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作者:新華社客戶

近期,拜登政府“以威脅國家安全”的名義,宣布将調查在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關于中國電動車是否會竊取資料的讨論也不斷增多,甚至導緻目前電動車出口增速出現放緩。中國電動車真的會威脅國家安全嗎?美國的調查依據是什麼?中國電動汽車究竟得罪了誰?

為了找到所有資訊的源頭,我們利用最新的大模型技術,搭建了一個AI資料庫。可以實時接入來自全球各地、每天超過6億條報道。并且,首次通過數字記者在虛拟資料庫裡尋找線索。一起來揭開事實的真相。

起點:一封漏洞百出的信

當我們在大模型系統中抓取中國電動車和國家安全的标簽,将情感傾向選擇為負面,近30天,超過了5000條報道。而當我們将時間不斷倒退,發現搜尋量原本一直保持平穩,直到去年7月開始,才逐漸增加。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去年7月發生了什麼?系統找到了與這些标簽關聯度最高的内容,指向了這樣一封信。這是4名國會議員寫給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和美國交通部長布蒂吉格的一封信,時間剛好是在去年7月。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不過,此時信中針對的是中國自動駕駛車輛。提出,中國企業相繼在美國人口最多的州——加利福尼亞州注冊、展開測試,就是為了可以收集到更多美國人的資料。

好像很有道理,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在加州車輛管理局的網站上,找到了近兩年全部車輛的測試資訊。當我們在其中篩選出屬于中國企業的車輛,發現:

2022年,有124輛車,來自7家企業

2023年,還剩74輛車,來自4家企業

數量怎麼還變少了?仔細比對這兩份名單,我們發現,在2022年排名中國企業首位的小馬智行,在2023年,和它的44輛測試車一并消失了。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小馬智行,這個名字好像在信件中出現過。在信件中,小馬智行被單獨拎了出來,作為竊取資料的典型。它是不是真的因為這個被驅逐出了加州?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當我們查詢小馬智行被迫離開加州的具體時間,發現竟然是早在2022年5月。

明明早就已經開始驅離中國企業,卻在2023年7月,再次以涉及國家安全為名舊事重提。車都沒有了,如何竊取資料?這樣一封漏洞百出,甚至無中生有的信件,竟然成了美國調查中國汽車的起點。

手段:概念不斷混淆

在這封信被曝光的72個小時内,我們發現,在輿論場上的搜尋量其實隻有2000多條,和現在的讨論熱度天差地别。從信件發出至今不過9個月,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我們用AI資料庫檢索出所有美國政要和智庫學者在公開場合發表過的全部言論: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2023年10月,開始有人發聲。在此時的言論中,讨論對象從“自動駕駛汽車”變成了“聯網汽車”;更加大衆化的表述,讓3天内的搜尋熱度從之前的2000多次,漲到了50多萬。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2023年11月,參與政要的規模再次擴大,内容還是這封信,讨論對象再次改變,模糊成了更廣泛的“智能汽車”。這一次,72個小時内,搜尋量達到1700多萬。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2024年1月,同樣還是這封信的基礎内容,卻在自動駕駛汽車後,悄悄加上了“和電動汽車”。

自此之後,讨論熱度越來越高,自動駕駛汽車的概念卻逐漸消失,隻留下了中國電動汽車。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我們看到,經過大資料的分析,得到了這樣的演變過程。以這封漏洞百出的信件為基礎,又将其中自動駕駛汽車的概念肆意延伸、不斷混淆:先是變成了聯網汽車,再到智能汽車,最後又變成了電動汽車。針對性越來越強,也引導着輿論熱度持續高漲。

這樣的變化,結果是什麼?

記者:聽說了關于中國電動車負面的資訊,你還會買嗎?

