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路向北·遇見最美 | 家門口的錦岩學堂,讓居民生活“亮”起來

作者:順德城市網

編者按:歲月荏苒,時光易逝。大良北區社群——一個沉澱了上百年曆史的老城區,無數個最美瞬間在此彙聚,或許是溫暖守候,是家與愛的真谛;是曆史沉澱,是文化自信;是桑梓情懷,是北區的獨特辨別……這些“最美”為“百千萬工程”凝心賦能,彙聚起推動北區高品質發展的磅礴力量,共同譜寫現代化建設的最美篇章。即日起,“一路向北·遇見最美”系列報道,帶你一起發現美、分享美,讓你多角度領略北區的魅力。

“周一跳交誼舞,周二學葫蘆絲、太極,上堂都排得幾滿……”

春風拂面四月天,此時北區社群已經退休10年的周奇光叔叔有點忙,一周三節課輪流上,回到家還要自己加緊練習,正如他自己所言,“好似個孫翻學,心情愉悅,生活也充實。”

一路向北·遇見最美 | 家門口的錦岩學堂,讓居民生活“亮”起來

周奇光叔叔在葫蘆絲課堂上練習。(右二)

光叔充實的課堂生活背後,是北區社群以陳岩野先生祠“錦岩學堂”為陣地,以教育為引,學習為徑打造兒童趣學、鄰裡互學、長者樂學的文化社群的縮影。

■百年祠堂再續芳華

成了居民家門口上課的“學堂”

文藝在左,市井在右。 走進陳岩野先生祠,對面觀光市場的煙火氣還未完全褪去,但祠堂自帶的厚重感已向來人透露出它的文化氣韻,腳步不自覺慢下來,細細品味……

一路向北·遇見最美 | 家門口的錦岩學堂,讓居民生活“亮”起來

陳岩野先生祠。

在這裡,有陳岩野先生銅像、講學圖、背面詩、灰塑、石碑等遺迹,清幽古典之中,似乎看到當年陳岩野先生棄筆從戎設賬講學,作育一方人才的激昂場景。

時光回到三百多年後的今天,再續芳華。

2021年,北區社群活化利用陳岩野先生祠并關聯羅學熞紀念大樓、吳宗偉文體活動中心、北區禮堂等陣地,開展文化、親子、手作、講座等系列特色課程,發掘社群文化新路線,成了社群居民家門口日常上課的“學堂”。

一路向北·遇見最美 | 家門口的錦岩學堂,讓居民生活“亮”起來
一路向北·遇見最美 | 家門口的錦岩學堂,讓居民生活“亮”起來

系列特色課程每天在陳岩野先生祠開展。

據統計,截至2024年3月,“錦岩學堂”系列課程已開展近200場,累計受益人數近40000人次,一批居民喜愛、拿得出、叫得響的社群課程,讓不少像光叔一樣參與其中的北區居民直呼“做得特别好”!

■立足本土開發特色課程

居民在學習中強化文化自信

少兒醒獅班國小員仲祈同學今年剛滿11歲,他在媽媽的帶動下,已經是“錦岩學堂”的常駐學員。

一路向北·遇見最美 | 家門口的錦岩學堂,讓居民生活“亮”起來

仲祈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

周六8點左右,老師還未到,仲祈同學已經到訓練場做好準備,接下來的2個小時,他要跟20多名年紀差不多的小朋友上一堂醒獅訓練課。相較第一次上課老師抱着他嘗試跳梅花樁時的緊張和害怕,現在他已經熟練自如,自信地進行展示。

“這是很多孩子在學醒獅後都有的變化和感受”,仲祈媽媽分享道,以前在一些開業活動看到醒獅會很興奮地‘哇哇叫’,現在他通過自己親身去學才知道醒獅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要練很多基本功和技巧,但沒想到他能認真地堅持了下來,每晚堅持練紮馬步和俯卧撐,“整個人都很精神”。

“魂”在教育,“根”在本土。

一路向北·遇見最美 | 家門口的錦岩學堂,讓居民生活“亮”起來

“錦岩故事知多少”實地遊覽文化沙龍。

就像醒獅訓練對學員們帶來的積極影響那般,傳統文化也在課堂中“活”了起來 。

“文化北區·錦岩學堂”開設的課程除日常活動、互動課堂,更是發掘北區醒獅、粵劇、永春拳等各類文化資源的課程價值,創新開班,開展“錦岩故事知多少”實地遊覽文化沙龍、“粵韻下午茶”、尋寶、集郵、導賞員教育訓練、書畫作品展等特色文化活動,在學習中強化基層文化自信,提升獲得感與幸福感。

一路向北·遇見最美 | 家門口的錦岩學堂,讓居民生活“亮”起來

粵曲班二十多位學員認真學習。

周二下午4點半,粵曲班下課時間到了,二十多位學員意猶未盡走出陳岩野先生祠,手中的戲曲資料未放,眉眼稍上挑,還是剛剛學到的“盼”的眼神,給人一種校園學生放學時嬉鬧散去的生氣與活力……

