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史之亂後,大唐是如何丢掉西域的?打不死的小強,為何是北庭?

作者:之華說史

之華說史,史說自話。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

隔絕之後的伊、西、北庭,各個軍政機構都在正常運轉,唐朝的各種律令也在有序執行,似乎并沒有見到混亂的局面。

可惜自廣德二年(764)涼州失陷後堅守了二十餘載的伊、西、庭,最終沒能抵擋住吐蕃的攻勢而相繼陷落。

安史之亂後,大唐是如何丢掉西域的?打不死的小強,為何是北庭?

唐朝百餘年的西域經營也就此告一段落。

1、伊州的陷落

在伊、西、北庭的軍事體系中,伊州在最東面,而吐蕃侵略唐朝西北疆域的方向正是自東向西,那麼伊州自然會最先受到吐蕃的進攻。

敦煌所出天啟元年(885)《沙州伊州地志》載:

“寶應中陷吐蕃。大中四年(860)張議潮收複。”

學者王小甫認為寶應元年(762)吐蕃曾一度攻陷伊州,但旋即被楊志烈收複。不過寶應元年河西諸州尚在堅守,吐蕃當時的主攻方向是隴右諸州,或許并不會調集重兵專門攻取伊州。無論如何,伊州并沒有在寶應元年就立即被吐蕃控制。

《舊唐書·袁光庭傳》有:

袁光庭者,河西戍将,天寶未為伊州刺史。祿山之亂,西北邊成兵入赴難,河、隴郡邑皆為吐蕃所拔。唯光庭守伊州累年,外救不至,虜百端誘說,終不之屈,部下如一。及矢石既盡,糧儲并竭,城将陷沒,光庭手殺其妻子,自焚而死。朝廷聞之,贈工部尚書。

從這段記載來看,伊州的情形與沙州很像,玄宗朝積累下來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可以支撐數年的防守,但在沒有援兵的情況下,最終也隻能是陷落。

然而,這裡卻沒有記載袁光庭城破身死的時間。《資治通鑒》卷二二七“建中二年(781)七月”載:“丙子,贈故伊州刺史袁光庭工部尚書。”

《舊唐書·郭昕傳》載袁光庭“因昕使知之,贈工部尚書”。

可知,建中二年北庭、安西向朝廷遣使之時,才将袁光庭的事迹報告給了朝廷。學者據此認為,袁光庭身死及伊州陷落就是在建中二年。

安史之亂後,大唐是如何丢掉西域的?打不死的小強,為何是北庭?

然而建中年間正是唐朝與吐蕃關系緩解的時期,在德宗“德懷吐蕃”政策的作用下,兩國使者頻繁往來。

吐蕃大概不會在此時大舉進攻伊州。而且建中二年北庭、安西來的使者,似乎也未提及北庭附近有大規模戰事。故而袁光庭身死,應是在德宗即位之前。學者認為,袁光庭就義,伊州陷蕃的時間是永泰三年(即大曆二年,766)。這一推斷看起來更有道理。

不過并不能将袁光庭身死的時間,定為伊州最終陷落的時間。伊州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同時控制了中原及草原通達北庭的門戶。

如果吐蕃自大曆二年起就一直控制住伊州的話,就可以從非常近的距離發動攻勢,而回纥就會因為被隔斷而很難及時救援,那麼北庭一定無法堅守太久。

故而以情理推測,在北庭自隔絕以後堅守的二十餘年裡,伊州應當大部分時間是在北庭控制之下。

至于唐朝勢力最終退出伊州的時間,恐怕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進一步證明。

2、北庭的陷落

即便北庭在回纥、沙陀的軍事援助下可以長期堅守,沒有唐朝本土的支援,北庭終究還是不能無限期地堅持下去。

關于北庭的陷落,《舊唐書·地理志》載其“至上元元年(674),陷吐蕃”。據此學者認為,吐蕃一度在上元元年攻陷過北庭。

證據顯示,北庭堅守到德宗貞元年間。

《資治通鑒》載北庭于貞元六年(790)五月被吐蕃攻陷。

關于這次北庭陷落的過程,《舊唐書·回纥傳》有詳細的記載:

初,北庭、安西既假道于回纥以朝奏,因附庸焉。回纥征求無厭,北庭差近,凡生事之資,必強取之。又有沙陀部落六千餘帳,與北庭相依,亦屬于回纥,肆行抄奪,尤所厭苦。其先葛祿部落及白服突厥素與回纥通和,亦憾其侵掠。因吐蕃厚賂見誘,遂附之。

于是吐蕃率葛祿、白服之衆去冬寇北庭,回纥大相颉幹迦斯率衆援之,頻敗。吐蕃急攻之,北庭之人既苦回纥,乃舉城降焉,沙陀部落亦降。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楊襲古将麾下二千餘衆出奔西州,颉幹利亦還。

這裡顯然是将北庭的失落原因都歸結于回纥的征求無厭。

然而回纥的強取豪奪絕非一日,北庭與沙陀要仰仗回纥的軍事力量,雖然積怨已久,但仍然一直維持着與回纥的依附關系。

安史之亂後,大唐是如何丢掉西域的?打不死的小強,為何是北庭?

