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彷徨、堅定參半:專科生如何成就高品質“社會新鮮人”

作者:中新網上海

4月,2024年考研逐漸落下帷幕,闖過初試、複試關口後的考生們“幾家歡喜幾家愁”。據教育部統計,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所學生考試報名人數為438萬。其中,專科生們也成為了主力備考群體之一——他們鮮被關注,他們鬥志昂揚,期待通過這場考試站到另一個台階上。

從踏入職業高校、到走入社會,專科生們跨過一道一道檻,生澀而努力地完成着人生階段的轉變。升學、就業、金融、租房等,都成為了其重要的抉擇。

終點也有無限可能:從升學重寫人生軌迹

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1076萬人,其中大學畢業生為471萬人,高職/專科畢業生為516萬人,超過一半數量。

對于基數龐大的專科生群體而言,“專升本”成為了畢業前完成學曆轉變、重塑夢想起點的主要途徑。近年來,全國專升本報考和招生人數持續火熱。資料顯示,上海市專升本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招生5220人、7427人、10006人,全國其他各地省市也呈上升趨勢。

“專升本考試對考生意義重大,最直接的一層意義,就是洗刷他們身上的專科生标簽。”《人物》雜志在相關文章中如是總結。

與專科生的熱情相對,“專升本停招”也成為了熱議話題——在臨考前得知報考院校專升本停招、不得不轉頭準備他校,這對有意願升本的專科生而言,意味着之前的複習幾近功虧一篑。

針對“停招疑雲”,江蘇某高校招生負責人在接受中國青年報的采訪時分析說,專升本招生,并不是各校“想招多少就招多少”,而是主管部門根據報名人數、錄取率、高校辦學條件等因素,綜合測算、統籌規劃而來,有一套科學的計算方法。“和聯考錄取率通常保持前一年同等水準或略微上調同理,大家看到專升本在擴招,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報名人數的逐年增加。”

然而,專升本的學生真的需要完全撕下“專科生”這張标簽嗎?在負責 “專轉本”招生工作的常熟理工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王任看來,闖過“專轉本”難關、成為大學生的學生們身上始終帶着一股“拼勁”:“他們學習的目的性非常強,學習的勤奮度比較高,動手能力比較強。這類群體中的突出學生也非常優秀,有的人考研考上很好的學校,也有年度創業典型人物。”

而對于已經走向社會、有過至少兩年工作經曆的專科生們來說,研究所學生考試成為了他們重寫命運的另一條道路。在社交媒體上,專科“逆襲”的相關讨論屢見不鮮。生活方式平台小紅書上,以“專科考研”為話題可以搜出37萬多篇筆記;抖音等視訊平台上,“大專考研”指南、“專升碩”經驗分享等内容也引來諸多關注。

彷徨、堅定參半:專科生如何成就高品質“社會新鮮人”

圖:小紅書上,以“專科考研”為話題可以搜出37萬多篇筆記。

畢業第一課:不被重視的就業難題

當走出校園、邁向社會,面對就業市場,更真實、更現實的難題展開在專科生面前。

在大衆輿論中,社會與企業似乎很少關注到專科生們的就業現狀。由智聯招聘聯合多家機構釋出的2023年度《中國高等職業院校競争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企業對不同學曆畢業生職位量分布,大學占65.26%,大專僅占17.17%。“傳統高校含金量更高”,這樣的傳統觀念仍然占據社會主流,造成專科生就業難的困境,也是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之一。“上海這座城市能容納大量的專科生就業,關鍵在改變他們的勞動就業觀念,整個上海也要改變社會觀念。” 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研究員何建華說。

在招聘崗位上,專科生想得到一個“靠譜”的就業機會也并非易事。“專業與職業未必對口”已經成為專科生們心照不宣的共識,“銷售”可能是專科生們最大的職業選擇。網絡上,各類專科生在職場逆襲成功的勵志案例很多,但對于沉默的大多數而言,專科生的職場選擇仍然很狹窄。《白皮書》顯示,在招聘崗位方面,企業對大專生需求崗位偏基礎,集中在銷售顧問,客服,行政專員等。

彷徨、堅定參半:專科生如何成就高品質“社會新鮮人”

圖:《白皮書》顯示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就業競争情況中,銷售崗位是熱門。

根據智聯招聘釋出的《2023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專科生更願意流入快消、網際網路、零售/批發等行業。在智聯招聘華東區域市場總監邵靜看來,任何企業都需要各類專業和學曆的人才,具體依據企業整體人才梯隊架構決定。“專科生已然滲透在各行各業中,但對于有學曆門檻要求的研究型企業而言,專科生并不具備競争優勢。”邵靜坦言道。

邵靜認為,“專科生就業難”的困境是由企業、社會、學生等多方原因共同引起的:求職心态不急切,在畢業後想繼續升學、求學,造成了緩就業、慢就業現象,拉長了求職戰線;對就業的期待值、尤其在薪資問題上過高,會遇到與現實産生的落差感。“是以,無論是專科生、大學生,還是碩博研究所學生,對于就業,仍然需要調整好心态。就業隻是邁向職場的第一步,未來的路還很長。”邵靜說。