■聚焦“一老一小”精準服務

兒童趣學、鄰裡互學、長者也有樂學

值得一提的是,“錦岩學堂”還聚焦轄區“一老一小”,一頭牽着“夕陽”,一頭連着“朝陽”實施精準服務。

一路向北·遇見最美 | 家門口的錦岩學堂,讓居民生活“亮”起來
一路向北·遇見最美 | 家門口的錦岩學堂,讓居民生活“亮”起來

社校關聯,更多學子、家庭參與了進來。

陳岩野先生祠駐點管理人員黃秋琴介紹,課堂、活動注重與北區幼稚園、本原國小、西山國小等學校的關聯,如“心願樹”學生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組織學生、家長一起走出家門參與公益,宣傳北區曆史文化景點、人物、美食、非遺項目等的同時,活動所得收益還用于慰問特殊兒童家庭,“讓大家的節假日更有意義,這是我們堅持的初衷”。

一路向北·遇見最美 | 家門口的錦岩學堂,讓居民生活“亮”起來

長者課程豐富多彩。

而作為社群居民文化養老的平台,“錦岩學堂”積極搞活第一課堂(課堂教學),豐富第二課堂(社團活動),拓展第三課堂(社群活動),社群老年學校的課程形式豐富多樣,既有經典的語言、書畫課程,涵蓋了書法、山水畫、攝影等;又包括藝術普及類的舞蹈和聲樂課程,如交誼舞、廣場舞,以及聲樂班和大合唱等;此外,還設有深受學員喜愛的養生健康類課程,如形體班和健康講座等,真正實作“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一路向北·遇見最美 | 家門口的錦岩學堂,讓居民生活“亮”起來

學員為課堂點贊。

在粵曲班授課過程中,北區社群戲曲藝術團團長何豐儀發現,學員們在社群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和技巧是互相影響的,“粵曲班中有很多學員同時學習了吹葫蘆絲、拉二胡、合唱等,在音準和節奏上比零基礎的‘靓’好多。”是以,針對學員的學習進度,何豐儀會安排不同的唱做教學和編曲,讓學員們在多個課堂中融會貫通。

已經學習多個月粵曲的英姨深有感觸,“剛退休時沒什麼事可做,會有失落感,加入粵曲班之後有很多同學,大家成為朋友,找到了再學習的樂趣。”

■多年浸潤實作學員反哺

社群與居民都看到了更多可能

雙向奔赴,會讓教育更有溫度。

如今,經過多年的浸潤、創新與傳承,“錦岩學堂”系列課程的學員,正在将自己所學的成果,用實際行動“反哺”社群。

一路向北·遇見最美 | 家門口的錦岩學堂,讓居民生活“亮”起來

醒獅班學員參與社群活動,大受歡迎。

北區社群文藝活動豐富,新春雅集、元宵巡遊、中秋國慶慶典等節日氣氛濃厚,每每此時,由葫蘆絲、合唱隊、交誼舞廣場舞隊、曲藝隊、太極隊、醒獅等課堂學員形成的表演隊伍帶來精彩節目,成為文藝活動中亮眼的風景線。

仲祈同學表示,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期醒獅班結束後,他将繼續報名更多期繼續深入學習,并帶動學校同學一起參與進來,“現在隻能參加一些小獅子巡遊,以後要争取上台表演”,他自我鼓勵道。

一路向北·遇見最美 | 家門口的錦岩學堂,讓居民生活“亮”起來
一路向北·遇見最美 | 家門口的錦岩學堂,讓居民生活“亮”起來

不少學員在課堂中表現突出。

春風化雨,細潤無聲,未來“錦岩學堂”還将探索與社群人才培養相結合。

已成立百年的北區醒獅團和2023年剛成立北區戲曲藝術團,“資曆”雖不同,但都亟需新鮮血液的加入和培育。順德區龍獅協會龍獅技藝專業委會員蘇建恩、北區社群戲曲藝術團團長何豐儀都提到,将在醒獅班和粵曲班課堂中物色合适人選發展為骨幹,龐大課堂隊伍,實作以老帶新、以老教新的循環。

一路向北·遇見最美 | 家門口的錦岩學堂,讓居民生活“亮”起來

學、養相融的“錦岩學堂”成為居民好“趣”處。

自帶美好與溫度,學、養相融的“錦岩學堂”推動了北區社群教育之花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燦然綻放,讓社群居民看到了更多可能。正如光叔期待,“熱愛就可抵歲月漫長,希望持續的課堂可以讓大家的學習‘實’起來、‘活’起來,生活‘亮’起來。”

編輯:李小妮

設計:何曠

圖源:北區社群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