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網際網路30歲啦!尋找它的起點

作者:休閑荒野
中國網際網路30歲啦!尋找它的起點

中國海底光纜從這裡起步

作者/ IT時報記者 錢立富

編輯/ 錢立富 孫妍

中國網際網路迎來了30周歲生日!1994年4月20日,中國開通64K國際專線,與國際網際網路接軌,從此中國在國際上正式被承認為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國家。

30年時間,網際網路幾乎改寫了一切,無論是經濟脈動還是社會生活。而網際網路的繁榮發展,離不開一位“幕後英雄”,這就是隐藏于海底深處的光纜,承載着全球約99%的洲際通信資料流量,使得跨洋通信轉瞬實作。沒有海底光纜,網際網路隻是一個區域網路,世界各地的人們無法緊密連接配接在一起。

1993年12月15日,中日海底光纜正式開通并投入使用,這是大陸第一條通向世界的大容量海底通信光纜,為後續大陸接入國際網際網路提供了通道。與大陸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相映襯的是,30年來,大陸海底光纜的通信能力和建設能力都有着巨大躍升,同時也在見證着一個快速發展的中國。

從“羊腸小道”到通達全球

中日海底光纜從中國上海南彙至日本九州宮崎,距離長達1252公裡,是1990年大陸郵電部電信總局、日本KDD公司和美國AT&T三方簽約共同建設的國際通信工程。曆經兩年8個月建設後,于1993年12月15日正式建成并投入營運。

中國海底光纜之路,由此起步。

中國網際網路30歲啦!尋找它的起點

中日海底光纜是一條極其重要的國際通信線路,它不但連接配接中日兩國間的通信,而且直接通過太平洋光纜系統與世界各地溝通,主要用于中國、日本和美國間的國際長途電話業務和數字電路業務。

當時國際通信以話音為主,海纜容量也是以通話線路多少進行衡量,中日海底光纜的總容量為7560條通話線路(約560Mbps),是1976年10月開通的中日海底同軸電纜(容量為480路)的15倍以上。中日海底光纜的開通,使得當時中國國際通信能力增長80%以上,為促進上海經濟振興和加速浦東開發開放創造了良好條件。

如同移動通信經曆從2G、3G向4G、5G疊代更新一般,30年來海底光纜的通信能力也在飛速提升。1993年開通的中日海底光纜傳輸容量僅為560Mbps,而2018年建成投産的新跨太平洋海纜NCP設計傳輸容量超過60Tbps,是前者的11萬倍。

中國網際網路30歲啦!尋找它的起點

通信技術演進永無止境,海纜系統也是如此。中國海底電纜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進階工程師陳亮介紹,目前随着波分複用和空分複用技術的發展,海纜傳輸系統單波長速率不斷在提升。“現在,海纜傳輸容量達到了數百Tbps的水準。如果仍以語音通話路數作參照比較,100Tbps容量就可以供大約28億人同時通話,而當國中日海底光纜僅可容納約1萬5千人同時通話。”他說道。從1.5萬到28億甚至更高,可見海底光纜通信能力提升之快速。

在通信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時,大陸海底光纜數量也在不斷增多。截至2023年底,大陸共參與建設24個國際海纜系統,投資建設的現役國際及港澳台通信海纜共17條,購置或租用了30餘條國際海纜,建設境外通信網絡節點230多個,國際通信網絡可直達或轉接至全球任何方向,真正實作全球互聯。

從“手拉肩扛”到水下機器人

時至今日,刊登在第1000期《上海電信》報上的一張老照片仍令人動容。

照片真實記錄了31年前中日海底光纜建設時的場景:數百人站在海岸灘塗的淤泥中,頭頂着烈日,手拉肩扛,将海纜一點點拉向岸邊接頭點。

中國網際網路30歲啦!尋找它的起點

31年前中日海底光纜建設時,缺乏先進施工裝置,數百人隻能手拉肩扛,站在淤泥中将海纜拉向岸邊接頭點

當時因為灘塗上都是淤泥,布纜船在距離岸邊接頭點3公裡的地方擱淺,同時由于缺乏先進的施工機械裝置,隻能采取了“土辦法”,靠人海戰術将海纜拖回岸邊,經過20個小時的艱苦奮戰,終于獲得成功。當時,《上海電信》報的報道記載:“為了助勁,他們喊起了号子,這支隊伍中,有鬓發斑白的上司,有身子單薄的機關幹部,更有船員和工程隊的隊員們……”

