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格局待變!公募機構一季度規模排名揭曉(附全部排名)

格局待變!公募機構一季度規模排名揭曉(附全部排名)

凸顯公募機構實力的受托資産規模,新鮮出爐。

據據WIND資料終端,最新披露的2024年基金一季報的統計(截至4月22日晚9點整),最新公募非貨管理規模前十名的機構依次為: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嘉實基金、富國基金、招商基金、博時基金、南方基金、彙添富基金和鵬華基金。

對比2023年年末,前十名座次開始醞釀變化之“機”:手握大規模ETF的機構,規模逆勢增長,已經或即将攪動公募頭部陣營。

縱觀最新非貨規模變化,公募機構之間告别以往“同漲同跌”的命運,在今年“動蕩”的一季度出現了超預期的分化。

這背後,重點産品的布局思路與市場時點,均決定了公募版圖微妙的名次變化。

不經意間,今年一季度權益市場“見底企穩”之時,公募機構的“厮殺”也靜悄悄展開。

前十強“異動”頻頻

公募基金機構的前十強,是全行業最核心的投資力量。

根據WIND統計,截至今年3月31日第一至第十名依次為: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嘉實基金、富國基金、招商基金、博時基金、南方基金、彙添富基金和鵬華基金。

其中,嘉實基金,成為最大的“攪局者”。

2023年末,嘉實的非貨規模排名全行業第六,僅僅過了三個月,排名升至第四位。過往,前十強的排位甚少變化,變化的僅是各家規模數字。

嘉實基金的非貨規模環比增幅高達12%,其所超過的其他兩家均出現環比規模下降,可見競争的激烈程度!

除此之外,業内的頭牌易方達基金依然展現了雄厚實力,非貨規模回到萬億水準,并實作了13%的環比增幅,在前十名中增幅最高!

排名第二的華夏基金也實作了超過10%的環比規模增幅,非貨資産超過9000億大關,沖擊萬億水準的架勢明顯。

此外,南方基金也錄得了十分百分點的規模增幅。

整體來看,前十強中有三家機構環比規模下降,其餘七家的環比增幅差距不小,頭部陣營的競争态勢逐漸接近白熱化。

格局待變!公募機構一季度規模排名揭曉(附全部排名)

前二十“天翻地覆”

目光移至行業第11位-20位的非貨排名。

據WIND,最新座次依次為:工銀瑞信、華泰柏瑞、景順長城、國泰基金、華安基金、天弘基金、交銀施羅德、中銀基金、興全基金、永赢基金。

其中,五家實作環比增幅,剩下五家規模“下墜”。

憑借着手握業内第一大股票基金滬深300ETF,華泰柏瑞成為這個區間增幅最顯著的機構。與去年末相比增幅高達23%,排名從第18位迅速躍升至第12位。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華泰柏瑞的行業座次一直持續提升,均主要歸功于其王牌指數産品滬深300指數ETF。

複盤發現:去年二季度末這家公募規模在2400億元左右,到了今年一季度末的短短9個月時間,淨增加了超1000億元。

這再次凸顯了ETF産品在目前行業排名中的關鍵地位。

格局待變!公募機構一季度規模排名揭曉(附全部排名)

“腰部”陣營難于守規模

公募基金非貨排名第21位-30位的機構依次為:中歐基金、平安基金、銀華基金、建信基金、興業基金、大成基金、浦銀安盛基金、萬家基金、國壽安保基金、東方證券資管。

其中,上述十家機構中僅有三家機構實作環比規模上升,即平安基金、浦銀安盛和國壽安保。

公募基金非貨排名第31位-40位的機構依次為:國投瑞銀、中加基金、上銀基金、華寶基金、長城基金、民生加銀基金、中銀國際證券、華商基金、海富通基金、農銀彙理基金。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行業總計有45家公募的非貨規模超過千億元,與2023年末完全持平。

再來看另一個規模線——500億元大關。

資料顯示:最新非貨規模站上500億元的機構數量為69家,而去年末機構數量為67家。

格局待變!公募機構一季度規模排名揭曉(附全部排名)

ETF攪動“格局”

一個關鍵問題來了:什麼原因造成今年公募機構格局的分化?

畢竟,過往機構之間的規模變化,很多時候是“同向”——要麼同漲,要麼同跌,與市場行情有着密切的聯系。

2024年1月,權益市場出現超預期的震蕩态勢,之後2月出現指數型反彈,到了3月市場以穩為主,這期間市場起伏明顯加大。

資金追逐寬基指數基金,或是一個重要原因。

附下圖:2024年一季度末公募非貨規模

格局待變!公募機構一季度規模排名揭曉(附全部排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