吐蕃也未嘗沒有使用過遊說的手段,《喻安西北庭諸将制》中就提到吐蕃“兇醜狡谲,反複離間,妄說國難,搖動人心”,但都沒有成功。

北庭之人一直都不願意投降吐蕃。北庭失陷的最直接原因,是回纥的軍事失敗。這次吐蕃通過“厚賂”籠絡了葛邏祿、白服突厥等部落一同進攻北庭。

回纥大相颛幹迦斯親自出馬,卻屢戰屢敗。可以看出,這次進犯北庭的吐蕃兵力一定不少。

這次大規模作戰的失利,使北庭和沙陀決定選擇投降吐蕃。但投降吐蕃實際上就是放棄了為唐朝堅守。

“北庭之人”和沙陀也抛棄了節度使楊襲古,楊襲古隻得率部投奔西州。可惜并不知道“北庭之人”具體指哪些人,但當時北庭一定是産生了分裂。

面對吐蕃的強勢進攻,由于回纥的敗退,圍繞北庭駐軍形成的回纥、沙陀、粟特等勢力的聯盟也就随之瓦解了,同年(790)秋,回纥決定反擊。

《舊唐書·回纥傳》載:

六年秋,悉其國丁壯五萬人,召襲古,将複焉,俄為所敗,死者大半。颉幹利收合餘燼,晨夜奔還。襲古餘衆僅百六十,将複入西州,顔幹迦斯绐之曰:“第與我同至牙帳,當送君歸本朝。”既及牙帳,留而不遣,竟殺之。自是安西阻絕,莫知存亡,唯西州之人,猶固守焉。

回纥這次反擊又是以慘敗告終,北庭節度使楊襲古的兵力也消耗殆盡。回纥大相颉幹迦斯将楊襲古騙至回纥,最終将其殺害。

《新唐書·德宗本紀》載其遇害時間是貞元七年(791)九月。節度使楊襲古被殺,也代表着唐朝的勢力退出了北庭。雖然西州和安西四鎮還在堅守,但史書中似再未見有唐朝與北庭、安西有任何聯系的記載了。

很快,回纥又在北庭擊敗了吐蕃。

《舊唐書·回纥傳》又載:

七年八月,回纥遣使獻敗吐蕃、葛祿于北庭所捷及其俘畜…十二月,回纥遣殺支将軍獻吐蕃俘大首領結心,德宗禦延喜門觀之。

回纥不僅擊敗了吐蕃和葛邏祿,而且生擒吐蕃大首領尚結心,可以說是取得了一次重大勝利。學者認為,吐蕃與回纥的北庭争奪戰,最終是以回纥的勝利而告終,以天山南路的北道地帶為緩沖,回纥占據了包括今吐魯番在内的以北地區,而吐蕃則占據河西及今塔裡木盆地南緣。

在貞元八年(792),北庭依然在奉唐朝正朔。北庭節度使楊襲古的憲銜就是禦史大夫,是以這裡的張大夫有可能也是節度使。

學者認為,這反映的是吐蕃占領之後漢族官民借助寺院堅持唐朝正統的情況。不過從張大夫“處分”令判官校勘的說法看,張大夫可能還是擁有一些實際的權力。

安史之亂後,大唐是如何丢掉西域的?打不死的小強,為何是北庭?

從這一點來說,很可能回纥在貞元七年擊破吐蕃時,就已經奪回了北庭,同時扶立張某為節度使以統領北庭之人。隻不過此時的北庭應當是完全在回纥的控制之下,因為唐朝史書未見有任命新的北庭節度使。

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在貞元六年北庭失陷之後,唐朝中央就已失去了北庭的消息,北庭成為了回纥與吐蕃逐鹿的戰場。

3、西州的陷落

繼北庭之後,西州也曾被吐蕃攻陷。

關于西州陷落的相關過程,《元和郡縣圖志》載西州貞元七年(791)陷吐蕃。

而敦煌《金剛壇廣大清淨陀羅尼經》題記中有:

至今大唐貞元九年…其經去年西州頃陷,人心蒼茫,收拾不着。

由此可知,西州陷于吐蕃的時間實際上是貞元八年(792)。然而吐蕃可能很快就退出了西州。榮新江先生在靜嘉堂文庫見有一件梁素文舊藏吐魯番文書殘片,僅存一行字:貞元十一年正月日錄事。

