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賽罕區:數字化種植 點亮“薯”光

作者:賽罕區城管局

四月,春意款款,萬物逍遙。眼下,科技與農業的“雙向奔赴”已經在賽罕大地如火如荼地展開,智能水肥、“雲端農場”、資料監測……各種新技術、新模式已經廣泛應用于田間地頭,一幅幅春耕備耕的生動畫卷正徐徐展開。“科技+農業”打造的新質生産力讓春耕跑出了“智慧加速度”。

“我們現在所在的簡耘科技馬鈴薯數字化種植研發示範基地是今年全新打造的,種植面積900畝,因土質不同,我們分兩個區域,劃分了16個地塊單元,種植了兩個不同品種的加工薯。我們追蹤每個地塊的土壤養分地圖和産量地圖,找到地塊土壤養分和産量差異的原因。歸因分析後,采取不同的農藝作業措施,即變量作業,這是我們今年研究的内容之一……”可别小看眼前的這片土地,有一個不同于傳統人工種植的“智慧大腦”在全程操控。正是這個“智慧大腦”,讓種植工作更加精準、高效,為馬鈴薯産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賽罕區:數字化種植 點亮“薯”光

走進位于賽罕區金河鎮什不斜氣村的簡耘科技馬鈴薯數字化種植研發示範基地,遠遠地就看到一台台播種農機具正在緊張地“忙碌”着,伴随着“突突突”前進的聲音,播種機在田野裡奏響了一曲曲春耕“交響曲”。

賽罕區:數字化種植 點亮“薯”光

“我們專注于馬鈴薯産業相關資料的開發和應用,通過分析馬鈴薯全生育期的資料,将相關資料輸入到我們自己的馬鈴薯生産種植指導模型裡,就能夠精準輸出種植農藝方案,為農戶提供科學、有效的種植指導。自2020年開始至今,我們在自治區範圍内已經累計采集了7億多條馬鈴薯田塊級資料資訊,累計服務面積達300多萬畝。與傳統農業相比,我們把傳統農業經驗化的種植方式用數字化表達出來,通過數字化種植技術,不但提高了農産品品質和産量,還降低了肥料使用量和灌溉水量,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的綠色循環農業,這也是我們與傳統農業的主要差別之一。”簡耘科技副總經理王宇光向記者介紹道。

賽罕區:數字化種植 點亮“薯”光

馬鈴薯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不僅營養豐富,而且用途廣泛。近年來,随着數字化轉型在農業領域廣泛滲透,雲計算、大資料等新興技術成為促進農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也讓農民種地更簡單,收入更有保障。“我們種植的加工薯品種在種植前就已經鎖定了訂單,根據訂單方所需的馬鈴薯需求量、收購價等,我們隻需達到要求品質,即可在秋後獲得相應收益,與傳統無訂單農業相比,我們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小,農民的收益更有保證。”王宇光說。

賽罕區:數字化種植 點亮“薯”光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随着科技的進步,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将為建設農業強國帶來澎湃動能。近年來,賽罕區立足資源禀賦,結合市場需求,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标,積極探索新發展模式,調整優化産業結構。随着馬鈴薯産業的持續高品質發展,不僅為産業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鄉村振興增添了強勁動能。

賽罕區:數字化種植 點亮“薯”光

“未來我們将大力推廣規模化訂單種植産業模式,緻力于打造‘企業+村集體經濟’的鄉村振興創新模式,為村級合作社提供原料薯訂單、倉儲物流、分選包裝、農機服務和數字農藝服務等本地化經營支援。力争在2027年建設5萬畝數字化加工薯農場,其中包括2萬畝簡耘自營農場和3萬畝合作種植農場,預計年産值超3億元,其中村集體經濟産值将達到1.26億元,帶動一村一社走向共同富裕。”王宇光說。

賽罕融媒/魯豔芳 尹藝璇 徐立千(見習)

來源于新賽罕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