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應當更有針對性,它是打通社會與專科院校之間模糊的資訊通道。“目前,大陸處在産業轉型更新的過程中。要讓未來産業需要的‘藍領勞工’人才與教育體系變革完成對接,完成人才引導和教育體系的變革。”何建華認為,産業轉型更新是擴大需求崗位、打通社會與專科院校的重要一步,“應該從專科教育開始,讓專科生更适應于社會、跟上時代。”

金融初體驗:事業與家庭催生的消費信貸需求

近日,數禾科技釋出《見微知著,洞見人生:還呗高等學曆使用者借貸行為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根據《報告》顯示,數禾科技旗下消費信貸平台還呗APP的專科使用者進入社會的時間普遍早于大學使用者,通常在25-30歲之間邁入事業和家庭的快速發展期,其信貸需求也随之最為旺盛。

離開校園、邁向社會,信貸服務成為了專科生、乃至初入社會的畢業生們接觸金融機構的初體驗。随着網際網路的發展、移動支付方式的興起,線上信貸選項和入口在各類生活消費場景中都變得觸手可及,這也讓網際網路下成長的新一代年輕人更容易選擇消費信貸。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資料測算,中國狹義消費信貸線上化滲透率已經從2014年的0.4%提升到了2022年的73%;中國銀行業協會資料顯示,2019-2022年消費金融公司服務客戶人數逐年快速上升,從1.27億人到3.38億人。随着政策引導,越來越多的中國居民對借貸行為認知度和接受度提高,消費信貸迎來黃金發展期,并反過來促進消費更新,形成正回報循環。

除了消費場景的觸達影響外,“信用白戶”的身份也影響了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們的金融選擇。剛畢業的專科生多數是信用白戶,即從未在金融機構借貸,個人征信記錄上沒有任何借貸記錄,這樣的信用基礎無法滿足傳統金融機構的風險要求,他們很難從傳統金融機構滿足需求,這也導緻了年輕人更傾向選擇消費信貸。

“學曆是衡量篩選客戶的名額之一,但學曆并不是最重要優先級,核驗類資料、黑灰名單、多頭使用者等資料是更重要的名額。”同在消費信貸領域的信也科技也表示,從事消費信貸的金融機構對于專科生學曆使用者持開放态度。通過建立完善的信用評估體系,多元度資料分析來評估客戶的信用風險和還款能力,信也科技確定了業務風險的可控性。

此外,數禾科技釋出的《報告》顯示,超8成使用者因“生活改善”和“自我提升”而借錢。專科畢業使用者選擇信貸的原因更多的是為了個人生活,比如裝修、租房、電子數位産品、教育教育訓練、旅行出遊等剛性改善類需求和自我提升。在專科畢業使用者中,也有一大部分成為個體工商戶的專科生小微企業主們為了公司經營而選擇信貸。傳統金融機構由于風險偏好,更傾向營收大、流水多的小型企業助貸支援,較多的“微”企業主多數是流水更小的,盈利更弱、更無資産的企業,在傳統信貸中不符合風險要求。據悉,還呗已為百萬小微企業主及工商個體戶提供貸款撮合服務,累計交易額超400億,覆寫批發零售業、餐飲住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國民經濟全行業。

彷徨、堅定參半:專科生如何成就高品質“社會新鮮人”

圖:《報告》分析了其使用者借款用途占比分布。

還呗使用者中受電信詐騙使用者畫像也在《報告》中引起關注。由于初出校園、過往需要了解和使用金融知識機會較少,多數專科生金融基礎知識薄弱,這也給了詐騙分子可乘之機。部分年輕受害者低估電詐分子的手段并抱有僥幸心理,認為自己能夠在電詐騙局中返本抽身,結果越陷越深,最終成為刷單返利、投資交友等詐騙手段的囊中獵物。

對待電信詐騙,國家不斷加大懲治力度。2022年12月1日《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正式實施以來,全國加大反詐知識宣傳力度,相關部門依法從嚴、全鍊條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5萬餘人、同比上升六成多,幫助資訊網絡犯罪活動犯罪14萬餘人、同比上升一成多,利用電信網絡實施的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7.5萬餘人、同比上升106.9%。“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灰色地帶的電信詐騙曝光在法治的陽光下,犯罪分子無處遁逃。

作為金融機構,也應當主動行動,在業務端通過技術手段識别和攔截受詐使用者,從根源保護使用者錢袋子。2020年起,基于AI技術,還呗自研并多次疊代反電詐模型用于識别潛在被電詐使用者并預警;結合人工稽核電話專線,對疑似被電詐使用者進行提醒和告知。截至目前,還呗有效識别存在受騙風險使用者超3萬人,反詐提醒人工電話累計13萬通,成功勸阻近7000人掉進“電詐陷阱”,阻止受騙使用者金額損失超1億。

“聯合警政加強使用者端的反詐宣傳,提升征信意識,輔以大資料、AI智能驅動的風控機制識别使用者需求、比對适當的授信金額……通過種種手段,我們相信能引導使用者形成良好的消費信貸模式。”數禾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

成長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是永遠有下一個終點的接力賽,是沒有對手的個人秀。跑道上,專科生們于困境突圍,錨定自己的起點,眺望遠方。在“專科生”的标簽下、在冰冷的資料背後,鮮活的個體生命綻放出耀眼光彩,成為中國新一代繪制的美好畫卷中不可或缺的顔色。(完)

編輯: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