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台型企業出海,勝算幾何?

平台型企業出海,勝算幾何?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伊思

· · ·

最近兩年,網際網路企業在國内市場幾乎“卷”不動了,于是将目光瞄向海外。

比如在海外征戰了多年的阿裡旗下跨境電商平台速賣通,這兩年業務拓展的步伐明顯提速;阿裡旗下的物流平台菜鳥雖然按下了獨立上市的暫停鍵,但國際業務仍在不斷加碼。

位元組跳動的海外電商平台TikTok Shop正在全球出擊;拼多多的海外電商平台Temu這兩年也快速殺入全球多個市場。

去年,國内電商企業的海外業務更是突飛猛進,由速賣通、TikTok Shop、Temu和SHEIN這四家平台組成的“出海四小龍”,在跨境電商這個戰場上攻城略地,大殺四方。

而在與跨境電商互為“搭子”的物流領域,部分企業甚至已經走在了前列,以菜鳥、極兔、貨拉拉為例,它們早已跻身東南亞等海外物流市場的第一梯隊,形成“物流出海三劍客”的局勢,并累積了相當的市場規模與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重視海外市場的網際網路企業大多為平台型公司,在國内市場的相關業務領域,這些平台型公司都占據重要的份額,也有着重要的行業地位,無疑也能為各自的海外業務提供良好支撐。

不過,海外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對這些企業來說,出海既是商機,也有風險,不少企業在海外過程中就遭遇了不少困難。

那麼,網際網路平台型企業出海的勝算到底有多大呢?

1.

/ 網際網路企業出海,

從“出海四小龍”到“物流出海三劍客” /

美團自去年開始加快推進出海布局,去年5月,美團面向中國香港推出外賣平台KeeTa,與長久“壟斷”當地外賣行業的兩家平台Deliveroo和Foodpanda展開競争。

去年11月,美團海外布局加速,正式進軍東南亞市場,有關美團将考慮收購Foodpanda東南亞業務的消息也傳開了。

美團出海起步不算早,2016年10月,美團旅行設立了海外住宿項目組,與多家海外知名酒店供應商合作,通過代理分銷切入海外的酒店市場。同年11月,美團旅行收購深圳航路,整合國際機票資源來完善機票供應鍊。

等到國際化闆塊真正以新業務的身份出現在美團的業務架構裡時,已經是2018年,彼時,美團在港交所上市,并啟動了一系列新業務。

不過,對于美團這樣一家多業務的綜合平台型公司來說,僅在海外做酒旅業務和投資海外生活服務平台,顯然是不夠的,現在的美團也在不斷探索更多出海的可能性,并不斷完善出海路徑。

這兩年加快出海的平台型網際網路企業中,電商平台無疑是主力軍。

作為較早在境外市場深耕的平台,速賣通2023年初底推出全托管模式,并推出了Choice頻道。半年後的2023年8月又推出半托管模式,并進行試運作,今年1月全面上線半托管模式。

為了讓更多商家加入半托管,速賣通今年以來連續對半托管進行加碼,包括推出多項現金補貼等優惠政策。前不久,速賣通還密集舉辦多場服飾招商會,面向跨境服飾大賣、源頭工廠加大招商。

如果說速賣通是跨境電商的老兵,那麼位元組跳動旗下的TikTok Shop和拼多多旗下的Temu則是跨境電商市場上的後起之秀,也是深度攪局者。

TikTok Shop于2021年2月正式上線,雖然在海外經曆了不少困難和阻力,但一直在積極探索不同的市場,并且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Temu雖然起步比較晚,2022年9月才正式啟動,但一開始就展現出了拼多多特有的高效率和強執行率,這兩年發展很猛,不僅對跨境電商原有格局形成了巨大沖擊,也加劇了電商平台之間的互相競争。

為了盡快拓展美國市場,Temu更是不惜投入重金,先後兩次贊助美國職業橄榄球年度冠軍賽“超級碗”。有報道稱,Temu的商品目前已銷往全球48個國家,2023年第三季度,其全球月通路使用者達到1.14億人。

