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晶報特别報道│上下千年,傾聽書院的琅琅讀書聲

作者:晶報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

在大陸,有一個跟讀書有關的源遠流長的機構,叫書院。書院在大陸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某種程度上,一部文化傳播史也就是一部書院史。從朱熹到王陽明,衆多先賢都在相當長的時間内講學于書院,他們的重要學術研究成果不少是在這一過程中完成的。

不久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迎來建校十周年,也使得它的書院制再度進入人們關注的聚光燈下。香港中文大學是亞洲第一個采用書院制的高等學府,包括海外交流及外訪計劃、研讨會、師友計劃等各種活動,主要是由書院舉辦的。這也是港中大在短短50年内就跻身全球排名前50位的大學行列的主要原因。而這一切,在港中大(深圳)得到了移植、傳承與發揚。目前,港中大(深圳)已有逸夫書院等7所書院。

縱向看,時間上溯,早在一千多年前,深圳一帶就已響起書院的琅琅讀書聲了;橫向看,近些年來在深圳興起的各種現代書院,以及出現在深圳一些中學的書院制,讓人看到了一種基于閱讀的、教育的、文化的城市活力。

晶報特别報道│上下千年,傾聽書院的琅琅讀書聲

▲位于深圳東門的思月書院。視覺中國/供圖

書院證明,深圳曆史上并非隻有蠻煙瘴雨

書院之名始于唐,最初是國家或私人藏書處,或學士文人讀書處,至五代、宋初已變為學者授徒講學之所,是國家和州縣官學之外的教育機構。

大約在宋徽宗時代,曾任廣東陽春縣令的鄧符,在桂角山下岑田村創辦了力瀛書院。這所深港地區最早的書院,比廣州城内第一所有文字記載的書院——禺山書院,還早了近百年,僅次于英德的涵晖書院。

與力瀛書院有關的詳細情況,已被時間的荒草覆寫。山長是誰?有哪些儒師任過講席?培養了多少學生?學制是怎樣的?有什麼課程?今天都難以考證。《鄧氏師儉堂家潛·四世祖符協公家傳按語》留下的一段文字,為我們粗略地勾畫出其輪廓:“公(鄧符)性笃學,好交賢士。解任後,築室桂角山下,創力瀛書齋,建書樓,讀書講學。置客館、書田于裡中及郭北。修橋梁,發膏火,以資四方來學之士。樂育英才,多所造就。”由此揣測其規模可觀。

據說鄧符在修建書院時,在旁邊挖了一口井,供書院師生飲用,名為“圭角泉”。但由于清初遷界之故,這一帶變成了無人區,書院遂完全荒廢,以緻力瀛書院的準确遺址今已不可考。據清嘉慶王崇熙所著的《新安縣志》載:“桂角山在縣東南四十裡,多産桂,兩山競秀如角,一名龍潭山,宋鄧符築力瀛書院講學于其下,今基址尚存。”

到了清代,深圳的書院文化更加蓬勃興旺。光南頭古城内就有三座官辦書院,分别是寶安書院、文岡書院、鳳岡書院。

其中最早的寶安書院,是丁棠發任新安知縣時建的。

丁棠發,字卓峰,浙江嘉興府嘉善人,戊辰科進士,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任新安知縣。丁棠發博覽群書,喜好詩文。他上任後,發現南頭城裡還無社學,認為“惟是地斥鹵近海,民輕于犯法,若不施教化,辄棄人于訊刺擊斷之間,是鄧都、甯成賢于畢公、召伯也”,于是召集紳士,商量建立寶安書院。

經過商議,他們認為東門外學宮有山海拱衛的形勝,就将書院選址在它的右邊。購買磚石木料以及建設經費需600金,丁棠發捐俸300金,紳士和富人義助另一半。書院中間建有大堂,大堂正中懸挂着時任中丞的高公賜額“薪樵教澤”;前有大門,楔懸“寶安書院”。前鑿大池,栽荷其中,書院四周遍植垂楊、桃李、桂杏之屬。

丁棠發任滿離任時,新安全縣鄉紳為他立了一塊去思碑,嘉慶年間這塊碑還儲存在南門内。然而,不久後因為海盜猖獗,寶安書院地處南頭城的東郊,沒有城垣的保護,很多子弟不敢在那就讀,久而久之,書院就破落了。嘉慶庚申年,書院改成了水仙廟。

