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多少孩子!分床睡,到底最好是幾歲?

作者:諾媽家有男寶

不久前遇到一個媽媽,聊起孩子的分房問題,她無比苦惱:兒子已經是一年級的小朋友了,每天晚上還跟爸爸媽媽擠一張床。

這些年,媽媽數次嘗試分床分房,均以失敗告終。

孩子四五歲的時候,嘗試“分床”,在大床邊上安了個小床。孩子睡前好端端的,但半夜就會神不知鬼不覺“滾”到大床。

媽媽一覺醒來,常常發現孩子抱着小被子縮在大床的一個角落。擔心孩子會掉下床摔傷,“分床睡”告一段落。

孩子讀國小前,嘗試“分房”。對孩子的說服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也不少。孩子的确分房睡了,但分得“死去活來”,每晚臨睡前一把鼻涕一把淚,哭得斷人心腸。

這一次,夫妻倆态度堅決。幾番折騰,孩子也看出端倪,不得已接納了必須“分房睡”的現實,但半夜裡常常噩夢驚醒,大哭大叫。

孩子睡不好,大人睡不好,“分房睡”又告敗,孩子卷着鋪蓋重新擠回大床。

為此,媽媽疑惑又苦惱,都說孩子應該“3歲分床、5歲分房”,可看孩子這個樣子,分房到底該不該,對不對?到底什麼時候“分”才好?

01

“分房”失敗原因在哪裡?

無獨有偶,我也是兒子,真正分房是在孩子國小二年級時。這位媽媽經曆過的遭遇,我一樣經曆過。

回過頭來看“分房”失敗原因,我覺得取決于父母的價值觀念——

你到底是期望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性?還是更看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

分房順利的孩子,家長大多從一開始就采取“硬”措施。譬如我的閨蜜,我的親戚,他們在照料孩子成長過程中,自從孩子生下後,從來都是獨自睡小床,無論什麼原因都沒有和大人睡在一起過。

是以,分房困難,對他們家的孩子而言,是不存在的。

我記得當初分房失敗咨詢閨蜜,她表示不解:“很順利了啊,孩子第一晚在自己小房間就睡得很好。”

殊不知,從小習慣了獨立睡覺的孩子,早已在心理上擺脫了依賴,從分床到分房,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但反觀分房路上磕磕絆絆的家庭,大多父母本身就猶猶豫豫。

譬如我自己,孩子出生前,聽從友人建議,為未來的分房問題考慮,于是購置小床。

一開始,堅定執行“獨立政策”,把孩子安置在小床上。然而,孩子睡小床,顯得費勁,一是放下的時候孩子容易驚醒,二是孩子獨自在小床睡覺不踏實,時不時哼哼唧唧,令人挂心。

不忍心,也出于擔心,同時為了友善照顧,于是将孩子從小床抱到大床。自從,“分床路”埋下隐雷:習慣了與大人一起睡的孩子,哪裡還願意獨自面對黑夜?孩子在大床睡得如此香甜,小床也自此成為擺設。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多少孩子!分床睡,到底最好是幾歲?

到了約定俗成的“3歲分床、5歲分房”階段,家長開始蠢蠢欲動想要孩子獨立,可孩子早已不是原來的孩子,他們留戀睡在家長身邊的溫暖與安心,怎還能如家長的意願,乖乖獨自睡一個房間?

家長不舍得,又期待孩子突然獨立,這本身就是一個沖突。“分房睡”成為父母孩子之間的拉鋸戰,最終也隻能看誰的執念戰勝了誰。

但,敗下陣來的往往是家長,原因還是一個:不忍心。

02

“分房”早晚,影響有哪些?

孩子分房太早,會不會缺少安全感?

孩子分房太晚,會不會缺乏獨立性?

《法伯睡眠寶典:如何順利解決孩子的睡眠問題》作者研究兒童睡眠障礙20餘年,得出結論:兒童既不會因為獨自入睡或兄弟姐妹一起睡而變得沒有安全感,同時,孩子也不會因為跟父母一起睡,而變得缺乏獨立性與自理能力。

而另一項來自華威大學和布裡斯托大學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從出生就與父母同睡,那麼在分床或分房的時候,需要父母付出更大的耐心和愛心。

說到底,選擇雖然沒有對錯,但凡事有利弊之分。

家長在充分了解孩子“過早分”和“過晚分”帶來的優劣勢,堅定自己的價值觀,從一開始就落實到養育中,那麼未來面臨“分房”問題時,就不會患得又患失。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多少孩子!分床睡,到底最好是幾歲?

