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芯”向榮!濱海新區內建電路産業規模達300餘億元

新“芯”向榮!濱海新區內建電路産業規模達300餘億元

芯火雙創平台的晶片微系統封測中心。

新“芯”向榮!濱海新區內建電路産業規模達300餘億元

天津鲲鵬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物聯網資料采集晶片正在進行性能測試。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一顆芝麻大小的晶片,能讓電子耳溫槍在幾秒鐘内顯示身體溫度資料;可使無人機精準檢測到幾十公裡甚至幾百公裡内有人飛機的位置航向,主動避免與其碰撞;還能實作每分鐘收集上萬條生産資料,使生産效率大幅提升……

  目前,晶片的應用場景豐富多樣,小到快遞包裹,大到國之重器,都有晶片的身影。以晶片為代表的內建電路産業被譽為“工業的糧食”,是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産業發展的基石。

  作為我市內建電路産業的主要聚集區,濱海新區近年來加快核心技術攻關,積極培育內建電路産業。截至目前,濱海新區內建電路企業數量占全市70%以上,産業規模達300餘億元。

  僅針眼大小

  能讓集裝箱“說話”

  随着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晶片市場需求越來越大。以晶片為代表的內建電路産業技術門檻高、制造技術複雜,大陸一度面臨“缺芯”難題。為加速破解技術瓶頸,濱海新區晶片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在不同細分領域突圍。

  日前,記者走進天津鲲鵬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展廳内大大小小的晶片産品映入眼簾。這些晶片最小的隻有0.7平方毫米,如同針眼大小。該公司總經理李潤澤拿起一顆無源感覺晶片向記者介紹,這種晶片能讓集裝箱“說話”,便于人們随時掌握它所在的位置以及“身體”狀況。

  “無源感覺晶片作為物聯網互聯感覺的重要載體,可以了解為物品的電子身份證,能使每個物品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标記,大大降低了資産管理的難度。”李潤澤表示,不隻是工業場景,目前公司生産的晶片也應用到智能音箱、掃地機器人、智能插排等生活領域,這些晶片的成本最低每顆7分錢,無需外接電源就可以工作。

  每顆晶片從生産線走向市場,都要經過嚴格的測試環節,以評估其在不同工作環境下功能和性能的有效性。位于濱海新區川博道的華峰測控技術(天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天津華峰)生産的産品,便是把控晶片品質的核心裝置。

  “我們是國際內建電路裝置供應鍊體系的中國供應商之一,産品銷往美國、日本、南韓及歐洲、東南亞等境外內建電路發達地區。”天津華峰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随着業務逐漸增長,天津華峰投資6.6億元在津建設內建電路先進測試裝置産業化基地,目前基地一期已完成2.4萬平方米的樓宇工程建設,并與天津大學及清華大學天津電子資訊研究院達成合作意向,今後将推動更多的産學研合作項目落地。

  企業技術攻關提速,帶來更多好消息。最近,天津經開區企業唯捷創芯(天津)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制定的《車用晶片技術—射頻前端晶片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團體标準完成立項評審。這項标準填補了大陸射頻細分領域檢驗标準的空白,将為國内衆多行業企業提供指引方向。前不久,經開區企業豪威北方內建電路有限公司的一款用于汽車攝像頭電源管理的晶片實作量産,這是全國首款支援汽車功能安全ASIL-B級别(一種較高的汽車電子系統安全級别)的汽車電源管理內建電路産品。截至目前,該企業已收到10餘家車企及一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客戶超百萬顆晶片訂單。

  眼下,我市內建電路企業在設計、制造、測試等産業鍊環節,攜手高校、科研院所加快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推動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高效協同的創新體系,讓更多應用領域閃耀“中國芯”。

  耐熱耐凍抗造

  車規級晶片“闖關”

  內建電路産業鍊條長、成本投入大、對技術平台依賴度較高,需要公共服務平台的支援。為加快培育晶片産業,濱海新區先後布局建設天津市內建電路設計中心、天津市濱海新區內建電路設計服務中心、天津國家芯火雙創平台(以下簡稱芯火雙創平台)等多個公共服務機構,建成天津先進技術研究院、濱海新區資訊技術創新中心、清華大學天津電子資訊研究院,加快孵化科創企業。

