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4年聯考作文熱點專題解析(46)

作者:螞蟻

在第五章 1-10 (接上節)

觀點四:以了解包容文化困境

龍行龘龘——生僻字背後的文化突圍農曆龍年春節,龍年的第一句祝福語“龍行龘龘”火了!生僻字“龘”成為刷屏熱詞。

近年來,不少生僻字重新走入大衆視野,并被賦予新的含義,比如囧、叒(ruò)、叕(zhuó)、槑(méi)等,雖然在現代語境中的用法與原本意思相去甚遠,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網絡文化的參與和表達,确實激發出了生僻字的新的活力和生機。

2024年聯考作文熱點專題解析(46)

從大型晚會到主題展覽再到一些歌曲創作,生僻字的輻射範圍正不斷擴大,很多生僻字不再被冷眼相待。比如有些書畫展覽借用古字增添文化韻味,歌曲《生僻字》一度在網絡走紅,許慎《說文解字》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必讀書目……

生僻字煥發年輕光彩,成為傳統文化的鏡像、網絡時代的景觀。當然,我們在創新使用生僻字的過程中要對其保持敬畏,不能任意篡改,更不能濫用。

2024年聯考作文熱點專題解析(46)

也必須看到,生僻字的利用和普及還面臨一些現實困境和挑戰。一些生僻姓氏由于無法用電腦輸入,很多人被迫用其他字代替;一些古籍在電子化整理的過程中,可能存在錯寫、漏寫的風險;在對外交流過程中,很多生僻字可能在翻譯或表達時丢失了原本的意義……

随着時代的發展,一些生僻字可能不适合傳播,但我們應該多一點“學究氣”。生僻字不能遭遇冷眼,應該保障生僻字在傳播手段的不斷變遷中跟上時代,能夠使其在多元化的媒介管道中順暢流通,在新的文化土壤中紮根生長。

2024年聯考作文熱點專題解析(46)

主編評論:龘龘(dá)朋朋(lǎng),龍年成認字年,對于“龘”“朤”等字的走紅,一些人也表示了擔憂,這些煥發“第二春”的生僻字,是否會引來不必要的跟風模仿,進而為語言的規範使用帶來額外的工作量?

但事實上是,“龘”這個生僻字,不僅沒有勸退大衆,反而引起了大衆對生僻字的讨論熱潮。其實,對待語言的發展,我們還應以包容的心态來看待。

2024年聯考作文熱點專題解析(46)

“龘”字的“出圈”是語言豐富的展現。生僻漢字重獲新生,在現代社會被賦予新的語義,也讓我們看到了一條了解傳統、盤活文化的新路徑。作為流行元素,我們不用擔心生僻字會喧賓奪主。

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我們需要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對各種變化,就如除夕不放假,過年不放煙花。但面對傳統文化傳承和現代社會發展的沖突,我們也不能因為安全問題,或者其他原因,而放棄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因為沒有文化根基的國家是無法真正強大的。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沒有了靈魂的國家隻是一具空殼。爆竹聲聲除舊歲,是千百年來刻入華夏人骨子裡的儀式感;除夕與家人團聚,共度佳節,這不僅僅是一種習俗,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如何去平衡文化傳承和現代發展之間的沖突,才是值得我們考慮的問題。希望未來,傳統文化不丢失,社會發展也在進步,兩者能共存。

未完待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