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橫一縱:李彥宏的“隆中對”

作者:媒體訓練營

1

4月16日,“Create 2024百度AI開發者大會”舉行,李彥宏帶來了三大AI開發工具,分别是AgentBuilder、AppBuilder、ModelBuilder。

李彥宏向外界為百度擘畫了一個宏大的未來,基于文心一言大模型,自然語言将成為新的通用程式設計語言,隻要會說話就可以成為一名開發者。他的原話就是“人人都是開發者”。

AgentBuilder是智能體開發工具,AppBuilder是AI原生應用開發工具,ModelBuilder是各種尺寸的模型定制工具。

三橫一縱:李彥宏的“隆中對”

4月15日,李彥宏與極越CEO夏一平共同直播,秀了一把自動駕駛。他說,汽車機器人就是未來,汽車機器人的基礎也是文心一言大模型的多模态。他認為視覺大模型最大的應用場景就是自動駕駛。

李彥宏擘畫的未來可用“三橫一縱”來概括,“三橫”指的是AgentBuilder、AppBuilder、ModelBuilder這三款開發平台,面對的是toB開發者,一縱是自動駕駛,面對的是toC消費者。

細化顆粒度,與PC時代、網際網路時代不同,AI時代toB和toC的邊界正在消失,基于文心一言,作為平台的百度AgentBuilder、AppBuilder可以app、agent為跳闆與C直連。唯有ModelBuilder純toB。

自動駕駛從産品的次元是toC的,直接面向汽車駕乘者;商業落地卻是toB的,與類似極越這樣的整車廠商合作。

與傳統的資料庫、辦公協同、CRM等toB軟體産品不同,自駕系統是一個平台,平台上面是一個生态,包括軟體生态與硬體生态,類似PC、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OS,比軟體産品的想象空間大得多。

不管“三橫”還是“一縱”,底座都是文心一言大模型,是百度世界的基礎設施,類似作業系統。基于文心一言大模型的“三橫一縱”,是李彥宏面向AI時代的“隆中對”。

百度于2000年創立,已經走過了24個春秋,C端的資訊服務,B端的營銷服務,百度從未突破這樣的邊界。在面對新時代的“隆中對”裡,toB與toC耦合,從工具到應用,從平台到生态,百度極大地突破了自己的邊界。

從社會賦能的角度看,李彥宏的“三橫一縱”解放了人,人人都是開發者,也解放了企業,套用阿裡巴巴的“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就是“天下沒有難管的公司,也沒有難創的事業”。

2

1995年,不甘于當老師的馬雲決定第三次創業,他的第一次創業是搞翻譯,外語是他的特長。翻譯沒賺到錢,就開始賣小禮品,主打鮮花,算第二次創業,同樣不瘟不火。

馬雲第三次創業的項目叫中國黃頁。中國黃頁的生意倒是可以,卻與大股東杭州電信産生了沖突,馬雲從自己創立的公司辭職了,不知道幹啥好的馬雲開始了北漂。三年北漂一事無成,1999年他回杭州創立了阿裡巴巴。

李彥宏比馬雲小四歲,但李彥宏創業的起點要比馬雲高得多,也順利得多。

1991年北大畢業的李彥宏前往美國留學,1994年進入華爾街道·瓊斯工作,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子公司進階顧問、《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資訊系統設計人員。1997年,李彥宏離開了華爾街,前往矽谷著名搜尋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後被雅虎收購)。工作間隙,他還寫了一本書《矽谷商戰》,文筆簡潔,很好的矽谷曆史讀本。

2000年他以“超鍊分析”專利為技術基礎,帶着融到的120萬美元,創立了百度。李彥宏與馬雲成了同一賽道上的選手:究其本質,阿裡巴巴(企業BBS)、中國黃頁、搜尋引擎都是以數字化的方式連接配接供需。

那時候他們并不相識,也沒想到後來會成為商業上的競争對手。故事高潮的時點是2005年8月,阿裡巴巴收購雅虎中國,馬雲與李彥宏面對面掰手腕,百度與阿裡巴巴在搜尋市場上刺刀見紅。

2007年是中國網際網路曆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此時網際網路發展已曆十年,過去十年是網際網路邊界逐漸模糊的十年,2007年之後的十年将是網際網路巨頭邊界逐漸清晰的十年,資訊、電商、遊戲、娛樂,創業英雄各擅勝場,各領風騷。

李彥宏确實是最懂技術的老闆,百度獨霸搜尋行業,Google敗走,360、搜狗勉強存活;馬雲确實不擅長計算機,但也不是英語,而是商業,電商成了馬雲的大學營。

李彥宏堅持了“用數字化的方式連接配接供需”這一方向,馬雲放棄了這一方向,一個向左,一個向右,但這不妨礙兩個人的成功。阿裡巴巴輸血淘寶,馬雲在電商領域“打着燈籠都找不到對手”。他們都把天賦帶到了各自擅長的領域。

在現實社會中,社會主體分為兩類,個人和機構,中國黃頁、阿裡巴巴(BBS)、企業站、搜尋關鍵字解決的都是一個問題:企業這種機構主體在網際網路世界中如何存在,也就是呈現、展示自己,并與外部世界進行協同與溝通。