孩子初生前期,他們與人建立依戀關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皮膚接觸”。時不時抱抱孩子、親親孩子,孩子在父母身上找到熟悉的氣息,自然會和父母親近。特别是在晚上睡覺時,孩子能聞着媽媽的氣息,觸碰着媽媽的身體入睡,驚醒時會得到媽媽的安撫,這會讓孩子睡得更安心,無形中培養的是安全感。

獨自睡覺的孩子,孩子雖然習慣了自己睡,但他們并沒有發展出獨立睡覺的能力,隻是從一開始被動接受獨立睡現實,孩子難免會在睡眠過程中出現各種不适反應,睡得驚醒,睡得不踏實。而依偎在媽媽身邊的孩子,相對睡得更香甜。

若是處在寶寶還要夜奶的階段,孩子與父母一起睡,媽媽相對更省心。

即便如此,但分房太晚也不好。

孩子依賴成習慣,難免心智脆弱、無法發展出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此同時,孩子依賴性太強,夫妻難免被迫分床,時間久了,容易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好的家庭關系,夫妻關系應該排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親子關系。

03

“分房”時機,有哪些信号?

那麼,孩子到底什麼時候适合分房呢?

理論上其實并沒有标準的分房睡年齡,但心理學普遍認為:和孩子分床分房,最晚不要超過歲。

雖然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但在“分房睡”的問題上,家長仔細觀察,還是能夠在孩子身上找到一些“信号”的。

回顧我家兒子的分房期,差不多就在8歲,也就是孩子讀二年級的時候。借着偶爾的契機,一次性分房成功。

事件起因是班主任老師摸排班上孩子入睡時間,兒子明顯拖後腿,其中有很大原因在于“爸爸影響了他”。

借機行事,借題發揮,當晚兒子被我“趕”到了自己的小房間,孩子老老實實睡小房間,沒有争議。

那一晚,我睡得提心吊膽,怕孩子百般不适應,但事實證明:都是多餘的。

孩子一覺睡到天亮,非常踏實。第二天早上問他一個人睡感覺如何,他回答:還行。

就這樣,沒有陣痛,兒子實作了“分房睡”。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多少孩子!分床睡,到底最好是幾歲?

孩子身上,會有哪些“信号”呢?

釋放“獨立”信号

随着孩子慢慢長大,孩子的生活社交圈越來越寬。特别是讀國小以後,家長能夠明顯感覺到,孩子不像以前那樣粘着父母了。他們更願意找小夥伴玩,他們更願意獨自嘗試做一些事情,這就是孩子身上釋放的“獨立”信号,這份“獨立”精神,是可以被遷移到“分房睡”的。

如果家長與孩子交流“分房”問題,孩子不抵觸,不抗拒,甚至願意“嘗試”,這就是個良好的信号。

能夠自己入睡

如果孩子睡父母房間,入睡前不再需要父母守在一旁哄睡,那說明,孩子已經發展了獨立睡覺的能力。家長可以引導一下,或許就能成功“分房”。

想要獨處空間

當孩子擁有了想要獨屬于自己的空間意識時,比如有專屬的小房間可以玩耍、活動,這其實說明孩子的獨立空間意識已經加強。給孩子布置一個他喜歡的房間,分房的問題,或由此順利解決。

模拟獨自睡覺

在多子女家庭裡面,哥哥姐姐會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若孩子對哥哥姐姐能夠自己睡無比崇拜,并想要模仿,家長不妨趁熱打鐵,幫助孩子實作獨自睡的願望。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多少孩子!分床睡,到底最好是幾歲?

雖然每個孩子情況不一,但分床睡、分房睡是每個孩子遲早都會接納的事,家長可以期待,可以規劃,但切勿憂慮。

秉承順其自然的原則,在具體問題迎面的時候,結合孩子特性,具體分析,給予鼓勵和幫助,好比孩子學走路,孩子自然也能學會“分房睡”。

我是諾媽,家有男寶,緻力于親子成長研究,為父母們提供有價值的育兒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