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過去普高錄取不到50%無人抱怨,現在錄取50%卻被家長抵制?

前幾年,部分無良媒體惡意炒作中考分流,導緻很多愚夫愚婦以為中考分流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但其實,早在1980年代到現在,中考一直都是重要的分流工具。隻不過在過去沒有中考分流這個詞,而是叫考不上普高。當然,聯考分流叫做考不上大學。

為什麼過去普高錄取不到50%無人抱怨,現在錄取50%卻被家長抵制?

其實本專家很費解,對中考分流抱怨且撒潑的牲口家長是不是大多沒上過幾天學,否則也不至于不知道:普高始終不是義務教育,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将來也必然不是——因為即便高中納入義務教育,也必然存在職業高中這個組成部分,而不可能所有人都去讀普高。

但是問題來了:為什麼在過去普高錄取不到50%卻沒有讓抱怨,而現在錄取高達50%卻被家長抵制?

其實原因就在于:絕大多數當代家長都是愚昧的賭徒。

1、面對現實的老一代家長

最起碼對于70後和80後來說,這兩代人在上學的時候,升學率很低。甚至70後參加聯考的1990年代,幾乎每年聯考成績揭曉的時候,都有個别想不開的聯考考生選擇短見——要知道,那時候即便是大專可能也需要500分的成績才能去讀。1990年代的聯考和2020年代的聯考本質差別就是,那時候即便是學校裡的尖子生,也可能存在考不上大學的情況,而現在,即便是成績再壞的學渣,最差也能考個錄取分數不到200分的大專。

為什麼過去普高錄取不到50%無人抱怨,現在錄取50%卻被家長抵制?

當然說到這很多當代二本小牲口喜歡碰瓷1990年代的聯考考生,認為那個年代題目簡單。但是别忘了,不論是1994年的聯考還是2024年的聯考,不論題目怎麼變化,都是排位賽。是以,1994年能考上大專的,在學曆賽道都屬于排位靠前的,而2024年考上二本的,其實在排位方面都是盧瑟兒。這就是現實。

而70後和80後的家長也敢于面對現實:那就是自己的子女其實都是普通人,既然是普通人,就該斷絕妄念,接受現實。如果不能在學曆賽道取得較好的成績,那不如面對現實,選擇适合自己的賽道——比如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學個手藝或者直接做流水線。當然實際上,對于多數人來說,都面對百川歸海的尴尬——博士研究所學生混不好的,過了35歲,和國小沒讀完的,最終都是送外賣送快遞。雖然這話難聽,但現實就是這樣。

2、當代家長的妄念

當代家長主體來說是80後和90後。這部分家長的妄念在人類曆史上都是空前絕後的展現。而且,80後和90後這代人的學曆水準普遍在大專以上,但論到素質,卻不如60後70後,可見這代人大多數把書讀到了狗肚子裡。

比如當代家長最擅長的就是撒潑打滾+自我感動。

為什麼過去普高錄取不到50%無人抱怨,現在錄取50%卻被家長抵制?

比如有的家長反對中考分流,理由居然是:自己的子女努力學習、寒窗苦讀九年,怎麼就業不讓上普高——可話說,如果您子女寒窗苦讀、努力學習九年,排名還考不到前50%,這就說明您孩子的天賦實在不适合繼續上學。當然,如果您孩子是九年時間沒正經學習,想普高以後發奮圖強,那麼,我隻能說,您孩子都禍害國小和國中九年了,還要繼續禍害普高麼?

還有的二傻子家長表示,自己的子女哪怕聯考就考250分,他也認同,因為畢竟子女努力了——經過一番努力,才考到250?二傻子家長是不是對努力有什麼誤解?是不是把混日子也視為努力?

總之,當代反對中考分流,本質上就是出于我混蛋我有理的想法,本質上就是幻想通過碰瓷來謀取好處。是以,社會各界不能慣着這群畜生,要予以抵制,不能讓這群碰瓷的牲口陰謀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