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作者:張家川融媒

來源:小話詩詞

若說到古代詩人描摹下雨的聲音的優美文字?小話詩詞首推唐代詩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和宋代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因為前者用“潤物細無聲”來傳達聽到雨聲的喜悅,可謂無聲勝有聲;後者用“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來形容密集的、非治愈的、連綿不斷的雨聲,将人生如聽雨境界推向極緻。

換句話說,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好聽?杜甫聽了一整夜,蔣捷用盡了一生去傾聽雨聲。

那麼他們筆下的雨聲到底有多美呢?那就跟随小話詩詞的文字一起細細傾聽吧。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先看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雨聲

杜甫的五言律詩《春夜喜雨》,可以說得是一首脍炙人口、家喻戶曉的詩歌。

詩作讀來朗朗上口,不管是在啟蒙讀本的唐詩中,還是在國文教科書中,這首詩曆來都是杜甫詩作中被入選的詩歌之一,也可以說《春夜喜雨》這首詩是杜甫詩中的名作。

《春夜喜雨》是杜甫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的一首詩,當時詩人居住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因為詩人為了躲避安史之亂,攜家人一路流寓到成都暫時定居。

此時杜甫已年近半百,從長期颠沛流離中得到定居,開始了暫時平靜的田園生活,詩人的心情也是恬靜閑适的。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是以在這首詩中,詩人懷着喜悅的心情描寫了春夜喜雨的美妙情景,是寫雨詩中非常精彩的一首五言律詩。《春夜喜雨》,原詩如下: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詩題“春夜喜雨”四個字,不光寫出了詩作的季節和時間,也表現出了詩人的情感。

“春夜”表明這是春季的某一個晚上;“雨”是說在這天晚上下起了春雨;而“喜”字,是詩人情感的外露。

詩題中“喜”字是詩人對春雨的及時到來表現出的欣喜之情,這個“喜”字是定位全詩表達主旨的關鍵字。

全詩都是圍繞着詩人對春雨的欣喜之情進行的描寫,并在春雨的基礎上進行的想象。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一)首聯中的春雨

在詩作的首聯,詩人就按耐不住地贊美了這場及時的春雨。因為春天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正需要雨水的滋潤和澆灌。

俗話說的好“春雨貴如油”,一場及時的春雨可以讓植物得到滋潤,尤其是春雨對田地的莊稼的生長尤為重要。

是以詩人面對這場及時到來的春雨,心情是隐藏不住的欣喜。詩人用了一個“好”字贊美這場春雨。

因為詩人認為春雨好像也懂得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雨水的滋潤一樣,是以詩人說這是一場“知時節”的春雨。詩人在這裡用了拟人化的修辭手法,明顯把雨水拟化了。

尤其是首句中的這個“知”字,用得非常好,形神兼備地寫出了這場春雨的及時而來,可以說将春雨的形和神都兼顧到位了。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二)颔聯中的雨聲

颔聯寫春雨的綿柔和細密,是詩人對這場及時雨的進一步描寫。這兩句仍然用的是拟人化的修辭手法。

“潛入夜”是寫春雨的綿柔,突出了春雨的形;“細無聲”是寫春雨的細密,突出了春雨的聲。

這兩句将春雨的形和聲做了細緻的描摹,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的杜甫筆下的春雨的話,這個詞語就是“有形無聲”。

這不由得讓人記起了當代著名文學家朱自清散文《春》裡對春雨的描寫: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兩三天。可别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

朱自清筆下的春雨正具有綿柔、細密的特點,朱自清描摹春雨的句子“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突出了春雨的形态特點。

用朱自清的句子可以很好地展現、诠釋杜甫詩中的“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形和聲的特點。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潛入夜”和“細無聲”,在詩意上形成了互相配合、互相照應。這兩句詩不僅表明那春雨是伴随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春雨是有意滋潤萬物生長的,這是一場及時而來的春雨。