中國黃頁、阿裡巴巴(BBS)、企業站、搜尋關鍵字是企業機構組織在PC時代的存在形式,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則變成了公衆号、小程式、直播間等新的存在形式。

AI大模型時代呢?肯定不是上述形式。整個2023年人們關于大模型的争論很多,對于企業機構組織在AI世界的存在形式,Agent漸漸成為行業的共識。Agent與過去所有形式不同,能與消費者、客戶像真人一樣互動。

今年初就有人預測,Agent會成為大模型今年最熱門的方向。李彥宏在“Create2024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的觀點,印證了這一預測。

AgentBuilder幫助企業跑步進入大模型時代,AppBuilder則降低了企業進入網際網路世界的門檻。App與Agent不是平替的關系,而是共存的關系,就像App與企業站、搜尋關鍵字并行共存一樣。

3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巨頭之間的邊界從混沌到清晰,再從清晰到混沌,周而複始,這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周期律”。

從2007年到2017年,網際網路邊界清晰十年後再次混沌,抖音、拼多多、美團、小米、滴滴等新勢力的出現拓展了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邊界,更重要的是,AI大模型、雲計算、自動駕駛等新技術出現,給行業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

在雲計算、AI大模型領域,李彥宏又一次迎頭撞上馬雲。在自動駕駛領域,百度積極布局,阿裡幾經嘗試,在回歸核心業務的邏輯下,阿裡巴巴不太可能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太多投入。

這一次不再是創業小公司們的角逐,除了阿裡巴巴、百度,位元組、騰訊、抖音、華為等巨頭都在蓄勢外,還有王小川這樣的創業者湧入。大家都意識到,技術行業進入了新的創新周期。錯過這一次,可能又要等十年。

誘惑最多的時刻,也是最危險的時刻,一步錯,步步錯,最後可能踩空時代,失去十年,甚至二十年。在網際網路發展的曆史上,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大公司更是如此,小公司船小好調頭,大公司船大難掉頭。

現在正是這樣一個充滿誘惑和危險的時刻,系統性的戰略思考就顯得尤其關鍵,李彥宏的“隆中對”,就是對未來進行系統性戰略思考的結果。

這種系統性戰略思考的一個關鍵緯度是“話語權在行業各個環節的配置設定權”,從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再到現在的AI大模型,行業格局在變化,話語權在行業各個環節的配置設定權也在變化。

PC網際網路時代,軟體、硬體分離,微軟的Windows與英特爾的晶片是平台,平台上面有兩個生态,一是應用軟體生态,二是硬體生态,話語權最大的是平台,也就是“Wintel架構”。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軟體+硬體+網際網路,蘋果開創了“鐵人三項”模式,話語權開始向終端轉移,平台壟斷權力的格局被打破。即使在安卓系統生态内,終端廠商的話語權也比PC時代強了很多。

AI大模型時代會如何?李彥宏給出答案是“三橫一縱”,在“三橫一縱”的架構裡,最底層是文心一言大模型,中間層是企業基于ModelBuilder開發的次級模型,最上層是APP、Agent支援企業業務創新與管理創新。

自動駕駛作為特區單列,基于文心一言大模型,汽車将成為繼PC、電視、手機之後又一智能聯網終端已成行業共識,大模型在加速自動駕駛的到來。更大的想象空間則是,自動駕駛可以自成生态。

4

公元208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建議“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這不是隆中對戰略的終局,終局是下一步,是“然後可圖中原也”。

如何“圖中原”?“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将将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将軍身率益州之衆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壺漿以迎将軍者乎?”諸葛亮的答案是這樣的。

“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吊空牢騷”,“隆中對”戰略失敗的原因不是戰略上的失敗,是執行上出了問題。“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北伐隻能從漢中穿越秦嶺山脈遠途奔襲,萬裡征途,人困馬乏,糧草辎重更難運輸,曹魏以逸待勞,北伐很難成功。

“三橫一縱”的終局也不是三分天下,更是一個一統天下的規劃,其中包含了平台(文心一言大模型)+中間層(ModelBuilder)+應用生态(AppBuilder、AgentBuilder),類似蘋果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軟體+硬體+移動網際網路”布局。

無論PC網際網路時代,還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國企業都隻是在應用層面創新,在平台和底層技術領域沒有任何創新的空間和機會。“三橫一縱”如果成功了,中國企業就會在平台和底層技術領域證明自己。

“三橫一縱”是個宏大的戰略布局,對百度最大的挑戰也是在組織和執行上。百度素有“狼廠”的稱謂,學習的是華為,華為崇尚軍隊文化,從效率的角度看,在中國企業中,屬于戰力天花闆。百度選華為是有道理的,要實作“三橫一縱”這樣的宏圖偉業,确實必須華為這樣的執行力。

百度“三橫一縱”戰略的另外一個風險則是技術發展的趨勢未定。大模型的發展趨勢目前有兩種模式,一是開源模式,二是閉源發展,OpenAI、百度的模式是閉源,國外的Google、國内的阿裡巴巴的模式是開源。

未來究竟哪條道路會勝出,對于參與廠商來說都不啻一場豪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