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南海博物館看新展,讀懂南海窯與“海絲”的關系

作者:佛山新聞

繼廣州舉辦《從廣州出發——“南海I号”與海上絲綢之路》之後,佛山本土舉辦了一場反映南海窯與“海絲”主題的文博大展。4月22日,正在南海區博物館臨時展廳展出的展覽《源·流——宋代南海窯與海上絲綢之路》,以複原“南海I号”、南越國宮署遺址、南海窯——“三南”之間的聯系,嘗試在全球視野下重新審視南海窯作為世界貿易網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曆史價值。

來南海博物館看新展,讀懂南海窯與“海絲”的關系
來南海博物館看新展,讀懂南海窯與“海絲”的關系

曾經,南海窯中的奇石窯被歸入石灣窯系統。事實上,宋代南海窯是指以奇石窯和文頭嶺窯(古稱“官窯”)為代表,活躍于兩宋時期的南海區域内各窯址的統稱,與明清至近現代盛名的石灣窯有明顯的差別。宋代南海窯兼燒内銷外貿産品,内銷産品包括生活用具、随葬品、建築用瓦等,珠江三角洲地區多有出土,外銷器類包括各式盆、罐、執壺、軍持等,主要面向東南亞及印度洋沿岸國家。

2021年,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佛山市、南海區兩級相關文博機構,對南海奇石窯址、文頭嶺窯址開展區域性考古調查及搶救性考古發掘,清理出一大批與“南海 I号”高度一緻的印文、印花醬釉罐标本。結合前期考古調查資料,綜合運用類型學及科技考古方法,證明宋代沉船“南海I号”出水的部分醬釉大罐和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部分醬釉大罐産自南海窯。

此次展覽展出到6月2日結束,展品約190餘件(套),以2021年至2022年考古調查發掘出土文物為主,亦包含早年采集标本、考古發掘工具、相關政策檔案、文創産品等。展覽共分“重識:南海諸窯”“連接配接:‘三南’遺址的醬釉酒墱”“溯源:海絲視野下的‘南海符号’”“傳承:南海窯的保護與活化”四個單元。

來南海博物館看新展,讀懂南海窯與“海絲”的關系
來南海博物館看新展,讀懂南海窯與“海絲”的關系

執壺唐宋文頭嶺遺址出土。

來南海博物館看新展,讀懂南海窯與“海絲”的關系
來南海博物館看新展,讀懂南海窯與“海絲”的關系

上左一、下左一、下左二皆為“大吉”瓦當;上右一為草葉紋瓦當;下右一為團花紋瓦當。奇石窯遺迹出土。

來南海博物館看新展,讀懂南海窯與“海絲”的關系

左為宋代小罐,文頭嶺遺址出土。右為宋代帶耳小罐,奇石窯遺址出土。

展覽從南越國宮署遺址、宋代沉船“南海I号”上發現與南海窯典型産品高度一緻的醬釉四耳罐開始講起,以2021年至2022年考古調查階段性成果為主要内容,結合以往考古認識,全面還原南海窯的燒造工藝、産品類型、裝飾特點等基本概況,并以醬釉四耳罐(醬釉酒墱)為線索,複原“南海I号”、南越國宮署遺址、南海窯——“三南”之間的聯系,嘗試在全球視野下重新審視南海窯作為世界貿易網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曆史價值。

為了讓廣大觀衆更好地了解南海窯的故事,南海區博物館将于4月27日、5月12日、19日、26日,6月2日上午10:30,推出線下專題導賞活動,市民可随着講解員的介紹,了解宋代海上絲綢之路,探尋宋代南海窯的傳奇故事。

4月27日,5月25、26日(10:00-11:30),還将開展“探尋宋代南海窯業發展,體驗陶瓷制作拉坯技藝”宣教活動,讓市民在展覽中了解宋代南海窯業與海上絲綢之路,并輔之以陶瓷制作拉坯技藝體驗活動,加深大家對南海窯業的認識。報名方式詳見南海區博物館公衆号。

文、圖/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束維 通訊員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