加,會議上成立了奧地利社會民主黨,該黨對此後的捷克勞工運動的發展起了強烈的影響。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因為工業企業大多集中在德意志資本家手裡,是以捷克勞工的注意力集中于民族鬥争。奧匈帝國全境勞工運動的勃興使統治集團驚慌失措,因而他們不得不決定更改他們的政策,顯然他們隻好對帝國内各個民族的資産階級作出讓步,以便取得他們對新政府政策的支援,來反對日益開展的勞工階級運動。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而伴随着勞工階級登上曆史舞台,捷克和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的曙光終于到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催化下,最終奧匈帝國崩潰、捷克和斯洛伐克聯合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捷克與斯洛伐克争取民族獨立的鬥争——捷克斯洛伐克簡史3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