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讀書日·書店故事 | 五之堂書店:書友們的老朋友

作者:天眼新聞
世界讀書日·書店故事 | 五之堂書店:書友們的老朋友

五之堂算得上是貴陽書店裡的老字号,負責人舒奇峰也是貴陽書業的“老資格”。

1993年,舒奇峰參與了西西弗書店的創辦。1997年創辦了自己的書店“十步齋”。2005年,書店搬遷到延安東路126号,成為貴陽愛書人所熟知的“五之堂”。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之堂也。”舒奇峰介紹,五之堂取名來自《中庸》, 這不僅是求知的過程,也是修身的過程,既是他做書店的理念,也是他的讀書的态度和方法。

世界讀書日·書店故事 | 五之堂書店:書友們的老朋友

搬遷6次 初心不改

經過6次搬遷後,五之堂現在南明區新華路194号花樣年華大廈的21層,透過窗戶能一眼看到南明河。5個房間、200平方米的大小,裝了3萬多冊圖書。書店每間屋子裡的木質書架上都整齊地擺滿了書籍,沒有暢銷書,大多是文史哲類圖書,包括縣志、貴陽城市曆史、貴州各民族特色書籍等。

舒奇峰介紹,2005年,書店搬遷至延安東路126号後,改名為“五之堂”。在之後的15年時間裡,顧客多,生意好。2019年,因市場沖擊,無力承擔一年幾十萬元的房租,五之堂将書店搬遷至花樣年華大廈16層,2020年,又搬至如今的21層。

世界讀書日·書店故事 | 五之堂書店:書友們的老朋友

高額的房租曾讓舒奇峰一度想永久關閉五之堂。 舒奇峰回憶,他們在書店的公衆号向讀者告别,很多跟随多年的老顧客紛紛勸說,在公衆号留言,或寫信,希望不要關閉書店。 “書店有很多書友的追随與支援,也有我們自己的情結,就決定先搬來試試。”

世界讀書日·書店故事 | 五之堂書店:書友們的老朋友

五之堂書店的店長苟靜說,有一些讀者,十幾年前還是學生,但他們工作後,依然在這個書店閱讀;還有一些讀者,成家後仍會帶着孩子一起到五之堂閱讀、購書。

讀者的信賴,是支撐五之堂繼續堅守下去的動力。

堅持特色 開拓突圍

自創立以來,五之堂書店一直是貴州唯一專業經營出版社庫存正版書的特價書店。除此,書店内還珍藏許多珍本、善本古籍及鄉邦文獻,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

舊書、老書是五之堂的一大特色,也是舒奇峰最引以為傲的“寶貝”。

世界讀書日·書店故事 | 五之堂書店:書友們的老朋友

開在21樓的書店,怎麼經營下去?舒奇峰說,這裡不當街,其實對開書店沒有什麼優勢。“ 以五之堂的特點,不能吸引每個年齡層的新讀者,但從前這批比較小衆的老顧客群體,才是五之堂一直堅守到現在的原因。”因為這個群體,舒奇峰将圖書分成三大塊:全額售賣的新書,上限為八折的特價書,有一定年代的舊書、線裝書。

世界讀書日·書店故事 | 五之堂書店:書友們的老朋友

為什麼五之堂會有不少貴州地方史志的圖書,這源于舒奇峰對本土曆史文化的癡迷。他一直在緻力于收集貴州地方文獻資料,範圍涉及貴州人士著述、宦黔職官員撰寫有關貴州的著作、貴州地方出版物、貴州名賢手劄、字畫、抄本、稿本、批校本等,時限最早達康熙時期的《黔靈山志》。同時兼收與貴州相關的各種雜件,如契約、憑證等,所收品種千件以上。他說,我們是貴州人,有責任去尋找、發現和傳承貴州的曆史文化。

淘舊書,修古籍,五之堂對于貴陽書友而言,不僅僅隻是一間書店,更像是一位老朋友。

世界讀書日·書店故事 | 五之堂書店:書友們的老朋友

五之堂還有一項獨門技術,承接古籍修複工作。古籍修複需要一定的技術手段,這或許正是五之堂的“看家本領”。走進“五之堂藏貴州古籍文獻修複室”,滿是展示的古籍和拓片,牆上挂滿了修複古籍的工具和材料。

舒奇峰拿出修複完成的古書,一本本泛黃、破舊的古書,經過一道道工序,已經“複活”。他說,目前五之堂已經修複整理近千冊古籍,為文史研究人員提供資料和素材。

未來,五之堂書店将繼續采購高品質的書籍,搭建文化交流平台、銷售文化衍生品,為貴陽增添書香。舒奇峰說:“一路走來不變的是,我們努力建構本地精神文化,創造文化分享空間,思想碰撞空間,讀書茶聚空間。未來,這些仍然是我們的追求。”

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姚曼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趙珊珊

二審/曹雯

三審/陳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