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興慶區文化街街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十個一”工作模式 提升群衆“家門口”的幸福感

作者:興慶區

2024年,興慶區文化街街道堅持黨建引領、治理為基,把完整社群建立作為重中之重,創新拓展“十個一”工作模式,持續推動多樣化服務供給,為群衆提供更多精準有效的服務和管理,不斷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

突出“一個品牌黨建引領”。持續鞏固拓展“一社群一特色”黨建品牌建立,立足各社群黨委實際,通過科學謀劃、資源整合、作用發揮的方式,打造多元化、特色化社群黨建品牌矩陣,将“民呼我應”“接訴即辦”“雙報告雙報到”等機制深入銜接,為群衆提供更多精準有效的服務和管理,使社群特色黨建品牌成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一張名片。

興慶區文化街街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十個一”工作模式 提升群衆“家門口”的幸福感

強化“一套機制狠抓落實”。建立完善“曬、問、研、查”電子問效督辦機制,形成清單40餘項,明确責任上司、責任人和辦結時限,實施“清單式交辦、銷号式管理”,在每周工作例會通過電子屏集中“晾曬”,曬進展、曬成績、曬問題、曬不足,形成互相監督、比學趕超、創先争優的良性工作氛圍,推動街道各項安排部署落地見效。

謀劃“一項項目服務群衆”。以“共建、共治、共融、共享”為核心思路,積極探索“黨建+項目”模式,各社群結合轄區人口、地理、商業發展及小區特點,集中多方力量研讨,謀劃精品黨建項目1個,提升治理品質和力度,讓精品黨建項目更能展現社群治理成效、更能契合社群實際發展、更能滿足居民需求。

興慶區文化街街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十個一”工作模式 提升群衆“家門口”的幸福感

建立“一座驿站溫暖兩新”。緊盯新業态新就業群體發展趨勢,加強引領服務,每個社群結合實際建設一處“暖新驿站”。驿站可提供休息飲水、報刊書籍、免費充電、急救藥品等實用服務事項,建立普法維權、調解議事、法律援助、就業咨詢等服務項目,打造送法律、送溫暖、送體檢、送安全、送書香、送活動“六送”品牌服務,引導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網約車司機等加速融入城市基層治理格局。

落實“一個機制築牢平安”。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由街道綜治中心牽頭,統籌司法所、派出所、武裝部、退役軍人服務站、婦聯、工會等力量,建構文化街基層平安大格局。各社群通過聚合“三官一師一員”、轄區熱心居民、老黨員、退役軍人、社會組織、小區物業等力量深入網格,打造群衆身邊的“義警+平安驿站”“民主議事堂”,把服務群衆的工作做細做實做好。截至目前,累計調處沖突糾紛117件,化解率100%。

用好“一筆基金多元治理”。探索推行社群基金,充分調動轄區愛心企業、熱心人士和公益團體服務社會的積極性。探索“以社群愛心基金為紐帶、協同關聯為方式、慈善項目為核心、專業服務為支撐、多元參與為保障”的慈善治理模式,聚焦社群治理過程中遇到的小、急、難問題,發揮社群基金會撬動自管共治能力,提升基層治理“韌度”。

組建“一支隊伍開展服務”。積極推進志願服務工作常态化、精準化,由各社群黨委牽頭組建“小巷管家”“道德模範”幫幫團、大媽志願服務隊等志願服務隊伍20餘支,注冊志願者6000餘名,開展常态化志願服務80場次。探索建立“積分儲蓄卡”“愛心銀行”等志願服務積分模式,吸引更多群衆積極參與到基層治理各個環節,有力提升城市社群精細化治理水準。

興慶區文化街街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十個一”工作模式 提升群衆“家門口”的幸福感

建設“一條街巷彰顯文化”。以打造宣傳氛圍好、環境面貌好、基礎設施好、公共秩序好、文化氣息好“五好”街巷為目标,圍繞孝老愛親、民族團結、鄰裡互助等主題,每個社群建設一條特色街巷,通過街巷環境“微”更新、人文氛圍“微”場景、自治服務“微”距離,持續深化文明建立、文明實踐和文明培育,讓文明新風浸潤街道。

打造“一處示範引領風尚”。圍繞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建立,以打造治安管理好、品質環境好、鄰裡關系好、社群文化好、公共服務好的“幸福小區”為标準,在每個社群打造一處拿得出、叫得響的“五好小區”觀摩示範點,在注重“面子”整治提升的同時,着重延伸“裡子”内涵,引導居民群衆成為文明城市的宣傳者、參與者和推動者,營造人人皆知、廣泛參與的良好氛圍。

興慶區文化街街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十個一”工作模式 提升群衆“家門口”的幸福感

建強“一所食堂保障民生”。針對困擾城市“一老一小”“上班族”的吃飯問題,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各社群通過整合各類資源,引入多方助力,積極推進社群食堂建設。主動聽取居民意見建議,探索提供更多有針對性的貼心服務,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低價的助餐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