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創新為“野田”增效 全力跑好農機賽道“第一棒”

近年來,内蒙古野田鐵牛農業裝備有限公司聚焦技術研發,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産品不斷疊代更新,全力跑好農機賽道“第一棒”。

用創新為“野田”增效 全力跑好農機賽道“第一棒”

在野田鐵牛的組裝工廠中的房間,勞工們正忙着組裝一排“高大威猛”的谷物聯合收割機,一台台谷物聯合收割機不斷做“加法”,從零件到半成品再逐漸成型。這些組裝好的谷物聯合收割機将發往俄羅斯。

用創新為“野田”增效 全力跑好農機賽道“第一棒”

内蒙古野田鐵牛農業裝備有限公司是集研發、制造、銷售農牧業機械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坐落于鄂溫克産業園,是山東天鵝棉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自落戶鄂溫克族自治旗以來,野田鐵牛公司憑借着技術革新和産品不斷疊代更新,在發展浪潮中穩步前行,目前已擁有成熟的加工體系,齊備的檢測手段,一流的專業團隊、穩定的供應鍊管道和強大的産品研發能力,近年來的經營資料呈逐年快速增長的态勢。

用創新為“野田”增效 全力跑好農機賽道“第一棒”
用創新為“野田”增效 全力跑好農機賽道“第一棒”

内蒙古野田鐵牛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玉剛說:“我們一直以研發為主,在2019年成功的研發了國内首台打包式采棉機,填補了國内空白,打破了國外的長期壟斷,從2020年開始,我們從事收割機的研發,通過兩年的研發,今年已經開始批量生産,前幾天,俄羅斯代表團來一次性定了50台機器。我們這幾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還是比較大的,2020年是5、600萬,去年研發投入達到了1600萬,今年可能要突破3000萬的研發投入,沒有好的産品、好的研發,整個企業是沒有未來的。”

用創新為“野田”增效 全力跑好農機賽道“第一棒”

野田鐵牛農業裝備有限公司以服務本地,輻射整個東北地區以及俄蒙的戰略發展思路進行産品開發,近三年來在總部農機研究開發部和鐵牛技術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合作開發了圓捆機、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機、三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機、六行谷物聯合收獲機、八行谷物聯合收獲機等新産品,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其中2022年研發成功的适合東北地區的大型籽粒收獲機,填補了呼倫貝爾地區乃至整個内蒙自治區大型自走式收獲機械的空白。

内蒙古野田鐵牛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玉剛說:我們的采棉機,現在市場上已經賣了600多台了,采棉機是400多萬一台,進口的彩棉機現在是710萬,我們隻賣到400多萬,為農戶節省了大量資金,農戶也得到了實惠,我們的銷量和收益也很不錯。就拿我們研發生産的收割機來說,去年在大楊樹,一天可以收割1200畝地,這是破紀錄的,使用效果很不錯,今年這個的訂單已經達到了150台。”

用創新為“野田”增效 全力跑好農機賽道“第一棒”

野田鐵牛乘勢而上,把握農機領域發展特點規律,增強創新自信,從實際出發,自主創新,緊緊圍繞科技創新這個核心,以研發攻關和成果轉化為重點,努力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

内蒙古野田鐵牛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玉剛表示:”我們研發的總體方向就是,填補國内外空白的一些産品。從今年來看,新産品的研發帶來的産值巨大,從三五千萬到去年的3.3個億,今年有可能還會更高,這些效益主要靠研發的新産品,不斷的在市場上獲得好的口碑,肯定也獲得好的銷量這一塊兒。 今年,我們的研發的重點有番茄收割機、大型收割機、鮮食玉米收割機甜菜收割機等,填補自治區和國内的空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野田鐵牛牢牢把握戰略方向,集中力量辦好創新研發這件大事,在野田的廣闊土地上,勇攀高峰,勢如鐵牛,為加快鄂溫克族自治旗新質生産力發展貢獻野田力量。

記者|邬姝然 包博

版面編輯|梁燕

責編|闫麗鑫

主編|樊華

監審|喬娜

總監制|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