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烏軍援縮水!說好的400輛裝甲車減到100輛,西方終于掏光家底?

作者:海事先鋒

相比起傳統戰争,現代戰場上活躍着各種智能化和自動化程度更高的武器,由此所帶來的是火力投射強度和命中精度的激增。然而,打擊效能的提升并不意味着戰争程序就能被縮短,更不意味着交戰行為對各類資源的吞噬程度有所減少。與之相反,戰争的現代化程度越高,對各類物資的消耗量就越大。如果沒有足夠殷實的“家底”,那别說親自是打一場耗時不短的現代戰争,就是僅躲在後邊為交戰的一方提供軍援,都很難長久地持續下去,昔日在對烏軍援一事上喊出“沒有上限”的諸多西方國家,如今開始顯得越來越吃力了……

對烏軍援縮水!說好的400輛裝甲車減到100輛,西方終于掏光家底?

外媒的相關報道

據外媒報道,德國未能切實履行向烏克蘭提供400輛防地雷反伏擊車的承諾。按照兩國于去年9月達成的協定,德國應從2024年1月到10月,分批向烏克蘭武裝部隊提供400輛防地雷反伏擊車,但德方至今都還沒開始交貨。不僅如此,原定的400輛戰車的數量也被削減到了100輛,德國方面計劃在今年5月到6月向烏克蘭“交貨”。德國人的效率之是以這麼低,還讓防地雷反伏擊車的軍援規模減少了四分之三,原因在于這款裝備需要使用來自美國的零部件,而美政府正在逐漸收緊對相關零部件的出口許可。

對烏軍援縮水!說好的400輛裝甲車減到100輛,西方終于掏光家底?

防地雷反伏擊車

很顯然,與俄烏沖突爆發前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援烏一事上“不遺餘力”的表現不同,如今美國等國早已表現出疲倦和力不從心的一面。從數量上來看,400輛防地雷反伏擊車算是個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的規模,按理說美國不至于拿不出足夠多的關鍵零部件。但問題在于,盡管美國等西方國家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海量軍援,但烏方卻遲遲沒有獲勝的迹象,這很難不讓那些援烏國家産生疑惑和挫敗感:究竟還要為烏克蘭投入多少資源才夠呢?

對烏軍援縮水!說好的400輛裝甲車減到100輛,西方終于掏光家底?

防地雷反伏擊車

雖說這防地雷反伏擊車算不上是什麼過于先進精密的重裝備,但好歹也是現代裝甲車中的一種,若因隻顧援烏而讓自家軍隊裝備庫存空虛,那對美西方國家來說就是個得不償失且本末倒置的事情了。事實上,為了確定裝備庫存的規模和由此帶來的戰争潛力保障,大多數國家都不會在有了性能更強的裝備後,就對老舊裝備或性能相對平庸的裝備棄而不用。畢竟,數量本身也是一種品質,為了維持軍隊裝備體系、部隊編制和整體戰鬥力,很多不那麼先進的武器裝備也有着短時間内無可取代的作用和價值。

對烏軍援縮水!說好的400輛裝甲車減到100輛,西方終于掏光家底?

美國陸軍的M-60主戰坦克

回想蘇聯尚未解體的上世紀90年代初期,雖然美國陸軍自80年代起就開始裝備先進的第三代坦克M1系列,還發展出了更加優良的M1A1,但即便是在M1和M1A1的裝備量已達5000餘輛的情況下,美軍依然沒打算淘汰身為上一代産品的M-60坦克。不僅如此,在M-60系列坦克發展到M-60A3後,美國陸軍還計劃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性能深挖,尤其是要将M1系列的一些先進技術用到對M-60系列坦克的改進更新項目中。

對烏軍援縮水!說好的400輛裝甲車減到100輛,西方終于掏光家底?

射擊訓練中的M-60主戰坦克

不誇張地說,如果不是蘇聯最終于1991年12月解體,冷戰徹底結束,那當年在美國陸軍中服役規模約4000輛的M-60系列坦克,恐絕不會在當年就開始陸續退役,并在21世紀初期全部退役,美國人隻會發展出諸如M-60A4等更多的M-60系列後繼型号,并大大推遲其退役時間。

對烏軍援縮水!說好的400輛裝甲車減到100輛,西方終于掏光家底?

美西方援烏力度開始縮水

在美西方對烏援助防地雷反伏擊車一事上,道理是一樣的。這種裝甲車的技術含量雖然不算高,但也絕非是“可敞開了供應烏克蘭”的東西,若因過度援烏而讓自家沒有足夠的此類戰車可用,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可就真的虧大了。既然美國有意在相關零部件方面“卡脖子”,恐說明美國自家的防地雷反伏擊車零部件“家底”已然開始吃緊。在烏克蘭獲勝的希望愈發渺茫的情況下,美國等國逐漸減小援烏力度乃是一種必然的選擇。隻不過面對此情此景,烏總統澤連斯基的憤怒是可以想象的,其大概會在心中痛罵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食言和“忽悠”。但無論如何,他都改變不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