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村日記——薛家溝

作者:網協呂梁

鄉 村 日 記

李子中

鄉村日記——薛家溝

薛家溝位于岚縣南部的土石山區,梁家莊鄉東北一道由東南向西北延伸的溝谷中段,是梁家莊鄉郭家莊行政村轄屬的自然村。村道東南向順溝而出,距郭家莊4裡,梁家莊9裡,縣城40裡。

鄉村日記——薛家溝

從郭家莊村東順溝蜿蜒北行數裡,才得已看到隐藏在山谷中的薛家溝村。村道一側山石裸露,谷狹溝深。

鄉村日記——薛家溝

村東頭地勢相對開闊。村中院落集中在溝北一側,溝南也有幾個院落分布。

村子所處山區屬南陽山山塊在岚縣東分支北列,環境閉塞,水源奇缺。近千畝耕地以坡墚旱地為主,水土保持差,耕地貧瘠,村民廣種薄收。農作物主要以洋芋、谷子、糜黍、豆類為主。出道地路坡陡路窄,春種秋收多靠人背驢馱。上世紀60年代初村民開挖管道,利用消冰水灌溉土地,後因水源變化,水利工程廢棄。除種植外,村裡也有分散養驢、羊、豬的傳統,養驢多為農事役用,豬羊作為副業收入。但随人口外流,現隻剩兩戶在村中留守養羊。

鄉村日記——薛家溝

這些防止水土流失、保障道路基礎的石塊護坡上下層疊,左右連續。每一層護坡都直立高矗,達三四米。

鄉村日記——薛家溝

溝底的院牆也用石塊幹砌而成。這些石塊型制規整,大小均勻,不由讓人感歎當初選料、運輸的辛苦與砌築技藝之精湛用心。

鄉村日記——薛家溝

主街硬化後,又是一季春風催新綠,但村裡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鄉村日記——薛家溝

街上已很少能見到人,隻有幾隻剪毛後的羊羔在石階上啃食着剛從石縫裡露頭的青草。

原有在冊人口102戶321人,現常住僅剩5戶14人(2017年資料)。主要姓氏“袁、薛”,據傳袁姓祖上幾經輾轉,先由河北到陽曲柏闆,再至靜樂東大樹袁家舍,後有袁氏兄弟二人遷入現址,已存續32代。但這裡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吃水困難。雖後期修築蓄水池以管道引入村中,但隻有冬、春兩季有水可用,枯水期村民隻能從村東溝岔石隙間瓢裝擔挑,或從郭家莊拉水,也因之需向郭家莊村繳納部分電費。改革開放後村民陸續外遷至附近村子,常住人口數量逐年遞減。2010年,政府實施扶貧移民,村内20多戶移民至康陳移民新村;2018年,薛家溝村被确定為岚縣脫貧攻堅整村移民的自然村之一,共有37戶122人遷入縣城易居苑移民小區。

鄉村日記——薛家溝

2013年到訪,村裡已僅剩二十幾人常住。一位老者拄了拐杖從街上走過。

鄉村日記——薛家溝

一戶院子裡,幾位老人正坐在窯門口,一邊剝玉米一邊聊天。

鄉村日記——薛家溝

談及過去的日子,袁乃榮從南房裡找出過去裝糧用的毛布袋給我們展示,笑說這件“傳家寶”的故事。

鄉村日記——薛家溝

新年剛過,随父母回來在街上玩耍的孩子。

石碹窯洞是岚縣南部山區傳統的建築形式,薛家溝村的石窯建築更是獨具風格。全村院落主要分布在溝内北坡,溝南也有幾戶人家,或窯或房,依高就低,順勢而建。石堰、石牆、石窯層層疊疊,石坡、石巷、石階連接配接穿行,衆多樹木分散其間,遠觀不得深視,近看歎為觀止。整個村子布局整饬,窯院建築滄桑古樸,彰顯出村人世代勤勞、整潔條理的生活習慣。村内龍王廟僅留遺迹,村口老爺廟為近年建立。

鄉村日記——薛家溝

一個空落落的院子庫房裡,窗扇驢鞍馱簍塵封已久。

鄉村日記——薛家溝

另一個院子裡,空房的屋檐下擺滿了各式的農具。

鄉村日記——薛家溝

淳樸的主人熱情地招呼我們喝水。

鄉村日記——薛家溝

盡管牆皮經年掉落,但年前刷牆貼畫是絕不能簡化的環節。

(2013年2月、2016年3月、2022年5月拍攝。)

來源:岚縣文藝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