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公共文化服務精準對接群衆需求——省政協“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專題調研報道

去博物館看展覽、在文化館賞民俗、進劇場看演出……進入新時代,人民群衆對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的期待更加熱切。

讓公共文化服務精準對接群衆需求——省政協“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專題調研報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如何讓人民享有更充實、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圍繞“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議題,4月11日,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在西鹹新區開展專題調研。

讓公共文化服務精準對接群衆需求——省政協“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專題調研報道

将科技手段與文物展陳相融合

讓曆史文化遺産融入人們的生活

“這件珍貴的漆器出土于鳳翔縣秦公一号大墓,代表着先秦時期的漆器工藝水準和文化特色,其憨萌可愛的豬形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着富足和幸福。”在陝西曆史博物館秦漢館的“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展廳,随着講解員的娓娓叙述,大批觀衆被這隻呈平躺酣睡狀、四肢舒展的漆豬吸引,紛紛在展櫃前駐足并拍照留念。

“無論是造型設計還是體積大小、選材和制作工藝,這件漆豬無不展示着先秦工匠對細節的考究,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化追求。”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陳俊哲說,公衆在欣賞文物的同時,也能獲得相應的曆史知識和豐富的文化體驗,滿足高品質精神文化需求。希望博物館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诠釋文物曆史内涵,展示文化時代價值。

據了解,“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共展出文物732件組,其中包括先秦漆豬、綠釉孔雀燈、杜虎符等精品文物。展覽的另一大亮點則是運用“官山海”“升太平”“德化天下”“天人合一”等各具特色的多媒體裝置,将立體畫面與具象化的文物和展闆内容相融合,讓觀衆沉浸式觀展。

讓公共文化服務精準對接群衆需求——省政協“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專題調研報道

“這些裝置與具象化的文物相配合,将秦漢文明龐大的主題闡釋得生動、形象且具體。”省政協委員、陝西強星志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剛認為,科技力量為文博事業的發展打開了新空間,讓文物“開口說話”,增強了遊客的代入感、沉浸感、愉悅感,促進秦漢文化廣泛、深入地傳播。

李剛建議,要将科技手段與文物展陳相融合,推動文物活化利用,打造虛拟與現實互動的數字文化體驗場景,以更生動、更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曆史文化,讓觀衆通過視、聽、觸等多重體驗,更細緻地了解文物及其背後的故事,讓曆史文化遺産融入人們的生活。

讓公共文化服務精準對接群衆需求——省政協“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專題調研報道

進一步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

讓公共文化服務“觸手可及”

當日,調研組還來到詩經裡、昆明池,通過實地參觀、聽取彙報、座談交流的方式,深入了解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為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共謀良策。

春暖花開時節,身着精美漢服的遊客漫步在園林小道上,欣賞着古風舞蹈表演,對着相機笑意盈盈;在古色古香的古琴博物館裡,遊客在悠揚的琴聲中了解傳統樂器,欣賞傳統樂器之美;青少年在昆明池畔開展研學活動,誦讀國學經典,學習傳統禮儀,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望着眼前充滿“文化韻味”的景象,委員們有了新的思考。

讓公共文化服務精準對接群衆需求——省政協“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專題調研報道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可以進一步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提升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省政協委員、省評論家協會主席李震建議,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要注重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在充分利用優秀傳統資源的基礎上,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進一步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推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融合、發展。

調研組認為,公共文化服務是實作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衆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精準有效對接群衆精神文化需求,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和服務向基層傾斜,提升服務效能,打造更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間,提升公共數字文化産品的均等性、便利性,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寫面和适用性,讓公共文化服務“觸手可及”。

各界導報記者 劉凡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