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在曆史的長河中,皇位繼承常常是一場充滿權謀與博弈的戰鬥,尤其是在一個帝國的王朝中。一個皇帝如何選擇自己的繼承人?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曾讓清朝乾隆皇帝傷透了腦筋。

乾隆作為清朝的一位偉大君主,他的子嗣衆多,立儲名單卻反複更替,然而,最終的皇位傳承卻落到了平凡無奇嘉慶身上,這究竟是一場權謀之争的勝利,還是更深層次的曆史轉變?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一、嫡長子情結

作為一位傳統的滿洲貴族,乾隆對嫡長子有着根深蒂固的偏好。在他的心目中,隻有嫡出的兒子才配得上皇儲的寶座。這種"嫡長子"情結,源自于滿族部落世襲制度的傳統觀念。

1736年,乾隆的嫡長子永琏出生。這個聰明伶俐的孩子自小就備受乾隆的寵愛。當永琏年僅6歲時,乾隆便秘密立下了他為儲君的旨意,并将谕旨藏于乾清宮之中。乾隆對永琏寄予厚望,希望能夠在自己退位後,由這個嫡長子繼承大統。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可惜天不遂人願,永琏在9歲那年便夭折了,乾隆的第一次立儲就此失敗。乾隆在禦旨中寫道:"永琏乃皇後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今既薨逝,一切典禮用皇太子儀注行。"字裡行間透露着他對這個嫡長子的無限眷戀。

永琏的離世給乾隆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但他并未就此放棄,轉而将目光投向了第二個嫡子永琮。這個出生時就受到乾隆格外重視的孩子,也被乾隆寄予了厚望。可是命運再次捉弄了乾隆,永琮在出生僅一年後便離世了。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兩個嫡子的相繼離世,讓乾隆對立儲之事閉口不談。他似乎已經放棄了立儲的念頭,轉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方面。直到永琪的優秀和恭順,再次打開了他對立儲的渴望。

乾隆對嫡長子的偏好,源自于滿族部落世襲制度的傳統觀念。在他看來,隻有嫡出的兒子才配得上皇位的傳承。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即使在兩個嫡子相繼夭折之後,他也難以放下。直到最後,他不得不從其他皇子中尋找合适的繼承人。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二、文武全才

在乾隆衆多兒子中,永琪無疑是最出色的一個。這位五阿哥雖然并非乾隆的嫡子,但他憑借出衆的才華和高尚的品行,赢得了乾隆的喜愛。

永琪的才能可謂是文武雙全。他不僅工于書畫,精通各種少數民族語言,而且還善于弓馬騎射。這種全面發展的才能,在當時的皇子中可謂是獨一無二。

公元1763年的一個夏日,乾隆帶着皇宮成員前往圓明園避暑。誰知九州清宴殿意外失火,永琪第一時間沖進大殿,将乾隆背了出來。這一孝行深深打動了乾隆,他當即将永琪封為碩榮親王,意味着永琪很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皇儲。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碩榮親王這個爵位可不簡單,它象征着與皇太子之位挂鈎的王爵。在此之前,順治帝曾經想追封董鄂妃夭折的兒子為皇太子,結果被孝莊皇後所阻攔,隻得追谥其為榮親王。而永琪才25歲,就獲此殊榮,可見乾隆對他早有立皇太子的意思。

乾隆之是以如此器重永琪,除了他的出衆才能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永琪的孝順。永琪對乾隆可謂是百依百順,從不敢有半點違逆。這種孝順的品行,更是赢得了乾隆的青睐。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可惜好景不長,永琪在25歲那年便罹患骨結核病離世了。乾隆再次失去了一位備受器重的儲君人選,他的立儲之路越走越遠。

永琪的才能和品行,是乾隆理想中的皇儲形象。他不僅文武雙全,而且還孝順恭敬,這些都是乾隆所看重的品質。可惜命運弄人,永琪最終還是未能如願登上皇位。乾隆的立儲之路,再次陷入了困境。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三、酒色财氣

随着時間的推移,乾隆的兒子們也漸漸長大成人。在這些皇子中,有幾位因為品行或者身體狀況而被乾隆直接排除在立儲之列。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乾隆的八阿哥永璇了。永璇生性放蕩,沉湎酒色,更為嚴重的是,他的腿腳還有殘疾。一個走路一瘸一拐的皇帝,實在是有損天子威嚴。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乾隆對永璇的行為十分不滿,但永璇卻我行我素,對乾隆的呵斥視而不見。永璇雖然活到了87歲,成為清朝最長壽的皇子,但他的放浪形骸,卻讓乾隆無法接受他成為下一任皇帝。

