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作者:3DM遊戲網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鄉村治,百姓安,國家穩。今年中央一号檔案和《政府工作報告》明确提出“提升鄉村治理水準”與“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治理有效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保障。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各地着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推行移風易俗,提升鄉鎮和村為農服務能力,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積極成效。

多方參與 激發鄉村治理内生活力

“如今村居環境美,産業發展好,這一切得益于家庭積分制的實施。”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郝王莊鎮李古寺村的“郝糧聚豐”黨建聯合體黨委書記馬守良介紹。

“郝糧聚豐”黨建聯合體以李古寺村為中心,聯合周邊7個行政村成立,人口2167戶6132人。近年來,8個村抱團發展,成立合作社聯合社,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村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但是人多事也多,村級事務越來越紛繁複雜,如何為村民參與村級治理找一個抓手?郝王莊鎮的幹部群衆們開動了腦筋。

提高村民參與積極性需要一個獎懲機制。黨建聯合體探索實施家庭積分制管理,将村民日常表現進行賦分,并與蒲公英超市和村莊超市銜接,實作積分兌換物品。積分管理範疇包括村規民約、人居環境整治、維護公共安全等6個方面17項内容。同時設定加分項,主要包括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移風易俗等。另外,堅持懲戒為輔,對辱罵他人、違背公序良俗等5種情形實行一票否決制,取消當年度福利。并由村幹部一對一結對幫帶,幫助整改提升。

公平公正是保障。8個村共同推選26名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幹部組建積分評定專組,并邀請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幹部、部分村民代表為第三方監督者,評分結束後還将家庭的得分進行張榜公示,且公示期不少于3天。解決好“誰來打分、誰來監督”的問題。

“小積分”撬動鄉村“大治理”。“郝糧聚豐”黨建聯合體通過推行家庭積分制,解決了鄉村治理工作“沒依據、沒抓手、沒人聽”的問題,讓鄉村治理由“任務指令”轉為“激勵引導”,村幹部和群衆形成了共同目标,節約了管理成本,提升了治理效能。現在,村民的文明習慣已經養成,家家房間整潔、庭院幹淨、廚廁衛生,房前屋後無亂堆亂放,村容村貌從“一時美”到“持久美”,從“一處美”到“處處美”,聯合體内124戶家庭被評選為文明家庭,轄村李古寺村被評為山東省級文明村。

【專家點評】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任金政: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高鄉村治理水準,需要轉變鄉村治理方式,由“任務指令”轉為“激勵引導”。提高農民群衆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需要通過設定“獎勵項目”,如參加鄉村治理工作降低農業生産項目申報門檻、獲得金融資質授信、提供就業機會等,激發農民群衆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工作。同時,需要深入推廣和普及現有的“紅黑榜”“文明戶”“家庭積分制”等方法,将鄉村治理由“村裡事”真正變成“家家事”,引導農民群衆主動參與到鄉村治理工作中,對農民群衆日常行為進行評優評價,給予相應的精神鼓勵,提升農民群衆的參與感與榮譽感。

移風易俗 涵養鄉村文明新風尚

走進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灑坪鎮青山村,綠瓦白牆錯落有緻,田間小路蜿蜒曲折,滿眼翠綠的蔬菜地裡村民們互相談笑,聊着今年的好收成。不遠處,幾位村幹部正拿着修訂的《村規民約》往村口公示欄走去。

新修訂的青山村《村規民約》将辦理婚喪事宜、厚養薄葬、孝老愛親、鄰裡和諧等傳統美德納入規定,在全村大力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勤儉節約的文明新風,引導村民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

“以前興辦滿月酒、搬家酒、升學酒,每個月光是禮金就要上千元,自從《村規民約》規定除婚喪嫁娶外,其他酒席一律不準辦以後,人情債少了,人情味濃了,我們的日子也更好過了。”提及農村移風易俗帶來的好處,青山村村民馮先玉贊不絕口。

以村規民約為紐帶,青山村黨支部邀請村内德高望重、群衆信賴、責任心強的黨員和群衆組建“紅白理事會”隊伍,制定《青山村紅白理事會章程》,對村内操辦紅白喜事進行嚴格審批與監督,明确酒席辦理時長、桌數以及用餐标準,事前“打好招呼”,教育引導村民在婚喪嫁娶中,不搞封建迷信、不大操大辦,不鋪張浪費,祟尚提倡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樹立文明新風尚。

