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銀行“打勞工”薪資大曝光,第一名人均60萬(附表)

銀行“打勞工”薪資大曝光,第一名人均60萬(附表)

以下文章來源于資事堂,作者資事堂

原标題《銀行“打勞工”薪資大曝光:高低不一、增減各異、有進有出》 作者陳聖潔 

編輯袁暢

銀行打工仔,世人眼中職業打工仔中的“高端仔”,去年收入到底怎麼樣?

随着上市銀行年報的披露,答案逐漸浮出水面。

截至4月18日,A股已有23家上市銀行披露了2023年年報,包括6家國有大行、7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10家區域性銀行。從資料來看,盡管其中近半銀行去年員工平均薪酬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最高可達60萬的人均薪酬,其他行業打勞工大多還是難以望其項背。

讓人不解的感慨:刻闆印象又要加深了呢。

股份制銀行薪酬水準居前

銀行的員工薪酬主要展現在利潤表中的“業務及管理費”欄中的“員工費用”。 

“員工費用”再具體細化為工資獎金,以及社保、五險一金、工會經費及教育訓練費等項目,其中細化項目中的“工資獎金”屬于我們通常所說的員工工資,其他細項則統稱為福利。

從已公布年報的23家銀行來看,平均人均薪酬方面,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站在鄙視鍊的頂端:

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國有銀行。

具體來看:

已公布的7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平均人均薪酬超51萬元;4家城商行,平均人均薪酬為43.80萬元;6家農商行,平均人均薪酬為39.4萬元;國有六大行,平均人均薪酬為33.07萬元。

銀行“打勞工”薪資大曝光,第一名人均60萬(附表)

招行人均薪酬“最高”

截至目前公布的内地銀行年報,論人均薪酬水準,最高的依然是被封為“零售之王”的招商銀行。

2023年,招行員勞工均薪酬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但依然達到60.37萬元,是唯一一家人均薪酬超60萬元的銀行。

同時,招行也是去年人均創造淨利潤最多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2023年,每位招行員工平均為招行創造了125.81萬元的歸母淨利潤。

同時,年報顯示,去年招行在新增了3530名員工的情況下,員工費用減少了3.09億元,人均薪酬較2022年減少了2.16萬元。

根據招行年報,2023年招行實作淨利潤1466.02億元,同比增長6.22%;實作營業收入3391.23億元,同比下降1.64%。

在招行2023年度業績釋出會上,面對目前銀行業經營壓力的提問,招商銀行行長王良之言:“今年按照董事會過緊日子、嚴日子的要求,降低各項成本費用開支,通過降本增效,促進收入增長。” 

瑞豐銀行青島銀行人均薪酬增長“快”

已公布年報的國内銀行中,人均薪酬增長“最快”的是瑞豐銀行。

瑞豐銀行總部位于浙江省紹興市,是浙江省首批改制成立的農商行,也是浙江省首家上市農商銀行。

2023年,瑞豐銀行人均薪酬較上年增長了11.83%,達37.24萬元,相當于每人增長了近4萬元。在同類型的銀行中,其人均薪酬水準優于常熟銀行的31.02萬元,并逐漸靠近規模類似的江陰銀行(2023年人均薪酬為39.55萬元)。

從年報來看,近兩年,瑞豐銀行的營收整體還是較為穩定。

2023年,該行實作營業收入38.04億元,同比增長7.90%,實作歸母淨利潤17.27億元,同比增長13.04%,資産總額達到1968.89億元,較年初增長23.35%。

在目前已披露的23家上市銀行中,瑞豐銀行的營業收入增幅僅次于常熟銀行,歸母淨利潤增幅排第六位,落後于杭州銀行、常熟銀行、齊魯銀行、江陰銀行、青島銀行。

2023年度業績說明會上,瑞豐銀行董事長吳智晖表示,2023年以來,瑞豐銀行啟動五年發展戰略規劃編制,最終确立“1235”目标願景,目标是實作“五年再造一個瑞豐”。

瑞豐銀行之後,青島銀行的人均薪酬漲幅也較高。

2023年,青島銀行人均薪酬較上年增長了8.69%,達43.85萬元。

青島銀行在年報中提到,2023年,該行的公司業務發展,人員增加,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員工費用有所增加。

銀行“打勞工”薪資大曝光,第一名人均60萬(附表)

無錫銀行:在農商行中人均薪酬居前

瑞豐銀行的人均薪酬雖然增長較快,但和無錫銀行相比,還有段距離。

年報顯示,無錫銀行去年的人均薪酬高達46.55萬元,暫居A股上市農商行之首。

不過,無錫銀行确實“會賺錢”,其人均創利超出同類銀行一大截,甚至略高于招行,達125.86萬元。

從業績增速看,無錫銀行2023年表現溫和,實作營業收入45.38億元,同比增長1.28%;實作淨利潤22億元,同比增長9.96%。

但和類似體量的農商行相比,無錫銀行的員勞工數明顯偏少。

截至2023年末,無錫銀行總資産為2350億元,員勞工數為1708人。員工規模甚至少于資産規模不及它的瑞豐銀行與江陰銀行。

可見,人均創利雖然很大程度上受地域資源禀賦等因素的影響,但也和公司的人事政策、員工能力特點密切相關。

年報還顯示,過去5年,無錫銀行的行政人員數量呈現波動中減少的趨勢。但同時,該行大幅增加了技術人員。

銀行“打勞工”薪資大曝光,第一名人均60萬(附表)

交行人均薪酬“最節制”

在所有類型的銀行中,國有銀行的人均薪酬相對較低,而國有銀行中,交行又更加低一些。

資料顯示,交行去年的人均薪酬為29.49萬元,較2022年同比增長了0.17%,但在已公布上市銀行中依然最低。

年報顯示, 2023年交通銀行實作營業收入2580.14億元,同比增長0.26%;實作歸母淨利潤927.28億元,同比增長0.68%。

多家銀行人均薪酬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已披露2023年年報的23家上市銀行中,13家銀行的平均薪酬有所上漲,11家銀行的平均薪酬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其中,郵儲銀行的人均薪酬下降較為明顯。2023年,郵儲銀行員工平均薪酬降低了2.45萬元,同比下滑了7.02%。

國有大行中,郵儲銀行算得上是“上市晚”、“包袱輕”。2023年,郵儲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0.83%,在國有大行中排名前列。

另外,去年郵儲銀行人均薪酬減少也有增員有關。2023年,郵儲銀行的員工增長了17108人,增長了9.5%;但總薪酬包增長僅增長了1.81%。

此外,郵儲銀行不僅是國有大行中,網點最多的銀行;也是國有大行中員工“密度”最高的銀行。該行平均每1.25億資産規模,就需要1個員工。

到手薪酬可能被追回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銀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機制下,被銀行“反向讨薪”的打勞工越來越多了。

2023年年報中,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哈爾濱銀行、天津銀行、瑞豐銀行、渝農商行等多家上市銀行公布了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相關情況。同時,工行、農行、建行、交行等多家銀行也在年報中強調“已經建立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及追索扣回機制”。

銀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機制,不僅針對高管,同時也針對承擔風險管理職責的關鍵崗位人員以及對銀行經營風險有直接影響的員工。

以招行為例,其2023年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總金額4329萬元,雖然較2022年的5824萬元有所下降,但覆寫人數卻變多了,從2022年的2876個員工增加到了2023年的4415個員工。

這也是近年銀行薪酬的一個重要趨勢。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台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