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作者:博古通今天下事

1942年2月9日,蔣介石攜夫人宋美齡登上專機,受邀前往印度。

此前,中國在抗戰中表現優秀,蔣介石這個上司者,也是以得到了世界的認可。他這次來印度,本來是想炫耀國威的。

可他沒想到,自己居然讓英國人和印度人擠在中間,好好羞辱了一番。

在之後的歲月裡,他對這段經曆十分敏感,以至于不願多談,由此可見受傷之深。

那麼,蔣介石是怎樣遭到羞辱的呢?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事情還要從當時的戰争形勢說起。

1942年,對中國來說,是抗戰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一方面是日本侵略者的窮兇極惡,另一方面則是自身的種種問題。

除了他自己挑起的與友軍的摩擦之外,更讓他頭疼的是物資問題。

雖然滇緬公路、滇越鐵路還算通暢,但日本對緬甸、越南的入侵,讓一切都充滿了變數。中國的物資補充,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也同樣是在這一年,中國的糧倉河南,又爆發了嚴重的旱災,糧食減産,軍糧供應不足。

災情逐漸蔓延到河北、山西、山東、安徽等地,造成了一場波及1200萬人的大型天災。這對于正在戰争之中的中國來說,實在是難以應付。

不過,此時中國的外部環境不錯,因為美國已經加入了戰争。

這個有着嚴重“孤立主義”情結的國家,本來是想着要隔岸觀火,坐視亞歐戰場打成一鍋粥的。但是,日本人的野心之大,是他們始料未及的。

從1940年開始,日本就在“南進政策”的影響下,不斷向美國太平洋地區的海軍基地挑釁。

到了1941年的12月17日,他們甚至不宣而戰,偷襲了美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日本這個小國不僅在中國掀起波瀾,還公然對美國動武,這讓美國無法容忍。出于“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美國決定加大援助中國的力度,支援中國抗戰。

在短時間内,羅斯福政府向中國輸送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和糧食,并且還派遣了一部分軍事人員,以雇傭軍的身份來中國助戰。

對于美國的态度,蔣介石當然是樂于接受。

于是,在1941年12月23日,在中國重慶舉行了中、美、英三國的聯合軍事會議,三國就此形成了同盟關系。而同時,美國、英國,整合蘇聯對抗德國。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這樣一來,中美英蘇四國,就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四股中堅力量。之後的戰争發展,還讓這種同盟成為了未來“聯合國五常”的雛形。

不久之後,蔣介石派遣遠征軍前往緬甸參戰,而英屬印度總督的林裡斯哥勳爵,也在這時邀請他通路印度。

印度在當時的情況,比中國還要複雜。印度是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在數百年的時間裡,一直飽受欺壓。

但從1885年開始,印度便開始了獨立運動。

一部分印度精英希望,自己的民族能在英國的統治下實作一定程度的自主。這種傾向逐漸發展,到了1942年時期,已經發展到想要獨立建國了。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英國作為世界海洋的霸主,當然不能坐視印度的獨立。印度地理位置優越,是大西洋連接配接印度洋、太平洋的樞紐。

英國之是以能稱霸海洋,與其殖民印度有很大關系。是以他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放棄印度。

對于印度的獨立運動,英國人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武力鎮壓。而印度本身的軍隊孱弱不堪,無法和英國人對抗。

于是有印度人表示,為了趕走英國人,他們将不惜與日本人合作。

這種态度吓壞了英國人,是以他們的總督才邀請蔣介石通路印度,希望這個和美國關系不一般的“大國”上司人,能在國際事務上發揮一些作用。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倡導民族獨立,反抗殖民者,印度的獨立運動本身無可厚非。可一旦印度與日本人合作,那麼也就意味着中國與世界的物資輸送通道徹底斷絕。

這對于蔣介石來講,簡直就是滅頂之災。

是以,他在受到邀請後,也是忙不疊的答應。他此行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調停英、印之間的關系。

他覺得,自己如今的國際地位提高了,說話有了分量,調停不會有什麼問題。

一開始,情況确實是朝着蔣介石的方向發展。

2月9日,蔣介石剛一落地,英國就為他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同時還給出了援助物資的承諾,并且帶他去參觀了兵工廠和鋼鐵廠。

這讓蔣介石有些得意洋洋,感覺得到了尊重。然而,他并未意識到,這隻是一種假象。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幾天之後,蔣介石開始察覺到,事情有些不對勁了。

英國邀請他來,是希望他能充當調停者,協助解決印度和英國的沖突、達到共同對抗日本的目的。

然而,他來了好幾天,會見的都是英國人,根本沒有接觸到印度方面的人。

隻和沖突雙方的一方見面,當然達不到調停的目的。于是,他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英國方面一番扭捏之後,很不情願地同意他去會見印度獨立運動的上司人尼赫魯。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尼赫魯和蔣介石,也算是老朋友了。