颔聯中“潛”“潤”“細”三個字生動地寫出了這場春雨的特點。在詩人的眼中,這場春雨之是以好,就是因為春雨滋潤萬物的及時。

仔細品味詩歌,詩人欣喜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這春雨好像善解人意一樣,偏偏選擇在晚上下起來,既不耽擱白天人們的勞作,又在晚上靜悄悄地下起來。

“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兩句還寫明了春雨的行蹤,也寫明了春雨的作用,字裡行間到處洋溢着詩人的欣喜之情。

詩人這種欣喜不已的情緒,将首聯中的情感旋律延續着、加強着,颔聯這兩句在全詩的章法和行文上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三)頸聯中的雨夜

頸聯是詩人從視覺的角度去描寫雨夜的景色。詩人放眼望去:隻有船上的燈火是明亮的,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裡全是黑沉沉的雲,地上也像天空中的雲一樣黑,這兩句寫出了雨夜的景象。

頸聯這兩句先寫環境,此時的夜晚一片漆黑,而詩人所在的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前的漁船裡,船中的漁火一燈獨明。

“江船火獨明”是詩人對漁火的特寫,漁火和黑夜形成了色彩鮮明的對比,一明一暗,對比強烈,更加突出了夜晚的漆黑。

在頸聯中,詩人通過對夜晚和漁火的明暗對比,勾勒出雨夜的景象。在漫天密布的黑色雨雲之下,隻有一點江船漁火明亮着。這一點江船漁火寄托着詩人對這場春雨盼望和期待的感情。

頸聯的詩句意象,也為尾聯中詩意的遞進和詩人情感的升華做好了意境上的襯托和鋪墊。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四)尾聯中的雨聲,無聲勝有聲

尾聯是寫詩人想象中的雨後拂曉的錦官城裡的景象。詩人緊扣詩題《春夜喜雨》的喜悅心情,描寫想象中的雨後清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

好雨下了一個晚上,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第二天雲消雨停,大自然是一派雨後生機勃勃的景象。最能代表春色的花,在雨後更加嬌豔了、更加光彩了。

“錦官城”是成都的别稱,因為成都自古以來就有養殖桑蠶的傳統,成都的織錦業由此也很發達。

是以,自漢代開始,朝廷就在成都設立錦官來管理桑蠶和織錦業,是以後來就把成都稱為“錦官城”。成都出産的蜀錦曆來都是宮廷的貢品。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尾聯中的“紅”、“濕”、“重”三個字用來描寫雨後的花朵,這三個字凝練傳神,精準地描繪出被雨水沾濕的花朵的顔色與姿态。

春天是一個光彩奪目的季節,萬紫千紅的花朵将春天裝扮的絢麗多彩。而在春天裡盛開的花兒經過一夜雨水滋潤和洗滌,花瓣上的塵土被沖刷的幹幹淨淨,愈加顯得嬌豔。

清晨的花兒,花瓣上還有點點雨珠,猶如露水一樣晶瑩剔透,萬紫千紅的花朵上點點的雨珠,使得花瓣愈加顯得嬌嫩。

因為花瓣上沾着雨滴的緣故,是以詩人展開想象:他想着等天亮到錦官城裡去看花,他放眼望去,整個錦官城的花兒愈加的嬌嫩,鮮豔的花兒将整個錦官城裝扮的煥然一新。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錦官城内外,繁花似錦,萬紫千紅,濕潤豐滿,春色盎然,大自然到處充滿欣欣向榮的景象,展現出無限美好的前景。

在詩人眼中,錦官城煥然一新的面貌都是因為這場知時節的春雨,詩人在尾聯表達出了對春雨的贊美之情,這是詩人對春雨欣喜之情的升華。此時詩意又與主題緊密的扣合在了一起,景情交織,水乳交融。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詩人想象中的錦官城的春色是色彩清麗明豔的,詩人通過想象也生動地展現出春雨後錦官城明媚嬌豔的景色和詩人的喜悅的心情。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再看蔣捷《虞美人·聽雨》中的雨聲