苦幹實幹的精神一直激勵着海纜建設者,但是手拉肩扛的場景已經成為過去。如今,大陸的海纜建設能力和水準得到極大提升,機械化、自動化甚至智能化作業,已經成為主流。

中國網際網路30歲啦!尋找它的起點

“現在光纜在岸灘登陸時,不會再‘手拉肩扛’,而是通過機械化牽引方式進行,有時甚至采用水下定向鑽孔的方式進行登陸布纜”。陳亮說道。

中國海底電纜建設有限公司内展示着的領航者水下機器人,就是近年來大陸海纜建設水準快速提升的縮影。領航者水下機器人是近幾年自主研發并投入使用的海纜施工尖端裝置,已經裝配到“天翼海工”海纜施工船上,解決了該領域“卡脖子”難題。到達海底後,領航者水下機器人能夠自動搜尋到海纜,然後放下沖埋刀等進行挖溝作業,它還配置了機械手、液壓鉗,可以完成濕插拔等精細作業,也能在水下對海纜進行切割,以便進行海纜修複。

中國網際網路30歲啦!尋找它的起點

如今,領航者水下機器人投入使用,這是中國電信自主研發的海纜施工尖端裝置,解決了“卡脖子”難題

硬裝備、硬實力提升的同時,施工團隊的戰鬥力也在不斷提升,推動大陸海纜通信建設水準整體躍升。“最早,海纜建設基本依賴國外海纜總承包商。而現在,國内基礎電信企業已經作為亞太區域的主導方開展國際海纜建設的全流程工作。國内通信廠商也在光纖傳輸裝置、海纜專用裝置、光纖光纜生産制造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參與到國際項目的競争和實施中。”陳亮說道。同時他表示,仍需不斷加大海纜領域自主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加強海纜船舶配備,提升海纜維護保障水準,保障國家海洋資訊通信與資料安全。

從羨慕到自豪

中國電信是大陸海纜行業的創始者,中國海底電纜建設有限公司是中國電信全資控股子公司,在海纜建設、維護、設計咨詢等方面處于國内領先地位。作為從事海纜建設近30年時間的一名“老海纜人”,陳亮對于大陸海纜通信能力和建設水準提升有着最切身的體會。

中國網際網路30歲啦!尋找它的起點

1999年,陳亮參加了大陸第一條通往東南亞、中東和歐洲方向的亞歐3号國際海底光纜上海段的海上施工。當時,英國大型海纜施工船曆時45天完成上海至日本沖繩方向700多公裡的海上施工。看着國外施工船上的先進裝備以及展現出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流程,陳亮既羨慕又感慨。

20年後,在建設新跨太平洋(NCP)國際海底光纜工程時,他和同僚們站在自己的施工船上,利用自有先進裝備進行海纜鋪設施工,心中的自豪,無以言表。現在,作業裝備、施工船隻的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作業區域從近海走向深遠海,第四代深遠海施工船也即将投建。

30年時間,大陸建設了越來越多海纜通達全球,實作世界互聯。對于使用者來說,卻是越來越“無感”,即使因為地震等原因造成部分海纜中斷,也不會影響使用者使用網際網路。随着海纜數量的增多,不同海纜之間互為備份,相應業務能夠進行瞬時倒換。

中國網際網路30歲啦!尋找它的起點

海底光纜已經成為全球資訊經濟的命脈,作為一名“老海纜人”,陳亮呼籲公衆在進行海洋開發和生産作業時,保護海纜安全,保障高品質的國際通信和網際網路服務的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