美國車主:我是做技術的,是以我比較擔心這一點,圍繞着中國技術是否安全的讨論很多,如果調查被準許了,并且他們想出了怎麼做,我會跟進的。

美國車主:如果它進入市場,并且是我感興趣的東西,我會考慮的。

美國車主:我認為對來自外國的東西保持謹慎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可能是危險的。

我們看到,通過這樣的方式,已經開始引發美國群眾對于中國電動車安全的擔憂。

事實:中國車早已無法進入美國

既然美國如此擔心中國電動車會竊取資料,那麼在美國究竟有多少中國電動車呢?當我們查找今年以來中國電動汽車的出口資料時發現,因為高昂的關稅等制裁政策,出口到美國的乘用車數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 付炳鋒:幾乎為零,沒有聽說哪個企業賣到美國去了,早期有一些大巴。乘用車這個層面,美國為了限制我們電動化技術出口調整了政策。

又出現了和調查小馬智行同樣的問題,就是車都沒有了,何談所謂的竊取資料?

美國究竟在擔心什麼?

我們再次在資料庫中尋找線索。這兩段内容吸引了我們的注意。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這是雷蒙多的一段采訪視訊,在提到中國汽車會采集資料時,視訊的配圖指向了比亞迪。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這是近期特朗普的一段競選演講,他将“會對在墨西哥生産的中國汽車加征100%的關稅”,作為自己競選的籌碼。

比亞迪、墨西哥,這中間有什麼關聯?我們找到了比亞迪最新的财報資料和産業布局,出現了這樣一條資訊。

“比亞迪預計在年底前确定在墨西哥工廠的選址。”

資訊的釋出時間,剛好是在2月下旬。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美國開始大肆宣揚中國電動車威脅國家安全。

為此,記者嘗試聯系了多位歐美的經濟學專家,當記者提到有關比亞迪在墨西哥建廠的相關問題時,大多數都以“涉及美國、不友善回答”拒絕了采訪。隻有長期研究中美、中歐間關系的哈佛商學院前進階副院長約翰·奎爾奇教授,面對記者的提問,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記者:最近,很多中國公司釋出了在墨西哥建廠的計劃,這是美國在這個時候聲稱要調查中國電動汽車的原因嗎?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美國商業管理專家 約翰·奎爾奇教授:中國電動汽車公司的品牌目前在美國市場上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在墨西哥的生産,就有可能供應到美國市場,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顯然是一步好棋,但是整個美國汽車行業感覺一夜之間受到了威脅,自然要針對這個作出一些防範限制。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原來,中國企業在墨西哥建廠,在美國看來,就意味着中國汽車有可能從墨西哥出口到美國,成為對目前“嚴防死守”的一種破解。尤其是比亞迪去年剛剛以302萬輛的年銷量,全球第一的電動車銷量,讓中國車企第一次跻身全球十大車企的行列。

探真:經濟政治化早已不是個例

這樣的競争對手,讓美國不惜混淆概念,引導公衆對資料安全的擔憂,來防止它進入美國市場。而當我們搜尋這樣的手段,将時間線拉長,振華重工、TikTok、華為,一個個熟悉的中國企業不斷出現。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繼續擴大搜尋範圍,這是2014年的法國阿爾斯通,面臨7.7億美元的罰款,最終被美國通用電氣收購。

我們發現在這條時間線上,出現的不再隻是中國企業,隻要是當時全球的“巨頭企業”,哪怕是美國的盟友,都未能幸免。不僅僅是法國,再往前,我們找到了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這時的日本,有着全球50%的半導體市場。其中最為矚目的企業,是東芝,它研發出了全球第一台筆記本電腦,連續七年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

然而,1987年,美國卻以國家安全為名,對東芝展開調查。調查的結果是什麼?東芝在美工廠關閉、東芝銷往美國的産品征收100%的關稅、征收1萬億日元的巨額罰款。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當我們在AI資料庫中搜尋全球半導體産業的發展趨勢,系統為我們生成了這樣一張圖。以1987年為分界線,日本半導體産業進入消沉的30年,美國卻開始迅速崛起,最終重新實作壟斷。

那麼,到了如今的中國電動車,又将何去何從呢?

近期,各個車企巨頭紛紛表示要在中國市場持續深耕,加大投資,加快轉型。

美國炒作“中國電動汽車威脅論”分幾步?揭開事實真相

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進階執行副總裁 歐立甫:梅賽德斯-奔馳推進電動化轉型的決心不變,我們不斷擴大在中國的本土研釋出局。

電動汽車是高度全球化的産業,隻有公平競争才能技術進步,隻有開放合作才能互利共赢。

編輯:樊美玲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