這首詞太讓人破防了,或許每一個讀到《虞美人·聽雨》的人,都會不約而同、不由自主的發出“初讀不解詞中意,再讀已是詞中人”的感慨。

這首詞隻有56個字,全詞沒有任何的鋪叙,就将詞人一生的時間跨度和人生起伏概括了進去,這是本詞最大的特色。

詞人沒有用抽象的叙述來進行概括,而是從自己漫長的一生和曲折的經曆中,截取少年、壯年、而今三個人生不同時期的“聽雨”畫面,以不同時期不同的“聽雨”感受展現了詞人的曆程。

三個畫面,就是三種境界,也是三種人生。随着一幀幀畫面的展示,詞人的心路曆程和情感世界的升華也展現了出來。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蔣捷《虞美人·聽雨》原詞如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鬓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是很有名的一個詞人,他因為《一剪梅》中的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還得到了一個“櫻桃進士”的雅号。

蔣捷的這首《虞美人》,以時間漸進式的順序,用三個極具動感的畫面概括了詞人一生,這三個畫面就是少年時聽雨、壯年時聽雨和暮年時聽雨的三個場景。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一)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描寫的是詞人少年時聽雨的場景。

蔣捷,字勝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人,鹹淳十年中進士。蔣捷的先世為宜興豪門世家,他從小就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也可以說他的少年時期是在優渥的家庭環境中度過的。

那時的他是翩翩少年,酒宴歌舞、飛鷹走馬的是他生活的常态。是以他少年時就在歌樓上聽雨,歌樓中那浪漫的盞盞紅燭盞盞,富有情緻的羅帳,給人營造的是一種歌舞升平、燈紅酒綠的視覺效果,讓人覺得詞人是在表現一種富足安适的生活狀态。

這時的聽雨是在歌樓上,紅燭和羅帳的環境渲染,再加上一個“昏”字,形象、逼真地把詞人少年時的生活狀态勾畫了出來。

這樣的生活不正是《花間詞》中描繪的“绮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的真實寫照嗎?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其實不然,如果隻是停留在這樣一個層面去了解,那麼對詞意的把握就是不準确的,沒有達到詞人所要表達的對人生狀态的深刻了解。

這樣的畫面展現出來的也不是一個翩翩公子在歌樓聽雨的奢華生活的表象,他所希望揭示的應該是透過奢華表象而表現出來的那種生命的活力,表現生命的蓬勃、朝氣與希望。

是以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詞人在這裡并不是單純地塑造了一位翩翩少年在歌樓聽雨的形象,而是通過這個聽雨少年的形象,用表面的奢華生活來揭示生命的張力與活力,也就是生命中的那種朝氣蓬勃的向上的狀态。

蔣捷出身豪門世家,從小就過着十分富裕的生活,是以才有“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的青春時光。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蔣捷的《虞美人》以少年聽雨的方式開頭,并不是為了高調顯示他的出身、他的家世,他的奢華生活,而是為了與後面的境況形成強烈的對比。

盡管這樣的生活充斥着詞人的少年時代,但與憂愁悲苦是沒有任何關聯的,詞人着力渲染的隻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的青春風華。

這樣的階段在詞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暫的,以這樣一個歡快的少年時光為鋪墊,為的是襯托出後面聽雨的凄涼場景。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二)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描寫的是詞人壯年時聽雨的場景。

如果說蔣捷在第一幅聽雨的畫面中,詞人着力表現的是未遭受任何挫折與痛苦的單純生命的萌動與美好,要表現對少年時代的生命活力的話,那麼接下來第二幅畫面中,聽雨的場景來到了客船上,詞人着力表現的是中年漂泊不定、居無定所的生活狀态。

蔣捷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生于巨族,家風淳厚,從小飽讀詩書,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有強烈的入世情懷。正當他高中進士,展現自己的才華,施展自己的抱負時,時代卻已經翻開了新的一頁,已經由宋入元了。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對蔣捷來說無疑是命運的轉折,他的一紙進士文憑在這時候已然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入元後,蔣捷拒絕了入仕的機會,一直過着寓居飄零的生活。“壯年聽雨客舟中”借由“客舟”表達出詞人颠沛流離、漂泊寓居的凄苦悲涼的生活。

