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絮柳絮紛飛,氯雷他定登頂熱搜第一。
4月17日,“氯雷他定”登上新浪微網誌熱搜,與之同樣高讨論度的還有#楊絮#、#楊絮柳絮滿天飛#等話題。
01、飛絮高發期,抗過敏藥需求上漲
氯雷他定是一種用于治療過敏症狀的常用藥。為了緩解過敏症狀,近期成為不少網友的随身必備。
自3月中旬以來,大衆對過敏症狀相關治療用藥,需求量大幅上升。
在河南,每年四五月份,木棉、異木棉花絮迎風飛舞,對過敏人群“極不友好”。
這些飛絮看似浪漫,實則對過敏人群很不友好。特别是在太陽直曬、有風的時候,會形成比較集中的飄絮現象。
“四月飛雪”一糊臉,留給過敏人群的隻有鼻涕一把淚一把。
▲據說是一張過敏人士看完會鼻子發癢的圖
02、氯雷他定不能根除過敏原
此次氯雷他定登頂熱搜,在網友評論中可以發現,很多人有長期依賴抗組胺藥的情況。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長期使用抗組胺藥,有沒有副作用?有哪些注意事項?這要從抗組胺藥的原理說起——
過敏就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了,将來自外界的物質誤判為“有害物質”,此時,免疫系統會釋放一種叫“組胺”的物質,會與身體裡的組胺受體結合。是以,患者會同時或先後出現呼吸道、眼睛、皮膚等多種症狀。
以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為代表的H1抗組胺藥,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阻礙組胺和受體結合,讓組胺不能發揮作用的藥物。
是以,我們在吃了抗組胺藥後,會發現皮膚瘙癢、打噴嚏等症狀迅速緩解,是以抗組胺藥被許多過敏人士稱為“救命藥”。
但要提醒的是,H1抗組胺藥并不能根除過敏原,長期使用可能會導緻一些不良反應:
①一代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溴苯那敏)會引起嗜睡、疲勞、頭暈等不良反應;會産生抗膽堿作用,可能引起視力模糊、眼鼻口幹、尿潴留、便秘等,老年人與兒童慎用。
②代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鎮靜作用弱,不易導緻嗜睡,安全性較高;沒有明顯抗膽堿能不良反應,故沒有鎮咳功能。
③三代抗組胺藥(如鹽酸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抗過敏作用相對較強的毒副作用相對較少,部分藥物可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以及兒童。
用藥小結
1. 謹慎選擇藥物。抗組胺藥隻适合在醫生指導下,用于緩解過敏性疾病的症狀,尤其是妊娠期、哺乳期婦女以及老人、兒童,用藥需謹慎。
2. 注意用藥的時間和劑量,即使臨床上被認為非常安全的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一般也不宜連續服用超過一個月。由于存在用藥的個體差異,如果症狀沒有改善,不可擅自加大藥物劑量,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其他藥物或治療方式。
3. 服用抗組胺藥期間不能喝酒,否則會加重肝髒負擔,抑制中樞神經。
4. 不能在皮試之前服用,氯雷他定會阻止或降低皮試的陽性反應發生,影響結果。
5. 不與抗真菌藥物、大環内酯抗生素聯用,這兩類藥會導緻血液中氯雷他定含量增高,容易加重不良反應。
6. 在合理用藥的情況下,抗組胺藥的肝腎毒性非常小,但有文獻資料顯示,部分一、二代抗組胺藥可能有潛在的心髒毒性,雖比較罕見,但本身有心髒病或心血管風險的人,需長期使用抗組胺藥時要留意。
03、針對四類高發的過敏性疾病,實用“自救指南”
1、過敏性鼻炎
它是最常見的過敏疾病,南方地區多以室内塵螨、黴菌、動物皮毛等為主要過敏原,可常年發作;北方地區除了室内過敏原外,花粉過敏也比較多見。
此外,換季時空氣成分改變、氣壓變化,還會導緻氣道高反應性(俗稱“氣管過敏”)。
過敏性鼻炎可不隻是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涕、鼻塞這麼簡單,還可能誘發鼻窦炎、鼻息肉、分泌性中耳炎;重度過敏性鼻炎,若不積極治療,還可能引發哮喘,一旦急性發作會威脅生命。
如何應對?
