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4月22日在《人民日報》發文稱,要更好發揮法治在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中的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作用。加快推動制定修訂證券投資基金法、上市公司監管條例、公司債券監管條例、不動産投資信托基金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大幅提升證券違法違規成本。
全文如下:
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
——學習《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
中國證監會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先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在這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省部級主要上司幹部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專題研讨班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基本要義和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的主要内涵,把我們黨對金融工作本質規律和發展道路的認識提升到了新高度,是做好新時代新征程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中國證監會黨委把認真學習領會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資本市場重要訓示批示精神作為目前首要的政治任務,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以資本市場強監管防風險促高品質發展的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确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八個堅持”的重要内容。資本市場的市場屬性極強,規範要求極高,這要求我們在做好資本市場監管工作時,進一步深化對資本市場發展一般規律和中國國情市情的認識,在實踐中繼續探索完善,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一、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是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必然要求
金融是創新活躍的行業,金融創新能力是金融強國的重要軟實力。以現代商業銀行、現代資本市場、現代投資體系為特征的金融創新活動,為各國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續推進大陸金融事業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作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黨中央的堅強上司下,大陸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持續深化,法治體系不斷健全,投融資功能逐漸增強,市場生态進一步優化。這其中的一條寶貴經驗就是,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
也要看到,在資本逐利性的驅動下,金融創新具有兩面性,如果缺乏必要的規範,任由其無序發展,可能引發風險、造成亂象,影響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搞僞創新、亂創新,甚至借金融創新之名、行違法犯罪之實,釀成巨大風險。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推進金融高品質發展,必須深刻把握金融發展規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科學處理好發展與規範、創新與監管的關系,守牢風險底線,確定資本市場金融創新始終沿着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需要和人民群衆利益的方向前進。
二、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的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的安全靠制度、活力在市場、秩序靠法治。”中國證監會黨委深刻認識到,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完善法治,加強監管,深化改革,充分調動市場各方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
一是不斷完善金融法律和市場規則體系。金融交易涉及複雜多樣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資訊不對稱特征,對信用的要求非常高,必須有健全的監管制度。資本市場涉及面廣、利益主體多元,必須尊重規律,尊重規則,着力推進基礎制度建設,逐漸建構起符合大陸發展階段要求的資本市場法律制度體系。
二是持續提升金融治理效能和監管有效性。法律的生命力和權威在于實施。金融創新更新疊代快,并具有明顯的順周期性和強外溢性,必須加強對金融創新的監管,及時消除空白和盲區。資本市場是各類風險的交彙口、洩洪區,要堅持“兩強兩嚴”,依法從嚴加強監管,嚴厲打擊欺詐發行、财務造假、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三公”秩序,切實保障資本市場平穩健康運作。
三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前,制約大陸金融高品質發展還存在一些卡點堵點,包括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高,融資結構不合理,支援科技創新、綠色轉型、中小微企業不夠充分有力等。這些問題在資本市場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必須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着力破除相關體制機制性障礙,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動股債期協同發展,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服務高品質發展質效。
三、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強監管防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
中國證監會黨委将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意見》,抓緊完善配套制度規則,推動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形成和落地實施,着力穩市場穩信心穩預期。證監會将緊緊圍繞加快建設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這一總目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增強制度包容性适應性,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多次作出重要部署。資本市場在分擔創新風險、促進創新資本形成、優化創新資源配置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大有可為。要促進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紮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競争力,有效支撐科技創新,提升對新産業新業态新技術的包容性。
依法全面加強監管,更加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堅持資本市場監管的政治性、人民性,堅守監管主責主業,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和持續監管,不斷提升監管針對性有效性。落實好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要求,以“零容忍”的态度嚴厲懲治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強化監管震懾,淨化市場生态。堅持看不清管不住則不展業,加快建構從入口、持續監管到出口,再到機構監管、交易監管的全方位立體化資本市場監管體系,積極穩妥推進金融創新和與之相比對的監管能力建設。
健全資本市場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金融既有管理和分散風險的功能,又自帶風險基因,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要堅持系統思維、底線思維、極限思維,統籌好發展與安全、開放與安全,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防範化解風險,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切實增強資本市場内在穩定性。強化對資本市場風險的監測預警和早期糾正,完善對資本市場金融創新活動的風險評估和回報改進機制。健全資本市場風險問責追責機制,壓實風險防控責任。
加強資本市場法治建設。法治興則市場興,法治強則監管強。要更好發揮法治在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中的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作用。加快推動制定修訂證券投資基金法、上市公司監管條例、公司債券監管條例、不動産投資信托基金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大幅提升證券違法違規成本。強化行政、民事、刑事立體化追責,加大證券糾紛特别代表人訴訟制度适用力度,為各類主體提供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以高品質法治保障促進資本市場創新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證監會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