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宙六紀” 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質圖集正式釋出

作者:中國發展門戶網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王振紅)4月21日,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質圖集正式釋出,圖集包括《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集》和《1:250萬月球分幅地質圖集》(中英文版,含說明書)。其中《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集》包含《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1:250萬月球岩石類型分布圖》和《1:250萬月球構造綱要圖》,《1:250萬分幅地質圖集》包含30幅月球标準分幅地質圖。

“三宙六紀” 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質圖集正式釋出

月球地質圖。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供圖

1:250萬,填補在月球與地外行星地質圖編研空白

自上世紀60年代美國阿波羅計劃實施以來,國際和國内的月球探測和月球科學研究都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月球地質研究至今仍沿用阿波羅時期研制的月球地質圖,随着研究的深入,該月球地質圖已不能滿足未來的科研和月球探測需求。

從2012年起,在中國科學院“一三五”規劃項目、“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項目、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項目、國家自然基金委重大項目以及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等的支援下,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歐陽自遠院士和劉建忠研究員組織吉林大學、山東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是以及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機關的科學家和制圖人員,開展了1:250萬月球數字地質圖的研編。地質圖研編團隊基于月球起源和演化過程的整體性和規律性認識,以大陸嫦娥工程科學探測資料為基礎,同時參考國内外已有的探測資料和研究成果,通過對月球岩石建造、地質構造、時代等要素的研究和歸集,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月球地質編圖技術規範和标準,編制了1:250萬月球數字地質-構造系列圖件,是一份月球科學領域立典式綜合內建成果,不僅可以為探月工程科學目标制定和工程實施提供基礎資料和科學參考,也填補了大陸在月球與地外行星地質圖編研方面的空白,為月球起源和演化乃至太陽系演化的研究作出中國貢獻。

“三宙六紀” 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質圖集正式釋出

月球構造綱要圖。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供圖

“三宙六紀”,刻畫地質演化曆史

與阿波羅時期的月球地質圖相比,該系列圖基于月球動力學演化的規律,創造性建立了“三宙六紀”的月球地質年代劃分方案,更加客觀地刻畫月球的地質演化曆史;建立了以内、外動力地質演化為主線的月球構造和岩石類型分類體系,更清晰地表達了月球構造和岩石的演化特征;建構了月球撞擊盆地和盆地建造亞類的分類體系,建立了盆地演化序列,提出了盆地及亞類建造的識别标志等創新成果,建構了以内、外動力地質作用并重驅動的類地行星演化新架構。

“三宙六紀” 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質圖集正式釋出

月球岩石類型分布圖。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供圖

雙語編制,标記萬餘撞擊坑

此次釋出的圖集采用中英文雙語編制,其中主圖《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利用青、黑、黃、品紅4個基色疊印出共150種顔色,對月球進行“三宙六紀”的地質年代劃分;識别并标記全月12341個撞擊坑、81個撞擊盆地、17種岩石類型、14類構造,建立了統一的盆地建造亞類的分類體系。同時,圖集還表達探測着陸點、特殊高程點等一些特殊要素。此外,說明書與圖集同步釋出,詳細介紹了編圖使用的資料、圖件比例尺選擇原則、圖面表達内容、“三宙六紀”月球地質年代劃分方案、構造和岩石類型分類體系和月球地質演化曆史等内容。

目前,該圖集已經內建至大陸科學家搭建的數字月球雲平台上,并服務于月球科學研究、科普教育以及大陸未來月球探測工程的着陸區選址、月球資源勘查和路徑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