而重要的是“斷雁叫西風”,詞人以雁自喻,表達了自己猶如一隻失群的孤雁,無論如何哀鳴,也無人能了解自己内心的凄苦。

少年時期的他過的是“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的歡快生活,而南宋成為過去時的現實卻成了壓垮詞人美夢的最後一根稻草。

此後,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成為了詞人的人生常态,于是他過上了如同詞中描述的“聽雨客舟中”這樣不安穩的漂泊生活,可以說,蔣捷的後半生一直處于這種漂泊流離狀态。

壯年的蔣捷,飄零寓居,有一種人生如寄的孤寂與感傷,他的人生也面臨着新的煩惱和艱辛,隻有無奈地作出選擇,選擇一種現實中被放逐,心靈上也被放逐的生存狀态。

泛舟江湖,客船聽雨,不僅是詞人對生命的磨砺,更是詞人對人生的一種探索,這是人生的境界,至此才走向寬闊,雖然在人生的道路上煩惱與憂愁會時時相伴,但這種出走還是值得的,因為這是詞人自己選擇的道路。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三)而今聽雨僧廬下,鬓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而今聽雨僧廬下,鬓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是詞人暮年聽雨時的場景。

由少年到中年 再到晚年,這一路走來,詞人蔣捷已經成為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獨自坐在僧廬下聆聽夜雨聲。

凄涼的晚景,蕭索的處境,悲涼的心境, 在這聽雨的場景中展現得淋漓盡緻。

詞人經曆了繁華的少年時光,也經曆了繁華落盡的中年滄桑,更是經曆了形格勢禁、獨處僧廬的孤獨與寂寞。

他心中的痛苦、壓抑和無助是可想而知,坎坷的人生經曆和沉浮榮辱的人生際遇讓詞人蔣捷充滿苦痛和無奈。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但也正是由于這樣一種不同的生命曆程,使得詞人對人生和生命有了高度的認知和深刻的體驗。

回顧自己走過的一生,少年時的繁華猶如過眼雲煙,短暫而美好,但窮困潦倒、漂泊流離才是真正陪伴詞人走過大半生的人生常态。

經過這樣的比照,詞人不由得發出“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樣的飽含着滄桑與無奈的感歎。

暮年的聽雨場景,詞人剔除了華麗的辭藻與生僻的字義,落其華而實,用明白如話的字眼徐徐道來。

透過畫面,我們似乎看到了一位風濁殘年的老人,在僧廬裡坐着,窗外的雨淅淅瀝瀝地下着,這是一幅清冷的畫面,此人沒有寫愁,而愁情卻早已彌漫在了讀者的心頭。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同為聽雨,少年時代輕歌曼舞,詞人不知愁滋味;壯年時世事滄海桑田,詞人不得不以客舟為家,漂泊漫遊于江南水鄉;暮年仍遊曆江湖,寄居僧舍,孤寂潦倒,無限悲涼,卻是欲說還休。

細品境界的《虞美人》一詞,詞人以個人際遇為切入點,呈現出了三幅具有典型畫面特征的場景。這是詞人一生三個階段的生活體驗,也是精神探尋的三種境界。

三幅具有典型畫面特征的場景用聽雨這一事件貫穿其中。而聽雨時的地點與方位又非常巧妙地融合在聽雨的場景中,展示了詞人極高的藝術手法。

詞人先截取的是一幅歌樓上紅燭羅帳的旖旎畫面,展現了他青春年少時的歡樂時光。“少年聽雨歌樓上”,正值青春年華的詞人蔣捷,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對人生充滿了美好的憧憬。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對快樂的追尋正是詞人一生中最美好最惬意的時光,因而對此時聽雨的情景,詞人用了一個“上”字,正好與詞人此時的生活情境契合。