①藥物治療。使用抗組胺藥物、糖皮質激素噴霧劑、抗白三烯藥物等來緩解症狀,但務必按照醫生的處方規範用藥。
②脫敏治療。又稱為免疫治療,可分為舌下含服和皮下注射兩種方式。但不是所有人都适用,目前主要針對過敏原為粉塵螨和(或)屋塵螨的等過敏原明确的患者。
③鼻腔沖洗。正常使用溫鹽水或生理鹽水進行鼻腔沖洗,能清除鼻腔内的過敏原和分泌物,緩解鼻塞和鼻癢。
④遠離過敏原。避免接觸花粉、動物皮毛等過敏原,定期開窗通風,勤洗勤換床單被褥,常晾曬床墊,定期清洗空調濾網。花粉飛舞時節減少戶外活動,外出時佩戴口罩,回家後及時更衣。
⑤增強免疫力。适當運動鍛煉,如遊泳、散步、慢跑和瑜伽等,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E等抗氧化物質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等症狀且反複發作,及時就醫并進行規範治療。
2、過敏性哮喘
過敏性哮喘發作前常有先兆症狀,如打噴嚏、流涕、咽癢、咳嗽、胸悶氣短等,如不及時處理,可出現氣促、喘鳴、呼吸困難,甚至有生命危險。
一旦哮喘發作,當務之急是脫離過敏環境,使用能迅速、有效緩解哮喘症狀的藥物。
如何應對?
目前廣泛使用的藥物是含有吸入糖皮質激素+長效β2受體激動劑的聯合制劑,通過吸入裝置控制病情。
如果是季節性哮喘發作的人,可咨詢專科醫生的建議,診斷是否可在高發季節前就開始持續規律用藥,直至度過高發季。
一旦哮喘發作,如果喘息較重,應坐位或半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用藥;如果是嚴重哮喘發作,出現呼吸困難、無法完整說完一句話、喘息聲音響亮、脈搏過快時,要及時送醫治療。
3、過敏性皮膚病
春季常見過敏性皮膚病主要有過敏性荨麻疹、接觸性皮炎、光敏性皮膚病、濕疹等。
如果發現身上長了大片的片狀風團,伴有明顯瘙癢、紅腫,就要警惕過敏性荨麻疹,過敏原可能來自感染、藥物、實物、昆蟲叮咬或接觸了某些過敏物品。一般以預防過敏原為主,同時采取糖皮質激素配合抗組胺類藥物進行治療。
如果接觸植物花粉、洗滌用品、護膚化妝品等出現了小丘疹、紅腫、紅斑、灼熱、水疱等,要警惕是接觸性皮炎。可在皮膚科醫生指導下使用糖皮質激素藥膏、抗炎止癢藥物、免疫抑制劑和光療等。
如何應對?
難治易複發的患者,還可通過斑貼試驗、抽血查變應原等方式明确過敏原,避免接觸。
春季注意對皮膚的保養,清潔、保濕、防曬是關鍵。當出現皮膚問題時,切忌亂用藥或使用偏方,勿抓撓或用熱水燙,應及時就醫。
急性發作期适當忌口,平時對于食物過敏原陽性檢測大于二級的食品應小心食用;規律作息,适當運動,舒緩壓力,對減少過敏的發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4、過敏性結膜炎
過敏高發期如果出現眼癢、頻繁揉眼、結膜充血發紅、頻繁流淚、有灼熱感、畏光、分泌物增加以及視力下降等症狀時,尤其是還伴有鼻腔過敏、皮膚過敏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以确定是否患有過敏性結膜炎。
如何應對?
對過敏性結膜炎的治療,可在醫生指導下采用抗組胺藥、抗過敏藥、抗生素等藥物治療,适當冷敷或用生理鹽水清洗眼睛,切勿揉眼。
反複發作的患者需明确并去除過敏原,常有植物花粉、塵螨、濕冷空氣、動物毛發等。
需要注意的是,過敏原還未得到确定時,也要先注意保持家居環境的清潔,減少與動物、花草接觸的機會,少吃海鮮等,盡可能地避開可能的過敏原,同時要鍛煉好身體,提高免疫力,以減輕過敏發作。
還可以如何防護?
戴口罩!穿長袖!
除了使用抗過敏的藥物,很多“資深患者”表示最好的應對方法,其實是戴好口罩。
醫生提醒:過敏性體質及患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哮喘的人群,最近一個月盡量減少戶外活動。若出門要盡量遠離有飛絮的地方,要戴好口罩、護目鏡,穿上長袖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