早在1939年,兩人就曾在重慶有過交流的互動。尼赫魯在印度國内有着相當大的影響力,和他會談确實能有助于解決問題。

然而,當蔣介石面對尼赫魯時,卻總是感覺事情的推進很不順利。

盡管蔣介石笑臉相對,但尼赫魯的态度卻顯得非常冷淡,尤其在談及調解英印關系時,更是給人一種愛答不理的感覺。

蔣介石也能夠了解尼赫魯的立場,畢竟讓任何人放棄國家獨立的理想都是困難的。但是,他畢竟接受了英國人的邀請,事情還是要做的。

在告别“冷淡”的尼赫魯後,他開始走外圍路線,從印度的知識界、宗教界人士入手,想要改變他們的立場,但是收效甚微。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此外,宋美齡也以中國第一夫人之尊,在印度大搞“夫人外交”。她在愛爾文女子大學作了《我們中華婦女》的演講,談到中印兩國古老的文明,和傳統友誼。

她向印度婦女介紹了中國女性在抗戰中的遭遇,得到了廣泛的共鳴與支援。

但是,隻要是話題一涉及英印關系,所有印度人的态度,就都會變得很冷淡。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蔣介石和宋美齡在調查之後,察覺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況:雖然印度人的獨立熱情高,态度強硬,但核心的人隻有一個,就是印度獨立運動的最高領袖聖雄甘地。

這個人的威望極高,在全世界都備受尊崇。隻要能搞定他,調停英印沖突的目的一定可以達到。

同時,蔣介石也希望通過這次會面,與甘地建立良好的私人關系,促進中印關系的改善。

然而,蔣介石沒有料到,英國根本不同意他會見甘地。他們給出的原因很可笑,就是他們認為,讓自己請來的調停者去會見甘地,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羞辱。

英國希望蔣介石不見甘地,或者在自己控制的加爾各答會見甘地,以避免給人一種“低三下四”的感覺。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蔣介石對這種荒謬的解釋感到憤怒,他認為作為調解者,自己應該擁有獨立的行動權。

而英國人對于他的态度也不滿意,幹脆“軟禁”了他,封鎖了蔣介石住所附近的所有交通工具。

原本隻是想就事論事,但英國人卻蠻不講理,蔣介石有些生氣了。

他表示,自己絕不會退讓。英國越是阻撓他,他就越要去會見甘地。英國總督沒有辦法,隻能将此事報告給了首相丘吉爾。

丘吉爾态度強硬,表示蔣介石要見甘地,地點必須在加爾各答,否則就會考慮是否繼續對中國提供物資援助。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蔣介石此時最怕的,就是别國停止援助。一聽英國人以此為威脅,立刻便軟了,同意了英國人的要求。

于是在1942年2月18日,蔣介石和甘地在加爾各答會面了。

會面開始後,蔣介石表示,中印兩國的人口占世界的半數,他們都有權力為自己的民主和自由而争取。

不過他仍然希望,甘地能從世界反法西斯的大局考慮,正确處理同英國的關系,先把日本人打敗再說。

而甘地,對蔣介石的提議不予回答,反而希望他能向英國政府施壓,先讓印度獲得獨立。

他還表示,英、美等國雖然都戴着民主的假面具,但實際上隻會牟取利益。他不認為,日本人會比他們更加惡劣,這些侵略者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此時,宋美齡也加入讨論。她表示,印度争取獨立和民主,乃至推翻英國的統治,這和參加反法西斯戰争并不沖突。

隻有共同參戰,展示出自己的力量和形象,才可以争取更廣泛的同情。而且,此時印度參戰,時機很好,能為之後的獨立運動起到最大的推動作用。

甘地卻是繼續他原來的談話風格,表示抵抗侵略,是中印兩國共同的選擇。他十厘清楚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但是卻不會以放棄印度的獨立來支援。

印度所能做的,頂多就是“不搗亂”,不給中國的抗戰制造麻煩。想讓印度參戰,前提隻有一個,就是英國允許印度獨立。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談話到這裡,已經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甘地大談自己的“非暴力不合作”主義,以及自己的那一套革命理論。

而這些,都不是蔣介石的強項,他幾乎插不上話。在經過了尴尬的4個小時之後,雙方的談話毫無進展。最終,這次會談無果而終。

一天之後,蔣介石覺得甘地說不通,就隻能做一些表面性的文章了。他釋出了《告印度國民書》,既呼籲印度群眾參加戰争,也呼籲英國當局放松壓制。

但是,此舉沒有得到印度的積極回應,反而激起了英國人的反對。

丘吉爾表示,既然你調解不了,那就以互不幹涉内政的原則,互相尊重對方的選擇吧。而這句話,也徹底宣告了蔣介石此次調停的失敗。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蔣介石原本對印度之行抱有無限期望,期待與英印雙方達成某種默契,聯合對抗日本軍隊。但如今,這個夢想無疑是破滅。

在與甘地會面的第三天後,他就帶着妻子“逃”回了中國。他大有被人戲耍之感,從此再也不願對人提及他在印度的遭遇了。

很顯然,這次印度之行,成了他一生的恥辱。

1942年蔣介石通路印度,本要宣揚國威,卻遭遇了一生之恥!

蔣介石這一次印度之行,很有些不自量力的味道。當時的中國,自己還深陷抗日戰争之中,雖然看似是“四大國”之一,實際上卻十分孱弱。

将美國的“熱捧”,當成了自己的底氣,并且錯誤的估計了自己的影響力,這也就是蔣介石調停失敗的主要原因。

沒有實力,也沒有足夠的政治敏銳度,貿然去調停國際糾紛,絕對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

參考資料:

馬芸芸:尋求中印合作的努力--蔣介石、宋美齡通路印度述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