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财經出品 文|肖灑 編|深海
千億“煉化茅”恒力石化,又有大動作。
4月22日,該公司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恒力集團與沙特阿美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正在讨論沙特阿美對恒力石化已發行股本百分之十加一股股份的收購,以及在原油供應、原料供應等方面的合作。
作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産商的沙特阿美,算得上是A股市場的老朋友了。過去一年,這家市值超萬億美元的巨頭,接連與榮盛石化、東方盛虹全資子公司盛虹石化、裕龍石化等合作方,簽訂多項涉及股權與産業的協定。
這一次拟“牽手”的民營煉化龍頭恒力石化,其主營業務囊括煉化、石化以及聚酯新材料全産業鍊上、中、下遊業務領域,有着“煉化茅”之稱。
恒力石化的實控人為陳建華、範紅衛夫婦,草根出身的他們,30年前借錢買下來當時虧損的吳江化纖織造廠,成為恒力集團的起點。根據2024年胡潤全球富豪榜,兩人以1150億元财富位列榜單第122位。
雷達财經梳理發現,陳建華、範紅衛夫婦牽手沙特阿美背後,恒力石化負債高企。
2023年,恒力石化營收規模超2300億元再創新高,但是其淨利潤卻不到2021年的一半。與此同時,去年末恒力石化資産負債率為76.98%,總負債高達2006億元,短期借款669.95億元;而貨币資金僅為204.69億元,無法覆寫短債。
與沙特阿美簽署備忘錄
作為重倉中國的中東資本代表,沙特阿美又盯上了一家A股公司。
據恒力石化公告,公司于 2024 年 4 月 22 日收到控股股東恒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恒力集團”)的通知,其已與 Saudi Arabian OilCompany (下稱“沙特阿美”)簽署了《諒解備忘錄》。
根據備忘錄内容,雙方正在讨論:沙特阿美拟向恒力集團收購占恒力石化已發行股本百分之十加一股的股份;以及恒力集團将支援和促使恒力石化與沙特阿美在原油供應、原料供應、産品承購、技術許可等方面進行戰略合作。
恒力石化表示,前述條款僅展現雙方合作的初步意願和原則,不具有限制力。在備忘錄簽署後,沙特阿美将開展對公司的盡職調查等工作。
目前,恒力石化由陳建華、範紅衛夫婦實際控制,其中陳建華為恒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範紅衛為上市公司現任董事長。
截至本公告日,恒力集團直接和間接持有恒力石化21億股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的 29.84%;恒力集團及其一緻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53.11億股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的 75.45%。
恒力石化認為如果前述股份轉讓事項順利實施,有利于優化和完善公司股本結構。
除了股權領域的合作,沙特阿美也是恒力石化原油等原料的重要供應商之一。去年10月份,恒力石化董秘李峰曾透露,恒力與沙特阿美在原油采購方面有持續合作。
對于這次拟引入戰略投資者,信達證券指出,沙特阿美戰略入股完成後,公司在原料供應保障、産品銷售管道開拓及技術合作等方面有望迎來全新機遇。
資料顯示,沙特阿美始建于1933年,主營業務為勘探、開發和生産原油、凝析油、天然氣和天然氣凝液。2023年,沙特阿美總收入為4408.8億美元,淨利潤為1213億美元。
近年來,沙特阿美持續擴大在中國的布局,涉及減排、材料研發和化工行業等領域,并以入股等形式加大合作力度。
據36氪出海統計,2023年沙特阿美在華的投資包括:在浙江,34億美元收購了榮盛石化有限公司10%的股權;在遼甯,投資120億美元開發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在福建,沙特基礎工業公司與福建省設立福建中沙石化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預計将達到64億美元;在江蘇與東方盛虹簽署合作架構協定,以推動收購盛虹石化10%戰略股權的相關探讨;在山東,沙特阿美與山東裕龍石化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收購裕龍石化10%戰略股權的相關探讨。
除了主線業務的投資,沙特阿美風險投資公司旗下的 Prosperity 7在北京和上海設有辦事處,增資前的基金規模為10億美元,專注于對能源領域以外從事颠覆性技術企業的投資。
淨利潤暴增卻不足巅峰期一半
在披露上述備忘錄的同一天,恒力石化還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的業績。
根據财報,2024年一季度,公司實作營業總收入584.12億元,同比增長4.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39億元,同比增長109.8%。
對于淨利潤變動的主要原因,恒力石化稱,公司主導産品芳烴鍊PX、純苯等維持較高景氣周期,醋酸、己二酸及液氨等煤化工産品盈利情況較好。
此外,公司下遊聚酯化纖、功能性薄膜等需求伴随居民消費與工業需求回暖,價差進一步恢複;上遊煤炭成本價格進一步下行,原油成本價格維持相對穩定,公司“油煤化”融合的綜合成本與産品結構優勢進一步凸顯,公司盈利能力加快修複。