永璇的同胞兄弟永瑆,則是另一個極端。他為人穩重,品行不錯,但卻有着嚴重的書生氣,專攻文學,不重武藝。在乾隆看來,一個帝王光有文雅氣質是遠遠不夠的,騎射能力同樣重要。是以,永瑆也很快被乾隆排除在儲君之列。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永瑆雖然未能成為皇儲,但他卻成為了一位出色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一絕,頗有大家風範,以至于當時,士大夫以能得到永瑆一帖字為榮。楊翰在《息柯雜著》中評價他的書法:"王得窺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故書法大備如是,大抵皆從"。

乾隆對兒子們的要求可謂是十分嚴格。他不僅看重品行,還十分重視武藝。在他看來,一個合格的皇帝不僅要有文雅的氣質,還要能夠揮灑自如地駕馭馬匹,操縱兵器。而永璇和永瑆都未能達到這一标準,自然也無緣成為儲君。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四、母親的阻力

在乾隆的衆多兒子中,地位最高的要數十二阿哥永璂了。他是乾隆第二任皇後那拉氏所生,按理說他應該是儲君的最佳人選。

可惜,永璂的命運卻被他的母親那拉氏所掣肘。乾隆三十年,乾隆與那拉氏發生了劇烈沖突,至于什麼原因,史料目前也無從查證。而沖突的結果就是,皇後那拉氏被冷落,第二年便郁郁而終。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作為那拉氏的兒子,永璂自然也受到了牽連。乾隆一看到永璂,就氣不打一處來。這個本來地位最高的皇子,因為母親與乾隆的沖突,而徹底失去了成為儲君的機會。

在清朝的立儲制度中,皇後的地位至關重要。一個皇子能否成為儲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母親在皇宮中的地位和影響力。而永璂的母親那拉氏,正是因為與乾隆發生沖突而失寵,這也導緻了永璂無法順利登上皇位。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乾隆對永璂的排斥,不僅源自于對那拉氏的不滿,也與永璂本人的資質有關。永璂雖然是嫡子,但他的才能并不出衆,隻是一個平庸的皇子。在乾隆眼中,他顯然不配成為下一任皇帝。

就這樣,永璂這個嫡出的儲君人選,也被乾隆無情地排除在外。乾隆的立儲之路,再次陷入了困境。他不得不從其他皇子中尋找合适的繼承人。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五、最後的選擇

時光飛逝,乾隆已經63歲高齡。立儲之事已經迫在眉睫,但他依舊找不到一個理想的繼承人選。在剩下的五個兒子中,永琰和永璘這對兄弟無疑是最受乾隆青睐的。

永璘是乾隆的小兒子,出生時就受到乾隆的寵愛。乾隆帶他南巡,賞他良田,對他可謂是百依百順。但永璘自知無治國之才,主動放棄了儲君之位。他曾說:"天下至重,何敢妄觊,唯冀他日将和珅邸第賜居,則願足矣。"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這番"愛豪宅不愛江山"的話,讓乾隆的心裡踏實了不少。永璘主動放棄了繼位,避免了兄弟相争,既成全了哥哥,也成全了自己。乾隆也很滿意這個結果,最終将和珅的豪宅賜給了永璘。

相比之下,永琰就要出衆得多了。自小勤奮好學,六歲就開始接受教育。十三歲時,他就通讀了四書五經,學識淵博。年長後,他更是喜歡研讀諸史通鑒,對曆史了如指掌。

永琰的才能和品行,都符合乾隆對皇儲的要求。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還十分恭順,從不敢有半點違逆。這些都赢得了乾隆的青睐。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最終,乾隆下定決心,将永琰立為儲君。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舉行了隆重的禅位大典,永琰繼承了帝位,成為清朝第七位皇帝——嘉慶皇帝。

乾隆之是以選擇永琰,除了他的才能和品行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永璘的主動放棄。永璘的這一舉動,避免了兄弟之間的争鬥,也讓乾隆的心裡踏實了不少。最終,乾隆将江山交給了永琰,寄希望于他能夠繼續維護大清的江山社稷。

乾隆帝子嗣衆多,他的立儲名單反複更替,為何最後卻傳給了嘉慶?

結語

嘉慶皇帝的統治生涯雖然平平無奇,但他能夠最終繼承大統,卻是乾隆經過數十年的深思熟慮所做出的選擇。

在乾隆衆多兒子中,嘉慶并非最優秀的那一個,但他足以讓乾隆放心将江山交予他手中。這一選擇的過程,折射出乾隆對嫡長子的偏執,也展現了他對儲君人選的嚴格要求。

一代英明君主,最終還是在兒子們的種種缺陷中做出了取舍。這或許就是人生的無奈,但乾隆用自己的方式,為大清王朝選擇了一位合适的繼承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