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辛勞未止,詩意不息

作者:國媽母嬰

“人滿績,但仍詩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荷爾德林這句飽含哲理的詩,道盡了人類文明發展中的永恒追求:永不停歇

的勞動與詩意。

顧城說:“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

從我們的祖先誕生伊始,為了解決個人與集體溫飽,一生中注定要充滿勞作。

這一基本生存法則代代相傳,延續至今仍不過時。

但在人類辛勤如蟻的曆史記憶裡,詩意從未因為辛勞而缺席。

勞作與詩意更像人的左右二足,無時無刻不在撐着人在生命的征途上繼續走下

去。

辛勞未止,詩意不息
辛勞未止,詩意不息

為何人生滿勞績?

因為辛勤勞作本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生存方式。

馬克思認為勞動過程是人滿足自己生存和生活需求,使自己獲得主體性的過程,社會也是由人的勞動創造的。

生命自古以勞作為底色鋪就。

古時大禹治水,親勞胼胝,于勞苦奔波中探尋抵抗洪水的良方;

今有航天工作者夜以繼日不懼勞苦勇攀科技高峰。

奔走在田野鄉間的基層幹部、以速度構築城市活力的外賣小哥、在工地上幹得熱火朝天的建築勞工……無論是為了家國事業辛勤勞作,還是為了個人發展揮灑汗水,勞績不可或缺。

在漫長的人生裡勞有所獲、獲得對自我價值的認同,進而創造利于社會的财富,這便是人生充滿勞績的由來。

辛勞未止,詩意不息
辛勞未止,詩意不息

然而人生态滿勞績,并非指人生隻有勞績。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于此浮生詩意栖居,方不愧于充滿勞績的人生。

可于山海間品詩意,像房琪一樣用腳步丈量“千裡江山圖”。

一山一水自成詩;河于書卷中讀詩,華夏千年郁郁乎文哉,禮義文史,詩意

從未缺失。

人生困厄時,詩意更是精神良藥。

蘇轼被貶嶺南時能寫出“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千古佳句,足見一個真正懂得生

命詩意的人從不對軟弱;

葉嘉瑩在《踏莎行》中寫道:“一世多艱,寸心如水。”

她人生諸多灰暗時刻,是從小索身的詩意支撐着她走過。

烹茶讀詩,靜坐觀禅,詩意能讓勞作的人歇歇腳,給精神世界豐富的人類創造一個更加令人向往的世界。

辛勞未止,詩意不息
辛勞未止,詩意不息

人生的勞績和詩意并非沖突對立、二者不可兼得的關系。

我們可以既有世俗的追求,又不忘凝望星空。

《我是範雨素》一書的作者以自傳體視角講述了北京底層勞動者倔強而又堅韌

的生存現狀。

時至今日,這一批勞工仍在一邊勞作一邊創作,手裡的活是辛苦的,但他們懷着詩意用文字向世人傳達被忽略的一角。

央視綜藝《你好生活》裡說:“三五好友,一壺老酒;家人做伴,唱歌會友。于綠野間、陽光下,創造美好,治愈青春。”

生命本就是一首波瀾壯闊的詩篇,油鹽醬醋,亦可成詩。

辛勞未止,詩意不息

有人汲汲營營唯利是圖,有人與海為鄰一無所有便稱自己擁有了一切。

人生的追求有千百種選擇方式,但勞績和詩意并非是兩條分叉的道路。

一半煙火謀生活,一半詩意許清歡。

在充滿勞績的生命裡寫滿詩意,生活方能有滋有味、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