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讀書日:人為什麼要多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者:富書

#以書之名#

作者:青允(富書作者)

莫言曾說:“我不停地看書,看文學曆史,不停地走,看山川大地。盡管這些書,這些路,可能與我的未來無關,但是它們教會了我思考。”

讀書,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

像兩年前爆火的董宇輝,像現在每天馬不停蹄穿梭在各地文旅的俞敏洪。

那出口成章的文字,總會讓人暫時放下生活的各種壓力與無助,緩解那個即将撕裂的自己。

全民閱讀的當下,所有人都知道讀書很重要,但是究竟如何讀書,更有利于自己呢?

其實,書不在多,唯有那本适合自己的書,那個适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才是最好的。

世界讀書日:人為什麼要多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世界讀書日:人為什麼要多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别抱怨讀書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錢鐘書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

“如果不讀書,即使行萬裡路,也隻是個郵差。”

人生總是有高有低,讀書和不讀書,次元是不一樣的。

1、讀曆史類,提升認知

《舊唐書·魏征傳》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讀曆史,會使人明智,鑒往而知未來。

梁啟超,近代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史學家。

他認為,讀曆史,是所有書中最博大的,因為曆史不僅關乎過去,更是關乎現在與未來。

他視曆史為一面鏡子,通過審視曆史,國民可以反思自身與國家的過去,進而提升對現狀的清醒認識,提升自己的認知,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正如《素書》中所言:“見已往,慎将來;惡其迹者,預避之。”

通過曆史記錄可知人的各類行為及其後果,面對曆史上那些能夠反映人性的行為,及其後果,對其進行選擇性執行。

2、讀文學類,驅趕迷茫

為什麼要讀文學呢?

杜素娟老師解釋得特别好:

我們的人生當中不可能不踩坑和不犯錯,但是我們能不能稍微地少犯一點錯,從書中得到一些指引呢?其實這就是文學的價值和意義。

因為這些文學講的全都是人生,雖然我們每個人隻能活一回,但是讀一部小說就等于你活了一回。

讀餘華的《活着》,你不再會焦慮自己的現狀,原來,命運一直都是殘酷的;

讀錢鐘書的《圍城》,你不再糾結愛與不愛;

讀《月亮與六便士》,你會發現,選擇天上的月亮還是腳下的六便士,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命題;

讀《安娜·卡列尼娜》,你才明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讀《刀鋒》,你又會發現,原來毛姆的身上,有自己的影子,那又何必迷茫,勇敢走下去即可;

而那本《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中,你又會明白,人生真正的幸福,無非就是每天為你亮的那一盞燈的平凡和柴米油鹽的充實,僅此而已。

在不斷地閱讀中,你的人生,也會更通透。

3、讀工具類,高效成長

對于工具書而言,不在于多,而在于有用。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知識如星辰般繁多且雜亂。

閱讀時,我們常常陷入“學而不精”或“廣而不深”的困境。

而工具書,就如同一艘配備精密導航系統的知識方舟,以其系統性、專業性和針對性,為我們精準定位知識坐标,避免我們在學習的旅程中偏離航道。

比如說不知道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不知道如何面對孩子的青春期,或者家裡有兩個孩子,不知道該如何一碗水端平,可以讀李希貴校長的《家庭教育指南》;

初入職場時,聽不懂别人的弦外之音,化解不了别人複雜的訴求,不知道該如何更好地與同僚溝通合作,可以讀脫不花的《溝通的辦法》,你會發現原本那些無法破解、下意識躲避的難題,都有了解決思路;

想讀書而不知道該怎麼讀書,讀完書卻一點都記不住書中的内容,可以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會助力你開啟更高效的閱讀技巧。

這就是工具書的力量,它賦予我們洞察本質、舉一反三的專業眼光,助力我們更高效地掌握知識和技能。

4、讀傳記類,打開格局

董宇輝曾強烈推薦無論成年人還是孩子,一定要讀人物傳記。

因為榜樣的力量,是成長中最好的風向标。

人物傳記類的書籍,能帶我們走進一個人的人生,我們可以從主人公的經曆中,修正和優化自己正在進行的人生。

比如讀《曾國藩傳》,可以看到平凡而普通的曾國藩是如何一步步成長和蛻變,又是如何通過一次次大起大落的經曆,又是如何一步步通過自省成為更好的自己;

讀《蘇東坡傳》,當生活遭遇不如意的時候,不妨讀讀蘇東坡,你會發現自己這點點挫折和痛苦,根本不算什麼事;

讀《武曌》,走進武則天傳奇的一生,才發現,究竟什麼是“終身成長”,抛開世俗,武媚娘跌倒再爬起來的樣子,真的很飒。

原來讀書,世界就在眼前,如果不讀書,那眼前短小的距離就是世界。

去翻書吧,去遇見更多的人,走近更多的人,如此,自己的格局也會随之更高。

世界讀書日:人為什麼要多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世界讀書日:人為什麼要多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你怎樣讀書,就有怎樣的人生

魯迅先生曾說:“翻來翻去,一多翻,就有比較,比較是醫治受騙的好方子。”

而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自己騙自己,走馬觀花,每天打卡,到最後卻什麼都沒有讀懂,更别說思考。

如此一來,受騙的隻是自己。

那如何更好地讀書呢?