與電商業務密切相關的是物流業務,就在跨境電商飛快發展的同時,物流企業也在海外做得風生水起,尤其是以菜鳥、極兔、貨拉拉為代表的物流平台企業,形成“物流出海三劍客”的隊形,在海外開疆拓土,國際業務發展得很快。

菜鳥今年以來不僅加速在海外自建網絡,還與速賣通關聯開展海外業務,并上線了“全球5日達”國際快遞快線産品,如今已拓展至11個國家。

最近,菜鳥還與B2B跨境貿易分銷管道商Spotter簽署合作協定,這意味着,菜鳥在海外市場又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極兔原本就是從海外市場發家的,業務橫跨中東、北非、拉美等地,資料顯示,在極兔2023年的營業收入中,東南亞及其他海外市場的營收占比達到41%。

在“物流出海三劍客”中,貨拉拉在海外發展方面更加資深,自成立起就開始布局海外市場,過去十年,貨拉拉快速推進國際化程序,在海外市場快速增長。

平台型企業出海,勝算幾何?

Lalamove是貨拉拉在海外市場設立的品牌,主要客戶群是中小企業,主要提供即時送貨服務,自2014年開始進軍東南亞市場的,2019年開始進軍拉丁美洲等其他境外市場。

從最新更新的招股書看,貨拉拉和Lalamove在全球11個市場經營業務,覆寫超過400個城市。

2.

/ 國内市場“卷”不動了,那就去“卷”海外 /

盡管各家網際網路平台型企業的發展曆程并不相同,成立時間也有差别,但大都在過去經曆了連續多年的快速發展和高增長,現在高增長已然結束,各平台的流量和使用者也很難再有過去那樣的大幅飙升。

這也意味着,網際網路已經進入到下半場,各平台型企業也都處于深度調整期,有些網際網路大廠甚至出現了業務的下滑。現在,網際網路的發展重點也從過去一味的追求規模,變成追求效率和追求盈利水準。

“降本增效”成了現在網際網路企業發展的共同主題,部分大廠更是通過持續不斷的“收縮”和“瘦身”來聚焦主業,甚至舍棄掉一些盈利欠佳的原有業務。

在此背景下,網際網路大廠們都意識到,競争充分的國内市場已經很難有新的突破,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隻有加大海外市場的布局。

部分企業率先行動,已經在海外市場取得不錯的成績,出海也成為不少平台型企業重要的轉型方向。

今年2月阿裡巴巴釋出的2024财年Q3業績顯示,當季速賣通訂單增長60%,阿裡國際電商收入增長44%,連續6個季度超出市場預期。而這一增長主要的驅動力來自于基于全托管和半托管模式的速賣通Choice所帶動。

去年3月,Choice才在海外正式上線,到今年1月,Choice訂單約占速賣通總訂單量的一半,可見海外市場不僅為阿裡貢獻的收入大,而且帶來收入的速度也很快。

實際上,菜鳥來自國際物流的收入也已與國内物流收入不分上下,此前披露的招股書資料顯示,2023财年度,菜鳥來自國際物流的收入占比約為47.4%,略微超過國内物流的46.2%。

在國内物流行業競争激烈、增長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伴随着跨境電商而蓬勃發展的國際物流,成為了菜鳥進一步擴大市場空間的核心。

位元組跳動這兩年也靠海外業務實作了收入的大幅增長。應用分析機構DataAI的資料顯示,TikTok全球月活使用者已近10億,其中,TikTok在美國月活使用者已超1.5億,接近其總人口的45%。

收入方面,據The Information報道,位元組跳動2023年二季度收入增長超過40%,達290億美元,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占位元組跳動總營收的近20%。

貨拉拉的海外業務也增長很快,今年4月,貨拉拉更新了招股書,招股書内容顯示,貨拉拉的全球GTV由2021年的67.63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94.14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8%。

平台型企業出海,勝算幾何?