這很可能是一件唐代的官文書,說明在貞元十一年(795)唐朝的行政機構還在運作。

榮新江據此認為,此時唐朝的統治秩序得以迅速恢複,同時提示根據敦煌《金剛般若經宣演》提及的内容來看,西州可能在貞元十九年(803)才被迫放棄使用唐朝年号。

值得注意的是,回纥最終取得了北庭争奪戰的勝利,以此為契機,唐朝和吐蕃的勢力可能都一并被回纥逐出了北庭。

貞元六年(790年)于阗被吐蕃攻陷。貞元八年(792年),吐蕃攻陷西州。安西四鎮中的其餘三鎮陷蕃的确切年代史書缺載,但從吐蕃攻勢之強勁來看,各鎮的陷沒也當在此前後。唐朝的軍事勢力從此退出了西域。

就在唐朝軍事勢力退出西域前後,吐蕃與回鹘争奪西域統治權的鬥争仍在激烈地進行。

貞元七年(791年)八月,回鹘“遣使獻敗吐蕃、葛邏祿于北庭所捷及其俘畜”。

接着,回鹘再征天山南部,打敗了圍攻龜茲的吐蕃軍。吐蕃軍奔入于術(即唐安西都護所轄于術守捉城所在地),遭到回鹘圍殲。經過兩次戰役回鹘牢固地占領了北庭、龜茲兩個戰略要地。

此後,回鹘一直推進到蔥嶺以西、錫爾河上遊地區,臣服了當地部落。保義可汗在位時,回鹘在西域控制的領地主要有北庭和天山以南、塔裡木盆地北緣的西州至疏勒地區,重點在天山東部地區,葛邏祿活動的範圍,則在天山西部。

安史之亂後,大唐是如何丢掉西域的?打不死的小強,為何是北庭?

吐蕃在天山東部被回鹘戰敗後,曾向雲南的大理政權征兵萬人,這時,雲南王異牟尋已歸順唐朝。他佯許派兵5000人前去援蕃,實則自将數萬人襲擊吐蕃,大破之,“虜其五王,降其衆十餘萬”。

吐蕃多次受挫後,退居塔裡木盆地南緣一帶,以于阗為重要據點,北向與回鹘繼續相抗,并與天山西部的葛邏祿以及中亞土著政權繼續聯盟,在蔥嶺以西與大食展開争奪。

吐蕃對于阗等塔裡木盆地南緣地區的統治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直到9世紀中葉吐蕃發生内亂,尉遲氏才重新掌握了于阗的統治權。

4、大唐在西域經營的曆程

縱觀自伊州設立至伊西北庭節度使起,我們看到,伊州、西州與庭州的建立和發展,是與唐朝的西域經營相伴始終的。

貞觀四年(630)唐朝在伊吾設立西伊州。貞觀八年,又将西伊州改為伊州。貞觀十四年八月,唐朝平定高昌國後,即在其故地設立西昌州,九月又改名為西州,同時置安西都護府于交河城。駐紮在可汗浮圖城的葉護阿史那步真降唐,唐朝在可汗浮圖城設庭州。

至此,唐朝在西域東部建立起了以安西都護府統轄伊、西、庭三州的軍事體系。

顯慶三年(658)二月,唐朝在西突厥之地設立蒙池、昆陵二都護府,隸屬于安西都護府。同時冊立興昔亡可汗、繼往絕可汗,以分押西突厥部落。

顯慶三年五月,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統轄新設立的羁縻府州,龜茲、于圓、焉着、疏勒四鎮也先後設立。西州則更新為都督府,西州都督府成為了實際負責西州軍政事務的州府級機構。安西都護府節制伊、西、庭三州的軍事關系已不複存在。

龍朔三年(663)十月後,唐朝在庭州設立金山都護府,統管天山以北軍政事務,庭州的軍政力量得到加強。

鹹亨元年(670),吐蕃進犯西域,唐朝被迫罷廢安西四鎮。至遲在上元二年(675),唐朝又逐漸恢複了對四鎮的統治。罷四鎮之初,安西都護府一度遷回西州,但很快又遷至龜茲。

儀鳳二年(677)吐蕃聯合西突厥進攻安西,但很快就被唐軍擊退,唐朝仍然控制四鎮。

調露元年(678),波斯軍使裴行儉攻克碎葉後,唐朝首次在西突厥的核心地帶碎葉駐軍鎮守,并以碎葉取代焉耆作為四鎮之一。此後,杜懷寶以“安西副都護、碎葉鎮壓十姓使”的身份駐碎葉。

安史之亂後,大唐是如何丢掉西域的?打不死的小強,為何是北庭?