繼任者段巇生為湖南常甯人,進士出身。他也一貫好文,注重教化。他來到新安後,發現寶安書院已經破敗不堪,為解決新安子弟的讀書難問題,便發起籌建文岡書院。

文岡書院的校址在城西五通街,原來是一個姓徐的守備購買的,隻有13間房屋,他又從周圍蔡、葉各姓那裡買地建屋,共有29間房屋。守備打算将房屋轉讓給巡司周聯甲、胡文煥,有一天,兩人和段巇生談起此事。段巇生于是就和他們商量:“為何不讓給我?我買下來辦社學。” 兩人聽後一緻同意。徐守備聽說段買房是用來辦學,原來價值140兩的房屋,100兩就賣給了段巘生。

學校建成後,取名為文岡書院,段巘生親自撰寫《建立文岡書院社學社田記》。

鳳岡書院,在南頭古城和陽街,原海防廳舊址,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改為東莞場署,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裁汰東莞場禦署,改建鳳岡書院,由知縣孫樹新、王延錦、朱麟徽、許睿相繼建成。值得一提的是,鳳岡書院即是深圳市南山區南頭中學的前身。

晶報特别報道│上下千年,傾聽書院的琅琅讀書聲

▲鳳岡書院

除此之外,衆多私人興辦的書院、書室星羅棋布于這片土地上。如今,在深圳的一些老村落裡,尚存有它們的身影,如東門的思月書院、西鄉樂群村的绮雲書室、南山向南村的義方書室和逢源書室、福永鳳凰老村的顧三書室、沙井的智熙家塾、光明圳美村的德淳書室、公明玉律村的集芝書室等。

想象曾在這片土地上響起的琅琅誦讀聲,一個詞不由自主地冒了出來:弦歌不絕。這些大大小小的書院證明,從曆史上看,深圳也并非隻有蠻煙瘴雨,而是文脈蜿蜒。

從現代書院裡看見城市文化活力

近些年來,書院文化在曆經近百年的沉寂後開始悄然複興。深圳這座以高科技發達而聞名的城市,前些年也陸續出現了多座具有公益色彩的現代書院。

2017年5月16日《深圳特區報》報道:“上周末,第十三屆深圳文博會鳳凰古村文化旅遊集聚區分會場遊人如織,鳳凰古村舉辦的魯班文化展、品牌家具展、鳳凰藝展中心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民間藝術展,精彩紛呈。鳳凰書院舉辦的中國藝術研究院專家高端講座,更是吸引了衆多市民前來聆聽、感受專家學者的智慧。”

報道還寫道:“作為文博會鳳凰古村文化旅遊聚集區分會場三大載體之一的寶安鳳凰書院,文博會期間‘談笑有鴻儒,往來有嘉賓’,迎來了包括韓望喜、牛克誠、宋寶珍、吳根友4位專家學者精彩開講,為廣大市民帶來了一場場文化藝術盛宴。”

此前的2014年,作為第十屆文博會分會場之一的鳳凰書院便上演首秀,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夢溪在那裡做了主題為《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理念在今天的意義》的首場講座。

鳳凰書院位于深圳西灣鳳凰山中,由一座仿古小樓改建而成。書院名由莫言親筆題寫院名,周邊綠樹掩映,古樹參天,環境優雅。書院分上下兩層,首層為100個座位的大講堂,二層為50個座位的小講堂,另設讀書典藏陳列室一間、會客室一間、藝術創作室三間,“是擁有700多年曆史的鳳凰古村文化旅遊集聚區三大文化名片之一。”

晶報特别報道│上下千年,傾聽書院的琅琅讀書聲

▲鳳凰書院

與鳳凰書院遙遙相對的,是位于鹽田的紫禁書院。

紫禁書院也是深圳文博會的“常客”。2023年5月,第19屆文博會期間,鹽田主展館以“山海慢生活”特色展示當地文化魅力,彼時媒體報道:“鹽田紫禁書院還将甄選近百幅17世紀至19世紀歐洲書籍裡中國題材的版畫作品,透過百年前歐洲人的視角,讓觀衆從另一個角度去感受中國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和市井百态,回溯中歐文化交流的曆史,欣賞糅合了西方技法與東方韻味的版畫藝術和時代審美,探尋文化融合與發展的和而不同。”

2016年5月15日,作為深圳首個故宮文化傳播體驗中心,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平台,鹽田紫禁書院正式揭幕開放。紫禁書院項目由故宮博物院下屬機關故宮出版社立項,在全國範圍内開展故宮文化傳播。紫禁書院以圖書、書畫、文房、雅生活為主題,用當代設計和創意完成了對傳統的改造,組成了充滿傳統書香味道的故宮當代文化空間。