最近有報道顯示,2023年,Lalamove的業績比2022年增長了大約30%,而過去5年時間裡,Lalamove海外市場規模增長接近5倍。

據了解,Lalamove今後将繼續探索國際化新路徑,計劃拓展至新市場,并進一步滲透東南亞及拉丁美洲的現有市場。

3.

/ 海外戰場,一場火與冰的較量 /

盡管出海是個巨大的市場,潛藏着很多商機,但風險與機會并存。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有着不同的消費習慣,也有不同的市場需求和消費能力,政策也不相同,是以海外市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網際網路企業在出海過程中也會面臨市場、文化、技術、法律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困難。TikTok Shop的經曆就證明了海外市場的風險無處不在。

2021年正式上線後,TikTok Shop最初打算進軍美國市場,但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将封禁TikTok Shop,之後不得不改變原來的計劃,将試點市場轉向英國和印尼。

但英國的業務進展并不順利,由于歐洲使用者和商戶都沒有直播購物的習慣,前期願意入駐的本地商家也不多,最後TikTok Shop隻得依賴中國商戶跨境賣貨。

印尼市場情況雖然比歐洲好,主播和使用者對直播接受度高,本地招商難度也較小,但受制印尼政府對本地的貿易保護,隻有本地商家才能在TikTok Shop上開店,最終TikTok Shop不得不放棄跨境電商,用零傭金吸引本地商戶入駐。

當TikTok Shop在東南亞市場發展很快并準備大幹一場時,印尼政府2023年9月以禁止社媒平台進行直接銷售交易為由,直接封禁了 TikTok電商。

其實早在2020年,TikTok Shop就曾被美國、歐盟、澳洲等多地以資料安全為由進行調查,以至于TikTok Shop自2020年開始相繼在歐洲、美國等地建立資料中心,并接受當地監管。

即便如此,風險并沒就此停止。今年3月,美國國會衆議院抛出一項議案,要求位元組跳動将其旗下短視訊應用TikTok出售,否則TikTok将面臨美國的禁令。

為了阻止這項法案的實行,TikTok給予了嚴厲的直接反擊,但目前風險仍未解除。

美團出海比較慎重,但在中國香港地區開展業務也面臨多重考驗,一方面是用餐習慣方面,香港地區餐廳和商超密集,市民生活節奏快,相對于高昂的配送費,市民更願意選擇堂食或者到店取餐。

另一方面是成本方面,香港地區人工成本較高,對電動車出行也有一定限制,這與内地的情況不太一樣,對美團來說,需要不斷提升管理運力,并保持極高的營運效率。

海外市場風險重重,出海企業不僅要有了解目标市場的消費習慣和需求,還需要關注當地市場的競争狀況,制定有效的競争政策。

同時,作為網際網路企業,出海時還需考慮如何在全球範圍内整合資源,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也要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提升産品的技術水準和競争力。

這方面,在海外發展了多年的貨拉拉積累了較多經驗。

平台型企業出海,勝算幾何?

貨拉拉的海外發展趕上了“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合作氛圍和大環境相對比較好。而在地區選擇上,貨拉拉選擇以東南亞地區為重點。

東南亞人口衆多,經濟正處于大發展時期,而且近年成為了全球很多制造企業的生産基地,對物流的需求很大,而且當地消費水準普遍偏低,企業的經營成本也相對便宜。

另外,貨拉拉也非常注重技術對業務的支撐作用,而且技術團隊非常國際化,包含了來自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技術人才,這既有利于技術開發時的國際化,也有利于技術應用時的本土化。

與此同時,Lalamove非常重視本地化營運,當地的管理層均為當地人。

針對各個國家和地區在風土人情、工作生活習慣和貨币、語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Lalamove會根據實際情況,對國際化政策進行微調,比如在地圖、語言、車款、支付方式等方面,都會靈活變通,适時調整。

類似Lalamove這樣,在練好内功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針對不同的地區,制定相應的出海政策,這些經驗無疑對出海企業都有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