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跨越山海同行 共赴開放之約

作者:中國—東盟博覽會
跨越山海同行 共赴開放之約
跨越山海同行 共赴開放之約

【原标題】

跨越山海同行 共赴開放之約

——中馬“兩國雙園”十二年開發建設掠影

跨越山海同行 共赴開放之約

馬來西亞關丹港新深水碼頭。

跨越山海同行 共赴開放之約

馬中關丹産業園區大門。

跨越山海同行 共赴開放之約

中馬欽州産業園區标志性建築“中馬友誼之門”。

跨越山海同行 共赴開放之約

位于中馬欽州産業園區的馬來西亞闵和糧油産業基地項目一期效果圖。

跨越山海同行 共赴開放之約

在中馬金谷燕燕窩生産線,勞工正在對進口自馬來西亞的毛燕進行挑毛除雜。

跨越山海同行 共赴開放之約

馬中關丹産業園區聯合鋼鐵廠全貌。

跨越山海同行 共赴開放之約

位于中馬欽州産業園區的川桂國際産能合作産業園。

跨越山海同行 共赴開放之約

中馬欽州産業園區局部航拍圖。

在中國北部灣畔,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國際合作高地——中馬欽州産業園區正昂首闊步,快速發展。

在馬來西亞東海岸,一個發展迅速的現代化國際合作園區——馬中關丹産業園區正蹄疾步穩,加速崛起。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作為中馬兩國投資合作旗艦項目,中馬“兩國雙園”在兩國上司人的關心支援和持續推動下,跨越山海而來,攜手同行十二載,共赴開放之約,合作共建碩果累累。如今,中馬“兩國雙園”面貌日新月異,産業體系日臻完善,友誼之花并蒂齊開,開放發展的康莊大道越走越寬闊,成為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建構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典範,托舉起兩國人民往來交流的獲得感、幸福感。

關聯更新 “雙園”建設日新月異

4月16日,暖陽普照在馬來西亞東海岸最大的港口關丹港碼頭。海面波光粼粼,一艘裝載着榴蓮等貨物的萬噸巨輪鳴笛起航,穿越南海,向大陸北部灣港欽州港進發。這條2023年4月7日正式開通的“關丹港—北部灣港—川渝”多式聯運航線,打通了中馬“兩國雙園”海上物流運輸通道,為“雙園”跨境産能合作提供了物流運輸保障。“來自馬來西亞的貨物從關丹港上船,經過3日的航程抵達廣西北部灣港欽州港,再搭乘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可快速運抵大陸中西部地區的10餘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廣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蘇颋說。

這是中馬“兩國雙園”合作建設成果之一。12年來,在中馬“兩國雙園”結對合作機制下,“雙園”一步步從荒地蛻變為現代化國際園區,建設不斷更新發展,産業互聯、設施互通、政策互惠等力度持續提升,成為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發展新高地。

走進中馬欽州産業園區,中馬國際科技園、燕窩加工貿易基地、川桂國際産能合作産業園等富有設計感的高樓拔地而起,恒逸、中偉等百億元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建設,開足馬力忙生産,彰顯出現代化産業新城的強勁發展勢頭。

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管委會副主任左孔天介紹,經過12年開發建設,中馬欽州産業園區已從早期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轉入産業項目加快引進和發展階段,特别是2019年8月以來,國務院準許設立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中馬欽州産業園區納入廣西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範疇,與欽州保稅港區、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實作“三區統籌”,園區高品質發展步入快車道,形成生物醫藥、電子資訊、新能源新材料和棕榈油、燕窩、榴蓮等東盟特色産品加工貿易為主的産業叢集,在全國230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排第83名,跻身全國百強。目前,園區簽約落戶實體項目249個,固定資産投資累計295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累計351.9億元,實際使用外資累計8.2億美元。

隔海相望,水天一色。作為中馬欽州産業園區的“姊妹園”,馬中關丹産業園區立足中國和東盟,面向亞太地區,重點發展鋼鐵及有色金屬、機械裝備制造、可再生能源、加工貿易和現代物流等産業。如今,園區基礎建設全面鋪開,項目招商不斷取得新成果。其中,首個入駐馬中關丹産業園區的年産350萬噸聯合鋼鐵廠項目總投資約14億美元,其生産的H型鋼填補整個東盟地區的H型鋼生産線空白,帶動馬來西亞鋼鐵工業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成為“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示範性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中的馬中關丹國際物流園,由中國港灣、馬來西亞IJM集團和北部灣港集團合作開發,将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東南亞市場物流新節點。

據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正國介紹,截至今年4月,馬中關丹産業園區已完成土地開發約10平方公裡,入園項目13個,協定總投資約460億元,累計完成開發投資約15億元,産業投資120億元,工業總産值超600億元,帶動關丹港每年新增吞吐量超過1000萬噸。

協同并進 跨國産業鍊蓬勃發展

4月17日,在中馬欽州産業園區進口毛燕指定口岸查驗區,一批從馬來西亞進口的毛燕經海關人員查驗合格後,被運送至園區燕窩加工貿易基地内的多個工廠,進行标準化加工。在廣西中馬金谷燕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馬金谷燕”),30多名勞工在無塵工廠中的房間進行挑毛、定型、風幹等燕窩加工作業。“今年以來,我們進口毛燕800公斤,完成加工200多公斤。”廣西中馬投控産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慶輝說。