1、制定系統的讀書計劃

彼得·德魯克曾說:“學習計劃是成功的關鍵,沒有明确的目标和計劃,就無法實作成功。”

讀書亦然,無目标的閱讀往往導緻精力分散,收獲寥寥。

制定系統的讀書計劃,如同繪制知識航圖,引領我們精準前進。

首先,根據個人興趣、職業需求或知識結構,設定短期(如季度)和長期(如年度)閱讀目标;這将為後續選書、時間配置設定提供方向。

接着,圍繞目标,精心挑選書籍,可參考權威榜單、專家推薦、豆瓣評分等,確定所讀之書既具深度又符合個人喜好。

最後,設定每日、每周閱讀量,并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利用番茄工作法、早起閱讀、通勤閱讀等碎片化時間管理技巧,讓閱讀融入生活。

2、找到合适的閱讀方式

閱讀并非千人一面,選擇最适合自己的閱讀方式,能讓知識吸收事半功倍。

紙質閱讀與電子閱讀:紙質書帶來觸感與儀式感,有助于深度沉浸;電子書便于攜帶與檢索,适合快節奏閱讀。

了解兩者優劣,按需切換。

主動閱讀與被動閱讀:

主動閱讀強調思考、筆記與輸出,如SQ3R(Survey, Question, Read, Recite, Review)閱讀法;

被動閱讀如聽書、看解讀視訊,适用于初步了解或休閑放松。

适時結合,張弛有度。

3、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習慣是人的第二天性”,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曾言。

首先要營造專注環境,通過實體隔離(如靜谧空間)、技術手段(如開啟勿擾模式)消除幹擾,確定閱讀過程全神貫注。

并且堅持筆記,采用思維導圖、康奈爾筆記法等工具記錄關鍵概念、問題與心得,強化記憶,搭建知識架構。

最後一定要設定周期性(如每本書讀後、每月末)複盤環節,整理知識要點,反思閱讀收獲,促進知識内化與應用。

4、培養一流的閱讀品位

現在的各種書籍琳琅滿目,讓人眼花缭亂。

而我們在選書時,可以涉獵多元領域,避免局限于單一主題,廣泛閱讀文學、曆史、科學、哲學等各類書籍,建構跨學科的知識體系。

最主要的是可以讀經典著作,經典作品曆經歲月沉澱,蘊含深厚的思想内涵。

盡管初讀可能艱澀,但堅持下去,往往能收獲震撼人心的智慧。

世界讀書日:人為什麼要多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世界讀書日:人為什麼要多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讀書,是提升自我成本最低的捷徑

讀書,是最低門檻的高貴,精神的富足遠比物質的富裕要重要得多,當我們的内心足夠強大時,便可以戰勝一切困難。

培根曾說過:“讀書使人充實,讨論使人機敏,寫作使人精确。”

當閱讀、思考與表達形成的閉環,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無疑是最具成本效益的自我提升方式了。

1、輸入(堅持)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持續閱讀如同涓涓細流,彙聚成知識的海洋。

社會學中有一個“一萬小時定律”,持之以恒地投入閱讀,成長會在時間的磨砺中厚積薄發。

董卿曾分享自己的閱讀習慣:每天睡前會閱讀一個小時,卧室裡沒有任何電子産品,隻有書。如此一來,每天的閱讀成了睡前必備。

其實讀書不用定很龐大的目标,一個習慣的養成靠日常睡前的幾分鐘都可以;

也不要想着自己一周要讀一本書、還是一天要讀完一章;

隻要打開書的動作,隻制定每天讀五分鐘的小目标,就發現自己會讀下去了,堅持28天就可以養成一個讀書習慣。

世界讀書日:人為什麼要多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輸出(讀書筆記)

中國有句諺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閱讀過程中,運用摘錄、摘要、批注等形式記錄所思所悟,輔以康奈爾筆記法、思維導圖等工具,梳理邏輯,深化了解。

世界讀書日:人為什麼要多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閱讀之餘,撰寫書評或讀後感,将零散筆記編織成系統性思考,鞏固記憶,錘煉表達力。

3、實踐(分享、演講)

“知識的價值,在于應用。”

将所學付諸實踐,既是提升自我的過程,也是影響他人的途徑。

一方面,參與讀書會、線上讨論,分享心得,激發思維碰撞,提升溝通技巧;

另一方面,将閱讀所得轉化為演講内容,通過PPT、短視訊等形式展示,鍛煉公衆表達力,擴大知識影響力。

猶如羅永浩當初的每日一分鐘,各大部落客的直播100天計劃,都是在倒逼自己成長。

4、複盤(總結)

“未經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蘇格拉底的智慧同樣适用于閱讀生活。

定期總結閱讀成果,梳理主題、核心觀點與個人收獲,形成知識脈絡;

同時,深度反思閱讀方法與效果,調整政策,實作閱讀效能的螺旋式提升。

從堅持輸入的默默積累,到精煉輸出的智慧提煉,再到積極實踐的知識傳播,直至深度複盤的自我審視;

讀書這一成本最低的自我提升之道,形成一條内在的邏輯鍊條,是我們成長最好的捷徑。

世界讀書日:人為什麼要多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世界讀書日:人為什麼要多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之前有網友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

讀書有兩種收獲:

一種是通過讀書知道了自己原來不知道而且也沒有的東西,這樣收獲到的東西叫知識;

第二種是通過讀書知道了自己原來已經有但還沒有意識到的東西,這些東西是自己感悟到的,但好像一直沉睡着,現在被喚醒了,激活了,并且是以獲得了生長、開花、結果的機會,這叫智慧。

讀書,讓我們遇見那個更優秀的自己。

讓我們在這個美麗且生機盎然的春天,一起翻開手中的書,去逛逛更寬廣的世界;

讓我們在文字的空間裡不再孤單,在一頁頁書裡找到情感的共情和共鳴;

也讓我們在一本本書中找到與自己和解的良藥,蛻變成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青允,富書團隊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第4本書已出版,圖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更新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