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泰國一線考察:中國投資額已經是美、日資的兩倍

作者:吳曉波頻道

“我們的開發速度,趕不上中資企業的買地速度。”

文 / 巴九靈

驅車來到一塊開闊的平地,視線所及,土地尚在平整,一片塵土飛揚。

今年三月,我們來到泰國考察,為五月份即将前去泰國的幾十位企業家打個前站。此行的其中一站,就是位于泰中羅勇府的WHA偉華工業園。

我們想看看工業用地,開發商卻表示已經沒有現成的土地和廠房可售。

提及原因,他笑着說:“我們的開發速度,趕不上中資企業的買地速度。”

最後,他帶我們來到了一塊尚在開發中的土地,其中一塊已經被一家叫精工工業的中國公司拿下,正破土動工興建廠房,它将是這塊土地上的第一家企業。

泰國一線考察:中國投資額已經是美、日資的兩倍

WHA偉華工業園

圖源:網絡

中資企業在泰國囤地忙,泰國開發商對此早習以為常。

投射到宏觀上,2022、2023年中資對泰國的投資額均是泰國外資投資額的Top1;與此同時,中國的投資占泰國接收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25%,并大有甩開其他幾國的趨勢。

2023年,在泰國,來自中國、新加坡和美國這前三大投資國的投資總額分别達到了1593.87億泰铢、1233.85億泰铢和839.54億泰铢,而日本以791.51億泰铢位列第四。

中資是美資、日資的兩倍。

今天的文章,我們将為大家帶來這次一線考察的成果和感受,也希望帶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泰國——旅遊之外的制造業強城。

新能源車的藍海

在泰國WHA偉華工業園,除了那塊地,我們還看到福特、馬自達、比亞迪、鈴木、三菱、長城、名爵等衆多全球著名汽車品牌聚集于此。

汽車是泰國的第一大支柱産業,約占國内生産總值的12%。

放眼世界,泰國是東南亞的汽車制造大國,在整個亞洲是除了中日韓以外的唯一存在,年産量200萬台。

在泰國,日企車長期占據九成左右的産能份額,近年雖有所下滑,但仍然牢牢控制着泰國汽車行業。

它們的競争十分激烈。我們在園區看到,為了不讓對面的鈴木看到成品,三菱把生産的車都用集裝箱裝了起來。而曾經是園區第一家入駐的外資車企美國通用汽車及旗下雪佛蘭品牌,已經把産業鍊從泰國撤回到美國了。

泰國汽車市場最大的變數,是中國的新能源車。

目前,整個中國企業在泰國電動車市場的占比高達8成,豐田和日産等日企不到1%。2023年,中國品牌的汽車産能份額增至11%。

2023年,泰國的純電動車銷量達76314輛,是2022年的7.8倍。其中,比亞迪以約4成份額排在新能車的第一位——在整個泰國汽車市場中,比亞迪排名第六,緊追福特、三菱。

泰國一線考察:中國投資額已經是美、日資的兩倍

比亞迪參加第45屆曼谷國際車展

這一場中國新興勢力挑戰日本老牌巨頭的汽車之戰正在泰國醞釀。除了比亞迪以外,上汽旗下名爵2023年銷量為27311輛,名列第七。國内新能源汽車新勢力哪吒銷量為13836輛,列第十。還有長城汽車銷量為13039輛,擠入前十,未來可期。

此外,泰國給予電動車的激勵力度也相當明顯:規定為每一輛電動汽車提供7萬—15萬泰铢(約合1400到3000美元)的補貼。

因為汽車制造業的成熟,泰國的汽配産業鍊也異常發達。偉華工業園以及羅勇泰中工業園——這兩個園區聚集了大量的汽配企業,尤其是來自中國江蘇、浙江的汽配企業。

在羅泰工業園展示的一張中國地圖上,他們标注了中國各省份在園區投資的企業數,其中,中國台灣地區是56家,浙江53家。

聽到我們說“來自浙江”,園區從業人員臉上就笑開了花。

據了解,泰國的汽配經銷商有4000多家,少部分頭部企業的采購量不到整體市場佔有率的10%,市場集中度仍然較低,發展空間較大。泰國有一個汽車零部件展覽會(TAPA),至今已有50多年的曆史,是亞洲地區影響最廣、最具創新力的汽配展會之一。

一個有趣的插曲是,泰國一位當地朋友說,她買了一輛比亞迪,一算合計二十萬人民币,我們說:“在中國國内不到十萬人民币。”對此,她倒是很淡定,說:“因為比亞迪是進口車,當然貴!”

那時,恍惚看到了二十年前,中國人買日系、德系車時的景象。隻是現在,這個場景又複制到了中國的新能源車身上。

為什麼中國人把錢投到了泰國?