在前不久公布2023年年報中,恒力石化同樣交出了一份淨利潤暴增的成績單。
财報顯示,2023年度,公司實作營業收入2347.91億元,同比增加5.61%;實作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9.05億元,同比增加197.83%。
根據同花順iFinD資料,2023年恒力石化營收規模創下曆史新高,但歸母淨利潤卻仍不足2021年巅峰期的一半。
2021年時,恒力石化歸母淨利潤曾達到155.31億元的新高,但在次年卻遭遇盈利“滑鐵盧”,同比暴跌85.07%。
彼時,公司表示,2022年利潤下降主要源于原油等主要原材料價格快速上行且高位寬幅振蕩,同時行業市場端需求複蘇乏力,公司面臨曆史極端的高運作成本與低行業需求的雙重經營擠壓。
不難看出,作為一家周期性企業,恒力石化淨利潤的表現,主要是受到上遊成本變動,以及下遊需求景氣度的影響。
目前來看,公司2024年一季度業績向好,但面對石化行業乍暖還寒,恒力石化的業績壓力依然不小。
4月23日,天風證券分析師張樨樨在研報中指出,受烯烴景氣度的拖累,将恒力石化2024年、2025年歸母淨利潤預測由130億、163 億分别下調至 95億、120 億,給予公司2026年歸母淨利潤預測130億。
據此預測判斷,恒力石化距離利潤規模重回巅峰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來恒力石化的分紅都較為慷慨。根據同花順iFinD資料,公司自2001年8月上市以來,已現金分紅12次,累計分紅185.34億元,分紅率31.68%。
根據2023年度利潤配置設定預案,公司拟向全體股東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55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紅利38.72億元(含稅),現金分紅比例為56.07%。
不過,由于陳建華、範紅衛夫婦直接和間接持有恒力石化75.45%股份。按照本次分紅方案,二人2023年現金分紅将達到近30億元。
負債規模超2100億元
陳建華、範紅衛夫婦的創業故事,要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
據媒體報道,1994年,年僅23歲的陳建華與範紅衛,借錢269萬認購瀕臨破産的南麻鎮辦集體織造廠,并改名為吳江化纖織造廠。
他們收購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淘汰所有落後的有梭織機,借債引進先進的1200錠網絡車。新裝置提高了産量和品質,使得工廠第二年就盈利1000多萬。
至于夫妻兩人創業的第一桶金,來源也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陳建華曾回憶,14歲不到就因家貧辍學的他,便投身絲綢行業闖蕩。靠絲綢貿易,20歲出頭的他就已經擁有百萬資産。
随後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陳建華夫婦反其道而行,趁着衆多紡織企業收縮之際,将其低價抛售的織機收入囊中。待這場危機過後,靠着這批先進裝置,他們的紡織廠脫穎而出。
從紡織業開始,陳建華與範紅衛不斷向産業鍊上遊擴張。2002年,江蘇恒力化纖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一期項目總投資22億元。
2010年,恒力集團20萬噸工業絲項目正式投産,使其取代德國企業成為全球最大的滌綸工業絲生産企業。同年,恒力産業園奠基,開始正式進軍石化産業。
随着2012 年長興島産業園一期PTA 項目投産,2015 年二期投産,集團擁有了年産660 萬噸、全球單體最大的PTA 工廠,并正式進軍石油煉化領域。
目前,恒力石化在上遊具備 2000萬噸/年原油加工能力,500萬噸/年煤炭加工能力,150萬噸/年乙烯裝置,年産520萬噸PX和85萬噸醋酸生産能力;中遊擁有1660萬噸PTA産能和180萬噸纖維級乙二醇産能;下遊涵蓋民用滌綸長絲、工業滌綸長絲、BOPET、PBT、PBS/PBAT 等聚酯與化工新材料産品。
然而,在全産業鍊布局的另一面,衆多項目投産對應着的是巨額資本開支。
東吳證券指出,2021年以來,恒力石化進入新一輪的資本開支周期。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公司資本開支金額分别為134億元、257億元和397億。其中,2023年是公司項目建設的高峰期,創下自2019年煉廠投産以來的新高。
資本開支居高不下,也推高了恒力石化負債規模。
财報顯示,2023年末,恒力石化負債合計2006億元,資産負債率為76.98%;其中短期借款高達669.95億元,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276.01億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134.98億元,而貨币資金僅為204.69億元,無法覆寫短債。
近日,該公司在互動平台上回複投資者稱,公司資産負債率與項目資本開支密切相關,2022年至今,公司進入了新一輪的資本開支階段。
年報中,恒力石化表示,從 2024 年下半年開始,公司将基本結束本輪投資建設與資本開支的高峰期,後續經營重心将放在“優化營運、降低負債和強化分紅”方面,持續打造價值“成長+回報”型上市企業。
對于恒力石化的後續發展,雷達财經将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