“對文明節儉操辦的正面典型戶,我們以‘紅榜’形式進行宣傳,標明優惠政策項目、先進評比時,優先考慮該戶;但對違反《村規民約》及《青山村紅白理事會章程》的家庭和個人,我們将向村民委員會建議将其納入村規民約‘黑榜’管理,同時取消或暫緩享受本村優惠待遇和村集體分紅。目的就是要做到獎懲分明。”青山村聯戶長喻廣舟說。

“我們堅持村内事村民定,《村規民約》是大家共同商議的,自然也會共同遵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少惠說,“如今,小到衛生整治、垃圾分類、規範停車,大到婚喪嫁娶、修房修路,村民通過檢視《村規民約》就知道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涵養文明鄉風離不開良好家風。除了推行移風易俗,青山村還通過開展“星級文明戶”評比,評選“好媳婦”“好兒女”“好公婆”,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最美鄉村醫生、最美鄉村幹部、最美家庭等活動來促進家庭和睦、鄰裡和諧、幹群融洽。

青山村堅持以自治為基礎,不斷将鄉村治理與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同部署、共推進。通過健全鄉村治理工作機制,修訂和完善合民意、易操作、能執行的村規民約,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養薄葬、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勤謹節約等文明新風蔚然成風。去年,青山村被評為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專家點評】

河南農業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教授,河南農大社會治理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李 偉 :

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是農村公德心建設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動農村移風易俗要充分發揮黨員幹部、鄉賢能人等在農村風俗養成中的示範、帶動和推廣作用,引領廣大農民自覺抵制不良習俗、遵守良好風俗。同時,要突出重點,集中力量,以整治“天價彩禮”、婚喪紅白事“大操大辦”等為突破口,引導樹立勤儉節約的文明鄉風。科學制定并真正落實既展現當地農村文化習俗、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村規民約,推動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形成。

環境整治 繪就美麗鄉村宜居底色

庭院樓台、綠水環繞、花園包圍……徜徉在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萬馬村周巷,最吸引眼球的莫過于統一打造的“美麗農居”。“别緻的設計施工,既留存傳統農居的肌理,又拓展豐富的公共空間,還配套小花園、運動場等設施,居住體驗感将明顯好于以前的農房。”萬馬村“水韻原鄉”鄉村振興示範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将城市建設發展的經驗複制到農村,以項目化布局鄉村振興,将萬馬村打造成全産業鍊鄉村業态“樣闆”,為無錫市鄉村振興探路。

“一開始聽到新農房由村集體統一代建,半數村民對此持懷疑态度,如對設計細節不喜歡怎麼辦、怎樣保障建設過程沒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目前已在新房住了大半年的村民顧惠祥說起了剛開始時的顧慮。針對這些問題,農房改建項目啟動前期,洛社鎮相關部門聯合萬馬村,充分尊重群衆意願,廣泛征集農房翻建意見,成立新農房改造理事會,協調好各方訴求,切實保障村民的合法權益。

讓顧惠祥印象深刻的是,農房設計方案第二稿裡,樓梯寬度為1.1米,客廳梁柱為梯形柱。幾個村民代表和村民們商議後認為樓梯太窄,和村民居住習慣不符,梯形柱太占空間,也不美觀,建議修改設計。最後,設計人員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将樓梯寬度改為1.5米,梁柱改為更節省空間的L形柱,甚至預留了電梯空間,同時考慮到農民生産生活的實際情況,每套房屋設有地下室,用于村民停放各種車輛,堆放農産品、農用工具、家什等,十分貼合村民心意。“現在我們村已經變成一個網紅村了,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遊玩。希望我們村越來越美,生活越來越幸福。”顧惠祥說。

“萬馬村成為當地有名的‘後花園村’,每年吸引約50萬名遊客來旅遊。村集體收入由原來的每年300多萬元提高到去年的1000萬元左右,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前年的2萬多元提高到去年的4萬多元。”村黨總支書記趙志誠開心地說。

目前,無錫市正因地制宜規劃整合全市村落資源,在保留江南村莊文化脈絡的基礎上,進行多元、複合式開發,提升基礎設施和宜居環境水準,盤活鄉村産業,引進綠色科技業态,打造現代農業特色IP。

【專家點評】

北京市委黨校上司教研部副教授、北京上司科學研究會秘書長 江 文 :

良好人居環境,是廣大農民群衆的殷切期盼。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應因地制宜,選擇适合區域發展的方式方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形成各展所長、互相支撐的高效協同治理格局。同時,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并使其成果長效化,需要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完善制度規範體系、細化考評獎懲措施和健全監督機制等。農民群衆是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主體,在宣傳、教育、監督、引導等環節還要考慮農民群衆的便捷性,提高農民群衆的參與積極性,從源頭推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

■中國城市報記者 張永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