從金山都護、庭州刺史和安西副都護(都護)之間頻繁遷轉的情況來看,大緻調露年間,駐碎葉的安西副都護及治庭州的金山都護,共同承擔起了對天山以北、蔥嶺以西各部落的鎮撫職能。

垂拱二年(686)起,吐蕃大舉進入西域。唐朝被迫放棄四鎮,經曆了一系列激烈的戰事之後,直到長壽元年(692),唐軍才克複四鎮。

長安二年(702),唐朝于庭州設立北庭都護府。庭州也改稱為北庭,庭州建制随之取消,北庭都護府成為當地唯一的州府級行政機構。

北庭在安史之亂前一直是都護府建制,僅有阿史那獻曾于開元三年(715)前後任北庭大都護。在北庭都護府設立的同時,長安二年又有瀚海軍的設立。

北庭的軍事力量得到全面的提升,西域的軍政建制也進入新的調整時期。

長安三年前後,突騎施烏質勒占領碎葉,唐朝一度失去了對碎葉的控制。

景龍四年(710),呂休璟曾以北庭都護兼領碎葉鎮守使,但在突騎施占領碎葉的情況下,碎葉鎮已名存實亡。同樣是在景龍四年,唐朝又于伊州設立伊吾軍。

武後中宗時代,使職差遣興起,先後見有隴右諸軍州大使、檢校長行使、覆囚使、巡察使和支度使,等等,在軍事、交通、财政等多個方面對西州、北庭進行了節制。

使職的出現也為伊、西、北庭的再整合提供了契機。

先天元年(712),阿史那獻以北庭都護兼伊西節度,标志着伊西節度使的創立。伊西節度使,亦稱北庭節度使、伊西庭節度、伊西北庭節度使,是以北庭為中心的節度使。伊西節度使設立後,伊州和西州就正式隸屬于北庭。

安史之亂後,大唐是如何丢掉西域的?打不死的小強,為何是北庭?

先天二年前後,唐朝又設立了四鎮節度使,亦稱碛西節度使。伊西節度使與四鎮節度使為唐朝在西域設立的兩大節度,分統伊、西、北庭地區和安西四鎮地區。

從出土文書看,開元七年(719)、九年、十一年北庭皆有節度使,此時在任的節度使可能為張孝嵩和楊楚客。

說明這一時間段内,北庭皆是獨立的節度。開元十五年,延王李洄遙領安西大都護、碛西節度使。從瀚海軍相關文書看,延王同時又遙領北庭的節度使或瀚海軍經略大使,成為西域名義上的軍政長官。

開元十五年以後,陰嗣瓌以北庭都護兼副使的身份主政北庭。此後安西、北庭數度分合,至開元二十九年才最終固定為兩節度,分别定名為安西四鎮節度使和北庭伊西節度使。

北庭節度使的出現,也标志着新的伊、西、北庭軍政體系的建立。與安西都護府治下的伊、西、庭三州軍事體系不同的是,此時的軍事中心已經從西州轉移到了北庭。

伊州、西州、北庭分别設有伊吾軍、天山軍、瀚海軍,統歸節度使節制。

在軍鎮化的時代,北庭的軍政長官一般情況下既是節度使,又是北庭都護兼瀚海軍使。同時,伊、西、北庭地區也設有支度營田使。從吐魯番出土的開元十年、十一年前後營田相關文書中,還可以清楚地看到北庭支度營田使對西州、伊州及北庭的節制。

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河西、隴右兵大量入援。

至德元載(756)肅宗即位後向安西、北庭征兵,同年安西、北庭兵馬赴中原靖難。這也造成了唐朝西北疆域的兵力空虛。為了應對新形勢,唐朝開始加強北庭與河西的軍事聯系,伊西北庭節度使楊預、楊志烈先後調任河西節度使。

楊志烈在永泰元年(765)前更是以“河西副元帥”的身份統領河西、安西、北庭的軍事。然而在廣德元年(764)涼州失守後,北庭與安西就被阻隔成為飛地。随後伊西北庭留後周逸殺死河已西副元帥楊志烈,北庭地方勢力選擇自保,三道聯防也随之破滅。

安史之亂後,大唐是如何丢掉西域的?打不死的小強,為何是北庭?

之後,北庭隻能借助回纥、沙陀的軍事力量與吐蕃周旋,并通過回纥與中原聯絡。吐蕃于貞元六年(790)攻破北庭,貞元八年(792)攻破西州。雖然兩地很快又重奉唐朝正朔,但唐朝的勢力不可避免地退出了伊、西、北庭地區。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曆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