中馬“兩國雙園”合作啟動以來,中馬欽州産業園區深入推進與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優勢産業合作,将燕窩産業作為園區重點發展的國際産能合作項目予以積極推動,率先打造全國首個集毛燕進口、檢驗檢測、标準化加工、供應鍊金融、展覽展銷、産品溯源、技術研發、特色旅遊與燕窩交易于一體的燕窩全産業鍊、叢集式燕窩産業發展平台。目前,園區共有22家燕窩企業,園區燕窩産品進口額累計7.09億元,燕窩産業工業總産值累計3.16億元。

除了全國首條中國欽州—東盟燕窩跨境産業鍊,中國欽州—東盟棕榈油加工貿易産業鍊亦備受關注。園區積極對接馬來西亞棕榈油總署,與其簽署諒解備忘錄,推動棕榈油供應鍊産業鍊合作。總投資16.9億元的馬來西亞闵和糧油産業基地項目于2023年12月開工建設,将通過“國際棕榈油源頭進口+國内油脂、棕榈粕等大宗貿易”供應鍊體系,在園區投資建設倉儲油罐、深加工基地,建立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的棕榈油、棕榈粕進口、貿易及儲運轉口集散地。

4月15日,在位于中馬欽州産業園區的馬來西亞闵和糧油産業基地項目建設現場,強夯機、壓路機、挖掘機等裝置“火力全開”進行施工作業。“目前,場地強夯已經完成25%以上,預計5月開始油罐區施工,項目将于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馬來西亞闵和國際有限公司内審部總經理潘南達介紹。

目前,中馬欽州産業園區聚焦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已成功建構多條跨境産業鍊供應鍊。依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中馬“兩國雙園”合作,建構了以燕窩、榴蓮、棕榈油和再生鋁等産品為主的東盟特色産品加工貿易跨境産業鍊供應鍊;圍繞欽州國家級綠色石化基地,打造了中國欽州—印度尼西亞高端綠色化纖跨境産業鍊;依托園區新能源材料龍頭項目,建構中國欽州—文萊高端綠色化纖一體化、中國欽州—印度尼西亞新能源電池材料、中國欽州—澳洲新能源材料等RCEP成員國跨境産業鍊。

交流互通 中馬友誼之花并蒂齊開

3月26日至28日,來自中國、馬來西亞、越南、高棉、菲律賓等國的“Z世代”短視訊創作者,深入欽州參加“情系東盟 緣聚八桂”中國—東盟短視訊達人廣西采風活動,聚焦廣西“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的新作為、新成效,深入了解欽州推動高品質發展、高水準開放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體驗濱海運河之城欽州多姿多彩的文化魅力。

去年12月底,“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馬來西亞華裔青少年“運河向海”欽州營系列活動在欽州舉行,21名來自馬來西亞關丹中菁國民型華文學校二校華裔學生及教師相約欽州,“零距離”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共同寫下中馬文化交流的精彩篇章。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近年來,中馬兩國交流往來愈來愈頻繁,關系越來越密切,馬來西亞諺語“切水不斷”生動貼切形容了中馬友好關系。

中馬“兩國雙園”開發建設以來,欽州市和關丹市輪流舉辦“兩市雙日”活動,推動中馬“兩國雙園”從國家間合作向城市間合作延伸。中馬欽州産業園區與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建立合作交流機制,在中馬欽州産業園區共建中馬“兩國雙園”國際創新創業聯合孵化基地。

同時,中馬“兩國雙園”經貿往來愈加密切。2022年,成功舉辦馬來西亞—中國(廣西)投資論壇暨中馬“兩國雙園”建設10周年慶祝活動,線上觀看超過50萬人次,中馬雙方企業集中簽約11個項目、合同金額超20億元;舉辦第19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主題國招待會暨中馬“兩國雙園”建設10周年聯誼活動、中馬“兩國雙園”更新發展論壇及啟動儀式;與馬來西亞駐華機構協同舉辦國際水果及創意生活展、馬來西亞棕榈油産業發展高峰論壇、中國—馬來西亞企業投資與貿易對接會,簽訂意向投資項目金額超120億元。2023年,成功舉辦“投資中國年”(走進東盟)暨中馬“兩國雙園”—馬中關丹産業園十周年慶祝活動,并在第20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舉辦中國—東盟大宗商品交易創新發展論壇、中國—東盟大宗商品供應鍊展。

弄潮兒向濤頭立,風起正是揚帆時。展望未來,欽州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前沿,面向東盟,背靠西南,内外關聯東中西,必将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建構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随着中馬“兩國雙園”更新發展,中國欽州與馬來西亞關丹在經貿投資、國際産能、人文交流等領域共享合作機遇,合作成果豐碩,合作前景可期,雙方将共同譜寫國際交流合作發展新篇章。

(圖檔由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管委會和北部灣港集團融媒體中心提供)

跨越山海同行 共赴開放之約

報紙版面截圖

記者:勞幹瓊 黃海志

來源:廣西日報

跨越山海同行 共赴開放之約
跨越山海同行 共赴開放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