  最近一段時間,芯火雙創平台可靠性實驗室負責人郭春雨忙着推動車規級半導體可靠性測試實驗室的認證工作。這個實驗室配備了晶片産品及功率器件的專業測試裝置,為車規級晶片企業提供滿足國際汽車電子委員會認證标準的全套測試技術服務。

  據郭春雨介紹,汽車電子器件使用環境極為複雜,一旦失效可能引發嚴重後果,要研發一款真正符合需求的車規級晶片并不容易。與手機、電腦等消費類産品所用晶片不同,車規級晶片承受的溫度範圍一般在零下40攝氏度至150攝氏度,而消費級晶片往往隻需适應0攝氏度至70攝氏度的工作環境。是以,如何確定汽車晶片的一緻性和可靠性是企業要考慮的頭等大事,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車規級晶片認證“大關”。

  據悉,芯火雙創平台先後建設了晶片微系統封測平台、車規級半導體可靠性測試實驗室等。截至目前,該平台已累計為京津冀內建電路中小微企業提供加工、測試、開發服務超過400次,引進、孵化內建電路企業19家,完成內建電路人才教育訓練約3萬人次,有效推動更多晶片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

  近年來,依托信創海河實驗室、芯火雙創平台、國家先進計算産業創新中心、信創産教聯合體等平台建設,天津濱海高新區加快內建電路産業發展,在資訊技術創新領域啟動多個重大攻堅課題和前沿探索項目研究,不斷引育優質項目轉化落地。

  在我市汽車産業的主要承載地經開區,電子資訊和汽車産業基礎雄厚,這些“近水樓台”的技術資源和市場需求為車規級晶片行業發展帶來難得機遇。去年,中國汽車晶片标準檢測認證聯盟在經開區成立。依托聯盟職能和現有車規級晶片産業鍊資源,經開區重點在檢測、晶片+模組、整車本地服務配套等領域加大布局,目前已聚集數十家內建電路企業,初步呈現“設計業前端引領、制造封測逐漸提升、材料裝備持續發展”的産業格局,形成全鍊條發展模式。

  技術人才集中

  細分領域“多點開花”

  近年來,濱海新區緊抓重點項目建設,持續壯大內建電路産業。去年,奧爾斯曼科技半導體清洗裝置研發基地項目落戶濱海新區,項目創始團隊來自北方工業大學裝置與控制重點實驗室。該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專注于高純度、高濃度臭氧發生器的研發和技術創新,目前,企業産品已經獲得半導體裝置頭部內建商的驗證通過報告,并進入采購階段。”據介紹,該企業計劃三季度擴租4000平方米生産場地,用于臭氧發生器以及臭氧水清洗裝置的量産,今年有望實作産值5000萬元。

  內建電路産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行業,應用場景多樣,不同的應用場景對晶片有着不同要求,這些個性化要求在其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方面均有展現,也對多樣化技術人才提出了需求。

  我市技術人才集中,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天津理工大學等高校都有電子資訊相關專業,每年培養相關專業畢業生達數萬人,蘊含富集的科技創新資源,為內建電路行業提供技術人才支撐。

  為加快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融合,濱海新區成立了內建電路産業鍊高品質發展工作專班及産業鍊招商引資上司小組、專項工作組,編制并印發《濱海新區推動內建電路産業鍊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方案》,統籌全區推動內建電路産業發展。

  濱海新區工業和資訊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濱海新區內建電路産業鍊細分領域呈現“多點開花”的格局,比如在中央處理器領域,聚集了飛騰、海光等知名企業,形成了兩種主流技術路線并跑的格局;在網絡通信領域,井芯微電子已研制出内生安全交換晶片“玄武芯”等多款核心晶片産品;在材料領域,中環領先材料生産的6英寸和8英寸區熔矽抛光片達到了國内領先水準。通過整合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多方力量,濱海新區以內建電路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産業更新、新興産業壯大、未來産業培育,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産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