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

作者:動物小百科top

農作物病蟲害種類繁多,影響深遠,并經常以災害形式爆發,給農作物帶來毀滅性損害,導緻重大的經濟損失。常見的農作物害蟲包括草地貪夜蛾、飛蝗、草地螟、黏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等等,它們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這些害蟲的危害性很高,在農業生産中備受關注。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

斑點燈籠蠅

其中,草地貪夜蛾、飛蝗、草地螟、黏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等蟲害是農民們需要時刻關注和防範的對象。這些害蟲會給農作物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和豐收。

1、草地貪夜蛾(能吃/能飛/能生/抗藥)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

草地貪夜蛾長期位居農業十大害蟲之首,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全球重要的農業害蟲之一。這種害蟲因其具有“行軍蟲”之稱号而聞名,具備多種可怕特性:既有吃食能力,又能飛行、繁殖迅速且對藥物具有抗性。每晚它們可以随着氣流遷徙100至500千米,甚至最遠可飛行1500千米;能夠在11℃至30℃的溫度下生存和繁殖;且能夠取食80多種植物,其中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等多種作物。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

自2016年首次入侵非洲以來,短短兩年時間,草地貪夜蛾已經迅速擴散至非洲44個國家,給該地區帶來約6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在進入中國後,草地貪夜蛾在國内四處肆虐,其遷飛擴散速度之快、危害範圍之廣以及後期防控難度之大,可謂近年來前所未有的嚴重情況。

2、飛蝗(分布廣/危害大/繁殖快)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

農作物害蟲中最著名的之一莫過于飛蝗,它們是全球分布最廣、危害最大的農作物害蟲之一。飛蝗常常在旱災期間大量爆發,能夠進行長距離遷徙。盡管飛蝗通常是獨居的,危害相對有限,但它們有時會改變生活習性,轉而喜歡群居。當大量飛蝗聚集并集體遷徙時,便形成了令人生畏的蝗災。一旦蝗災發生,成群的蝗蟲将吞食農田作物,導緻農産品遭受毀滅性的損害,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因糧食短缺而引發饑荒。

3、草地螟(集中危害/暴發性強/迅速擴散)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

草地螟是大陸著名的十大農作物害蟲之一,其突發性極強。這種害蟲具有較強的遷移能力,容易集中危害,表現出暴發性強和迅速擴散等特征。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呈現出間隔10至13年周期性爆發的規律。草地螟的危害範圍廣泛,據統計能夠危害35科200餘種植物,其中對玉米、豌豆、大豆、高粱、馬鈴薯、瓜類等作物影響較大。草地螟的危害症狀與蟲齡息息相關,特别是4至5齡的幼蟲為暴食期,它們能夠迅速将整片作物的葉片啃食殆盡,短時間内就能導緻嚴重的減産情況。

4、黏蟲(群聚性/遷飛性/雜食性/暴食性)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

農作物害蟲中,黏蟲可謂是其中之一的恐怖代表。作為一種多食性害蟲,它們廣泛攻擊着各類植物,據統計,它們能夠取食100餘種植物,尤其鐘情于攻擊禾大學植物,如麥類、水稻、谷子、玉米、高粱、糜子、甘蔗以及蘆葦等。其幼蟲喜歡以葉片為食,當發生嚴重時,可将葉片全部啃食幹淨,僅留下光稈。甚至更可怕的是,它們能夠咬斷抽出的麥穗,給莊稼造成嚴重的減産,甚至導緻絕收。

黏蟲的恐怖之處在于其群聚性、遷飛性、雜食性以及暴食性。這些特性使得它們成為全國性農業害蟲,一旦爆發,其對農作物的破壞可謂是毀天滅地。

5、稻飛虱(隐蔽性/暴發性/傳播病毒)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

稻飛虱是大陸農作物病蟲害大全中對水稻危害最大的品種之一,它是寄生在水稻莖稈部位的害蟲,主要吸食水稻汁液,導緻水稻植株出現黃葉,甚至枯株,穗期受害會影響抽穗及籽粒灌漿,出現空秕粒、癟粒。由于稻株密集、稻葉掩蓋,初期為害症狀不被人們所注意,當稻株受害嚴重時,葉片枯黃、稻株成團倒伏、呈火燒狀時,才明顯地顯示出受害症狀,但已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具有隐蔽性,暴發性和毀滅性的特點,可以造成減産,甚至絕收。

6、稻縱卷葉螟(遷飛性/繁殖快/耐藥性強)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

稻飛虱在中國農作物病蟲害中是對水稻危害程度最高的一種害蟲之一。這種害蟲寄生在水稻莖稈部位,主要吸食水稻植株的汁液,導緻葉片出現黃化甚至枯黃現象,嚴重時可能導緻枯死。如果在水稻穗期受害,會影響水稻抽穗和籽粒灌漿過程,造成空秕粒和癟粒等問題。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