在而立之時科考中進士,正還沒來得及展現才華、施展抱負之時,曆史的影像冊早已翻開了新的一頁,他成為了與時代格格不入的縮影。

飄零寓居、泛舟江湖,客船中聽雨是詞人截取的第二幅畫面。這也成為了詞人壯年時期的生活常态,詞人正值壯年,卻無法有所作為,在孤舟中漂泊他鄉,當年“紅燭昏羅帳”的美好時光已逝去。

飄零寓居的生活,讓詞人惟有感時傷懷。詞人看到迷蒙的雲霧與遼闊的江面相接,一隻離群的孤雁從天邊傳來凄厲的哀鳴,他在客船中聽着淅淅瀝瀝的雨聲,感受着冷雨夜的冷清與凄涼,心境是何等的愁苦悲涼。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蔣捷此時的人生是彷徨與孤獨的,但此時的處境與暮年相比,還未到達極端孤寂的境地,因而對此時聽雨的情景,詞人用一“中”字,也是貼合詞的意境與詞人的心境的。

人生如夢,往事如煙,風雨之中細細追尋。僧廬下聽夜雨是詞人截取的第三幅畫面,展現的是一個鬓發斑白的老者在僧廬下傾聽夜雨的畫面。

詞人由少年的浪漫,壯年的流離,寫到暮年嘗盡悲歡離合,兩鬓染霜,寄居僧廬。少年的歡樂早已消亡,壯年的愁恨也已遠去,剩下的隻有目前處境的孤寂和心境的蕭索。

兩鬓霜花,年華逝去而壯志空成,客居僧廬中的詞人更覺孤寂,他的情感到達了痛苦的極點,悲歡離合的無情,詞人早已用其一生體味到了。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而今聽雨僧廬下”的詞人,不僅兩鬓霜花,而且是形單影隻,大半生飄零寓居的歲月,到如今的寄人籬下,他已經嘗遍了人生悲歡離合的滋味,詞人此時的處境是孤寂的。

詞人走過的人生足迹,經曆過的心路曆程,感受過的情感體驗,最終都凝聚在這樣一位僧廬聽雨的風燭殘年的詞人的形象中,此時的他心如止水,他平靜的心再也泛不起漣漪,因而他能夠徹夜不眠地聽着檐前滴滴答答的雨聲一直滴到天明。

詞人為什麼徹夜難眠呢?因為他内心的憂愁和痛苦并沒有得到解脫,他也做不到完全放下的心态,詞人隻是将表達愁情的方式換成了僧廬聽雨而已。

這另一種形式的愁苦,是情感的内斂與深化。因而對此時聽雨的情景,詞人用了一個“下”字,是非常妥帖的,這也與詞人風燭殘年、每況愈下的境遇和心态是一緻的。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夜雨聲,表面上卻似乎無動于衷,用“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作結語,似乎表現了詞人一切皆空、萬念俱灰的淡漠。

但透過語言表層,這“一任階前”的背後是詞人無法聽任、無法言說、也難以去懷的表現。淡淡的一句“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實則深寓着悲壯,隐藏着極其強烈的感情和更深層的痛苦,這是掩藏在詞人心靈深處的痛苦。

一夜聽雨至天明,這是心有所思夜不能寐者的痛苦,點點滴滴的雨不僅打在階前,更敲打在詞人的心頭。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

縱觀全詞,詞人無非是在摹寫自己所經曆的三種不同的人生狀态,以三幅象征性的畫面,概括了從少年到壯年再到老年的不同時期的不同環境、不同的生活和不同的心情。

坎坷的人生經曆和不幸的人生際遇讓詞人蔣捷充滿痛苦和無奈。但也正是由于這樣一種不同的生命曆程,使得詞人對人生和生命有了高度的認知和深刻的體驗。

蔣捷不同生命時期的聽雨場景,雨中曲是他不同時期的心聲,這三次聽雨的場景其實也是詞人用心路曆程與情感體驗揮灑出來的三幅繪聲繪色的畫面,更是對人生的體悟。換句話說,這首詞中的三次聽雨的感悟其實也是對人生三種境界的體悟。

古詩詞裡的雨聲有多美?杜甫聽了整整一晚上,蔣捷卻用一生去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