在東南亞主要國家中,泰國算是“六邊形戰士”,比起新加坡、馬來西亞,它具有人口、國土面積、物産資源優勢,比起印尼和越南,它的經濟發展程度和産業完善度更高。

泰國一線考察:中國投資額已經是美、日資的兩倍

泰國曼谷港口

20世紀60年代以來,亞洲經濟騰飛,“亞洲四小龍”首當其沖,八九十年代,“亞洲四小虎”(印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緊跟腳步。泰國作為“亞洲四小虎”之首,創造了連續10年年均GDP增速接近10%的經濟奇迹。

是以,2010年以前,泰國的人均GDP一直高于中國。但随着中國經濟的發展,在國人的心目中,泰國慢慢變成了一個消費不高,但是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亞洲四小虎”的角色慢慢被遺忘。

實際上,泰國算得上一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泰國待了10年的開泰遠景基金(香港)投資負責人肖小跑曾在接受媒體訪談時提到:

1997年金融危機之前,歐美基金投資,主要方向就是在泰國,日企和台企也在這裡深耕多年——那時中國台灣地區的電子産品都是在泰國做的。

作為投資目的地,泰國經過很多輪的海外投資熱潮。它的家電組裝、輕工業、汽車等行業,都有深厚的基礎。除此之外,像文化類,比如電影後期制作、遊戲後期、廣告創意設計,也都是泰國本土的強勢領域。

如今,泰國人口近7000萬,并且從高棉、緬甸、寮國等引進了大量勞工,是東南亞的第二大經濟體,僅次于印尼。

人均GDP排名第四,在7000美元左右,排在文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之後,是印尼的近一倍。

除了相對成熟的産業基礎之外,泰國吸引中資的原因還包括以下方面:

◎ 一、穩定的政治環境和對華友好關系。“穩定壓倒一切”,這句話放在企業的出海目的地選擇上,毫不誇張。不穩定的政治環境,可能會讓企業的海外布局在一夜間歸零。

泰國至今保留着皇室,且皇室的實權與影響力依然巨大,這是泰國政權穩定的原因之一。同時作為一個佛教國家,國民性格整體偏溫和。

在泰國生活了31年的泰中僑商聯合會主席邝錦榮還給我們講了泰國的“政變傳統”:“它隻是一種上層的溫和的權力鬥争,從來不流血,對商業環境是沒有幹擾的。發生宵禁的緊張時刻,有10類人是不在宵禁範圍的,其中就包括從事商業活動的。”

中泰之間的友好關系,也是中資選擇泰國的一個重要原因。中泰建交近百年,兩國政府之間的互動一直是比較友好的。在泰國,華人的比例達到12%—14%,泰國的政府官員相當一部分是華人的後裔,是以泰國群眾對中國人也是比較友好的。

泰國一線考察:中國投資額已經是美、日資的兩倍

泰國曼谷水門寺大佛

◎ 二、對外資友好,規則相對透明。

比如資金進出自由、外資稅收優惠力度大。經濟活動規則相對透明,尤其在一些有本土保護主義的行業,外國企業的機會也是相對透明的。

比如對某些外國企業不能投标的項目,允許外國企業與本土企業組成聯合體共同投标;承建泰國政府工程中,60%的鋼材有本土化的規定,剩餘部分可以引入外國産品。在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有英文、有中文,不同行業的企業優惠政策清晰可見。

◎ 三、産業機會豐富。除了将中國的部分産業鍊外溢、轉移到海外,我們不可忽視的一個機會點是,如何将自己的産業能力與當地的資源進行結合,達到1+1>2的效果。

泰國在這方面的機會就非常豐富。在拜訪泰中文化經濟協會時,泰國副總理顧問、會長蔡百山先生提到了以下幾個産業合作機會,供各位參考:

1.農副産品深加工

2.橡膠産業更新

3.醫療生産

4.高奢旅遊服務

5.教育、商貿大型展覽等

6.養老産業,如全球養老的産業服務

繼續生根發芽

熱度之外,我們也更需要理性對待出海。具體而言,在出海前,我們可以思考5個方面的問題。

1.出海之前做好充分的思考與調研,直到可以回答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 我(從産業、企業次元)适不适合出海?

◎ 我适合以什麼形式出海?

◎ 我出海的第一站首先是哪裡?

◎ 我出海的優勢在哪裡?

◎ 我出海的風險點在哪裡?是否有足夠的應對能力

2.進行出海節奏的規劃:

◎ 是貿易先行,還是制造再動?

◎ 亦或者雙向并行,部分訂單轉移+部分産線投入?

◎ 還是考慮重兵落子,直接買地蓋房。

3.對出海目的國,做好充分的調研、考察:

◎ 國家政策、财稅法、人力、産業環境與基礎等都需要了然于胸。

4.合規合法、合情合理。

◎ 尊重當地法律法規,尊重當地人文習俗,融入當地管理文化。

5.逐漸建立全球化管理能力與團隊。

“除了工業園,我們已經在規劃商業地産、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國際幼稚園。”華立泰中羅勇工業園總裁趙總說道。單單他們現在的工業區就有數萬名中國人,這些人面臨着在泰國生活、成家、生育、養育的所有需求。

中資企業在泰國逐漸開始生根發芽。

而泰國,僅僅是中資企業出海熱潮的一個縮影。

本篇作者 | 林波 | 卓立 |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 何夢飛 | 圖源 | VCG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