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響中國】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者的素養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網
【理響中國】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者的素養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當代中國正經曆着大陸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着人類曆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将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産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産生思想的時代。”這深刻表明了理論的重要性與理論産生的時代必然性,是對理論工作者的巨大激勵。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立足于人類實踐創新,不斷與時俱進,在中國文藝實踐中發揮着重要的理論闡釋和思想引領作用,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發展。在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者要實作理論的價值、發揮理論的功能,需要具備四種基本素養。

  第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者需要具備對理論的執着和熱情。

  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王國維論述治學的三重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學習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同樣要有這三種境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既涉及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命題,也涉及普遍的哲學概念、範疇與思想,需要研究者深入辨析,洞察理論的原點、内在體系以及邏輯演變規律。馬克思和恩格斯皆是卓越的理論家和哲學家,他們與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等的古希臘哲學,康德、黑格爾等的德國古典哲學,亞當·斯密、李嘉圖等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以及聖西門、傅立葉等的法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密切對話,辨析他們哲學思想的價值和缺陷,進而建立起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部分,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基礎的。

  20世紀湧現的一大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諸如列甯、毛澤東、盧卡奇、阿多諾、哈貝馬斯等,無不對理論有着濃厚的興緻,他們既是哲學家也是文藝理論家,他們結合現代社會實踐與文藝活動,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與現代新理論激烈交鋒,對文藝理論的基本命題進行創造性探索,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豐碩成果。列甯的“反映”、毛澤東的“沖突論”、盧卡奇的“物化”、阿多諾的“文化工業”、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等概念,都呈現出關鍵概念的原創性和理論範疇的普遍闡釋力,彰顯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強大生命力。新時代給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者不僅要建構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而且要有效地闡釋文藝實踐活動,在與世界理論的對話中展示中國理論的力量和有效性,實作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新飛躍。

  第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者需要有完善的知識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随着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知識體系是一個學科構成的關鍵概念、重要範疇和主要架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是一個複雜的知識體系,是科學地整體性闡釋文藝活動的理論體系。它既有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來源,也是馬克思之後的文藝理論家加以系統闡釋與建構的結果。伊格爾頓在他和米爾恩1996年主編的《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中提出了人類學批評、政治批評、意識形态批評、經濟批評四種批評模式。馮憲光在《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本體論形态問題》中認為,這四種批評模式建構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知識體系。

  事實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還包括許多知識問題,可以歸納為六種基本知識形态。一是實踐美學。《巴黎手稿》《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德意志意識形态》《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實踐論》等著述折射出,實踐是了解文藝的根本範疇。二是現實主義理論。文藝是社會現實的反映,這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形成的文藝理論觀。三是文藝現代性理論。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現代性進行了激烈批判,并辯證地汲取其合理因素,形成了新的現代性理論。文藝現代性既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問題,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重要内容。中國式現代化命題則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先鋒理論與知識範式。四是文藝符号學。馬克思和恩格斯對語言、形式、結構、話語進行了思考,奠定了語言符号的曆史唯物主義基礎。這激發了毛澤東對形式主義的尖銳批判、對民族形式的辯證審視以及對語言表達的鮮明強調。五是文體理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關注總體意義上的文體,立足于媒介、形式、内容、曆史、意識形态等元素的整體視野,形成了對文體存在方式的内在性審美了解、曆史社會根源和政治意識形态的系統認知,建構了文體社會學的知識體系。六是文化理論。這既涉及馬克思主義的文化革命理論、文化意識形态、文化政治等命題,還涉及大衆文化、文化政策、民間文化等内容,是當代馬克思主義文化轉向的重要次元。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以六種主要的知識形态構成了複雜的知識網絡,既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知識原創性,又展現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現代最新知識體系的對話。在新時代,研究者需要不斷完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知識體系,立足于實踐不斷創新知識結構,提出具有闡釋力的原創性話語,建構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知識體系。

  第三,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者需要具備全球文明的視野。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發表了題為《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的主旨講話,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程序、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确指出,“我們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具有全球文明視野的典範。在《共産黨宣言》中,他們尖銳地批判了資産階級所建構的世界文明模式,認為資産階級通過交通和資本的力量“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他們按照資産者的面貌創造一個全球世界,“使未開化的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産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于西方”。與之不同,馬克思和恩格斯主張每個人自由發展的共産主義文明。馬克思提出了基于民族發展的世界文學概念:“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産是如此,精神的生産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産品成了公共的财産。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者要具備全球文明視野,不僅要有中國文學的基礎知識,也要關注歐美文學、俄蘇文學與東歐文學、亞洲文學與非洲文學,不斷探尋世界文學共同體的可能性基礎,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從世界文藝研究中彰顯全人類共同價值。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者需要以全球視野關注人類文明史、世界形勢、世界文藝活動和最新理論思想。隻有具備全球文明的視野,才能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

  第四,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者需要具備豐富的審美經驗積澱。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是立足于文藝實踐的創新理論,這要求研究者需要具備豐富的審美經驗,從審美經驗中凝練問題、檢驗理論的有效性,實作理論創新。閱讀馬克思的理論著作,我們能夠感受到理論的審美性,這與馬克思的文學創作經驗和審美閱讀體驗相關聯。據法國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拉法格回憶,馬克思“能背誦海涅和歌德的許多詩句,并且常在談話中引用他們的句子;他經常研讀詩人們的著作,從整個歐洲文學中挑選詩人,他每年總要重讀一遍埃斯庫羅斯的希臘原文作品,把這位作家和莎士比亞當作人類兩個最偉大的戲劇天才。他特别熱愛莎士比亞,曾經專門研究過他的著作,連莎士比亞劇中最不惹人注意的人物他都熟悉”。

  做好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要熱愛文藝,深入體悟文藝之微妙。否則,文藝理論将成為沒有文學的理論,理論也将因為缺乏審美積澱而成為純理論,導緻理論本身的異化與枯竭。毛澤東的文藝思想在世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具有突出地位,這與他卓越的詩詞創作經驗與文學欣賞經驗的積澱密不可分。他是理論家兼文學家身份的統一,是中國傳統文學批評家兼創作家模式的傳承與創新。青年盧卡奇以易蔔生為楷模,立志成為一名劇作家,他組織過塔利亞劇社,排演戲劇。盧卡奇的一生沉浸于多種文藝審美經驗之中,即便對于他反對的現代主義文學,諸如喬伊斯的《尤利西斯》,他也有入木三分的洞察,其對意識流文學蒙太奇特性的了解,至今仍然是有啟發性的。

  在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者需要繼承馬克思所開創的理論道路,融入人類豐富的文藝審美活動之中,積澱審美體驗。研究者不僅要吸收人類曆史上的文藝審美經驗,而且要融入最新的文藝審美實踐,特别是數字化、網絡化的文藝經驗,與新時代、新經驗同行。隻有如此,才能建構起具有文學性的文學理論,具有藝術性的藝術理論,具有鮮活時代性的新理論。也正是在這種理論建構中,研究者成為感性與理性的主體,實作理論的創造以及自身價值追求的充實,成為知行合一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同時,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要回應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這需要研究者具備豐富的理論素養,以對理論的執着和熱情,完善知識體系,胸懷全球文明的視野,積澱豐富的審美經驗,建構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理論。

  (作者系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黨委書記)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4年4月23日第2878期 作者:傅其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