從地理位置看,處在鳳凰書院與紫禁書院之間的,是甘坑小鎮的二十四史書院。

二十四史書院是一個獨立于小鎮一隅的明式院落,在這個占地3萬平米的建築群裡,可以看到二十四史文獻系列展覽,有珍稀版本的二十四史,還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今注本二十四史》,這是第一部全面注釋與校點“二十四史”文本的史學巨著,進而改變了“二十四”僅前四史有殘缺古注,其餘各史均無注釋的狀況,這也是中國史學界的世紀工程。據稱,正是在啟動、編纂這套巨著的同時,産生了建設“二十四史書院”的創意。

晶報特别報道│上下千年,傾聽書院的琅琅讀書聲

▲深圳甘坑古鎮二十四史書院

在書院中漫遊,于浣花溪湖畔,不時會被各種特色書店吸引,确切地說是書店群,東坡書屋、李白書屋、杜甫書屋等掩映在綠葉紅花中,在那裡,閱讀、旅行、社交與創業融為一體,難怪它被稱為深圳版的《夢華錄》。

整整兩年前,也即2022年4月23日,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在北京開幕。央視十套黃金時段首播、央視一套晚間時段重播大會活動之一——《全民閱讀大會·2021年度中國好書》晚會實況,由華僑城文化集團傾力打造、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吉華街道的二十四史書院亮相其中,與全國知名書店一同閃耀舞台。

中學裡的書院制,為教育打CALL

“我們學校目前一共開設了五大書院,以更好地培養各類特殊人才,其中,體育方面的叫奧體書院,人文方面的叫荟文書院,科學方面的叫未來書院,還有培養國際人才的四海書院,培養藝術人才的博雅書院。每個書院有各自獨特的課程、活動與文化,為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學部但又具有相似禀賦和發展志向的學生, 提供數理、科技、人文、藝術、體育、國際等方向的個性化成長方案。”4月22日,深圳明德實驗學校(集團)進階中學的劉凱老師對晶報記者說。

“我們的書院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劉凱老師補充說,學校還開設了創新季、人文季、體育季、藝術季組成的四季課程,以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回歸因材施教的教育本源,為學生的個體發展提供最佳方案。

此外,明德先後與騰訊、比亞迪、大疆等多家深圳頭部企業聯合建設了包括航空航天實驗室、汽車工程實驗室、數字制造實驗室等在内的8個創新實驗室,并面向全體同學開放。

說到中學的書院制,還不能不提及深外。

深外高中部于2018年全面啟動書院制人才培養模式。高一入學後,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未來發展方向,擇一書院而習。差異化課程,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分類教育,讓每個學生得到充分、恰切、全面的發展。其中,外語書院重在保送、國際書院放眼海外、創新書院力在競賽、文理書院文理兼修。

在深外,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則佳話:2009年清華大學在深外錄取了文科保送生劉若旖,該同學成績優異,在清華保送生招考中排名全國首位。聯考放榜後,清華招辦老師驚訝地發現,這名來自深外的文科保送生,竟成了2009年廣東省理科總分第一名和實體單科最高分!清華大學來電求證後,才知道劉若旖一直以清華大學為目标,而當年清華保送隻招文科生,于是她便以文科生的身份報考,保送錄取後又在聯考理科類中拔得頭籌。

這個故事,是該校文理書院讓學生文理兼修的最好證明。

在深圳,開設了書院制的中學名單還很長。比如,龍華進階中學創設了屬于自己的書院制教育體系,“仁愛書院”立足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打破應試教育的弊端,讓素質教育真正在高中推行;“文理書院”着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發揮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讓人文情懷紮根于每一個學生心中;“未來書院”聚焦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潛力。

深圳第二實驗學校也從2016年底開始探索“書院制”辦學,成立了碧波書院、翠竹書院、梧桐書院、東湖書院、南海書院、五環書院等六大書院,與北京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國内外知名高校合作,提供豐富多彩的課程套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個性化人才培養體系。

正是因為書院有着傳道濟世、相容并蓄、自由講學的特征,以及其天然具有的開放的治學精神,書院文化在大陸長盛不衰,對深圳來說,書院也一直是城市的一個文化IP。在世界讀書日打量這座城市時間軸上大大小小、形态各異的書院,會令人産生一種特别的觸動。

來源│晶報APP

記者:李躍

攝影: 深圳報業集團資料圖(署名除外)

編輯:李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