稻飛虱的危害往往由于稻株生長密集、葉片茂盛,初期症狀不易察覺。隻有當葉子變得枯黃、稻株倒伏成團且表現出火燒狀時,人們才能清晰地觀察到受害症狀,此時往往已經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稻飛虱有着隐蔽性、暴發性和毀滅性的特征,能夠導緻水稻減産乃至絕收。

7、二化螟(食性雜/越冬場所多/轉株危害)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

農作物病蟲害中的二化螟是一種具有鑽蛀性的重要害蟲,主要危害水稻等禾大學作物。這種害蟲廣泛分布于亞歐大陸許多國家,在大陸被認為是對水稻危害最嚴重的常見害蟲之一。除了給水稻帶來危害外,二化螟也會攻擊茭白、玉米、高粱、粟、甘蔗等作物,以及野生植物如野茭白、稗草、白茅、蘆葦和荊三棱等。這種害蟲的幼蟲在冬季未成熟時期還能轉移到麥類、玉米、油菜、蠶豆等作物上為害。一般情況下,二化螟會導緻作物産量減少3%到5%,在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導緻産量減少超過三成。

8、小麥蚜蟲(傳播病毒/孤雌生殖)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

小麥蚜蟲是面食愛好者們最頭疼的害蟲之一,它是對小麥生長最具破壞性的第一害蟲。這種害蟲以成蟲和若蟲刺吸小麥莖葉和嫩穗的汁液為生,給小麥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在小麥生長的不同階段,它的危害表現也各不相同:在麥苗期,受害可導緻葉片發黃,影響正常生長,甚至導緻枯黃死亡;拔節至孕穗期,受害影響了正常的抽穗過程;到了後期,受害部位出現黃色小斑點,麥葉逐漸發黃,麥粒也無法充實,嚴重時麥穗幹枯無法結實,甚至整株小麥枯死。更可怕的是,小麥蚜蟲還會傳播病毒,引發病害,導緻嚴重減産。

而且,小麥蚜蟲在南方無越冬期的情況下,一年四季都會采用孤雌生殖的方式産卵,使其數量更加難以控制,給小麥種植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9、亞洲玉米螟(食性雜/發生規律複雜/天敵少)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

亞洲玉米螟廣泛分布于玉米産區,尤其是在黑龍江、遼甯、吉林、内蒙古等省份,其危害情況相當嚴重。而華北、黃淮、西南等地區也經常受到其侵襲。這種害蟲的幼蟲通常藏身于玉米心葉、未抽出的雄穗和腋芽中。一旦心葉受到侵害,新長出的葉片上就會留下整齊的孔洞。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

随着幼蟲的成長,它們會蛀入莖稈和穗部,導緻折莖、折穗等問題,嚴重影響玉米的授粉、水分和營養物質的運輸。此外,亞洲玉米螟的食性相當廣泛,不僅限于玉米,還會危害高粱、谷子、馬鈴薯、向日葵、大麻、蠶豆、菜豆等多種作物。

10、蔬菜薊馬(為害範圍廣/隐蔽性強/繁殖快/易産生抗藥性)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

常見的農作物害蟲之一是蔬菜薊馬,它們是一類以吸食植物汁液為生的昆蟲。薊馬不僅會利用其锉吸式口器危害植物的新梢、新葉、嫩芽、嫩莖、花和幼果等嫩嫩組織,還能傳播植物病毒,導緻葉片斑點皺縮、花瓣斑駁、果實畸形等問題,進而導緻蔬菜産量和品質下降。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

薊馬的害範圍非常廣泛,它們不分晝夜地活躍于露天作物和大棚作物之間。尤其是在花期盛開時,薊馬更傾向于侵害花朵,導緻受害的花朵提前脫落,或者造成果實畸形,影響了坐果率。一旦進入高發期,防治薊馬的難度逐漸增大。是以,農戶們應該密切觀察作物,一旦發現薊馬的存在,就要及時采取防治措施,以免損失加重。

  • 其他常見農作物病蟲害:
  • 麥蚜、麥紅蜘蛛、瓜亮薊馬、非洲蝼蛄、豌豆彩潛蠅、柑橘大實蠅、斜紋夜蛾、小地老虎、紅圓蚧殼蟲、紅蜘蛛、桃蚜、棉紅鈴、米蛾、白粉虱、星天牛、褐飛虱、菜粉蝶、尺蠖、負泥蟲、葉蟬、木虱、綠盲蝽、介殼蟲、紋白蝶等……
十大農作物害蟲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