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道德經的道法自然?#
《道德經》中“道”這個字出現了多次,具體多少次,因版本不同可能結果也不同。但其具體的含義和用法肯定不是相同的;而且我相信大多數學習研究者也是認同這個論斷的——不認同的請舉個手。
但是在具體的學習研究過程中,多數學習研究者卻并沒有自覺地分辨每個“道”的不同之處,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道不同,則不能一道到底”的原則。有些地方的“道”,如果了解了“道”的不同含義,其意直白自現、一目了然,但如果“一道到底”,則不得不自找邏輯、自圓其說,結果卻是自相沖突、首尾乖互,既尴尬又無奈,既困惑又迷惘。比如“道法自然”“道者,萬物之奧”、“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那麼,《道德經》中的“道”有哪些含義呢?我認為有三個,分别對應“道可道,非常道”的三個“道”,而這三個“道”裡邊,第一個是作為認知對象而存在的,可以認為是“先天之道”,後兩個與認知主體有關,可以認為是“後天之道”。為了一目了然,我還是用圖表進行表達:
“道”的不同含義互相交織、互為補充,共同構成了《道德經》中豐富而深奧的“道”的哲學體系。
“道”在《道德經》中的具體含義需要根據上下文來判斷。而且,《道德經》作為一部深奧的哲學著作,其語言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這也是其魅力所在。但也正是因為此,也造成了閱讀了解上的障礙。是以我冒昧地猜想:為什麼有多數解讀者明知“道不同”,卻還是不自覺地堅持“一道到底”?有兩大原因——要麼是因為懶、不願意深入思考;要麼是因為了解能力差,辨識不出來“道”的不同含義。
我在這裡舉一個最熱門、争議最大、也最有說服力的例子,比如“道法自然”:這裡的“道”和天、地、人這“四大”都是“後天之道”,為什麼是後天之道?因為第25章講得再明白不過了(可參閱我的文章《千年迷霧一朝告解:“道可道,非常道”的密鑰原來在這裡》)。而“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指的就是“先天之道”,指宇宙自然的運作之道、認知對象和認知本源。“後天之道”相對于“先天之道”來說,難道不“道法自然”嗎?
而且這樣了解實踐意義非常重大,它告訴我們:不管在生活、工作和學習當中,還是在社會管理、國家治理當中,你必須要遵循物質世界的運作法則,否則就是主觀妄為,容易出現偏差和失誤。
需要強調的是,不但不能“一道到底”,而且有時候一個“道”就包含了多重意義。比如“道生之,德畜之……”這一句裡“之”指什麼?指的是“萬物的非常道”,也就是第③個“道”:萬事萬物的方法、規則、門道兒以及主義、思想、理論、制度等等這些“後天之道”。“後天之道”是從哪裡産生的?當然是認知主體我們人類從認知對象的“先天之道”中産生的。是以這裡的“道生之”意思是“道可道而生之”,一個“道”同時包含了道①和道②兩層含義。如果不這樣了解,把“道生之”了解為“先天之道生了什麼什麼萬物”,解釋出來的東西必定是猜想+臆想+虛構+假設+……不信的話,你可以回到第51章,分别按我的了解和傳統的了解,沙盤推演一下試試。
了解了不能“一道到底”的原理,我們還要問一個問題:“道”有沒有标準?“道”有沒有路徑?
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時常見到這樣的表述:按照道的标準、按照道的法則、依道行事、依道治理……這樣的表述有沒有可操作性?在我們實踐中的指導意義什麼?如果有,那我們人類探索“大道”的意義又在哪裡?如果沒有,那這樣表述的目的和意義又在哪裡?
是以,我的論斷是:這樣的表述是沒有意義的,是不負責任的,乍一看是道地的唯物主義,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唯心主義“道崇拜”(當然,這樣表述沒有錯,這一點是肯定的)。“先天之道”中,肯定有固定的、永恒的、主宰一切的運作法則,但需要人類去認知、去探索、去運用,是以重點是認知、探索和運用,而不是“按照道的标準、按照道的法則、依道行事、依道治理……”諸如此類“千真萬确”的廢話,這樣的廢話的言外之意就是:我隻認那個“恒道”,其它的都是妄談!雖然他們沒有明确地這樣說,但隐含的就是這個意思。
問題是:你隻承認的那個“恒道”,它不認得你呀。要不然的話,它怎麼不給你個标準答案呢?你隻按照它給的标準答案生活和工作,不就行了嗎?現實是不行呀,生活的門道兒還是需要自己去摸索,而最終也是自己摸索出來;國家的治理之道最終也是摸着石頭過河,經過了無數的成功和失敗後,趟出來的!
而人類經過認知、探索和運用後形成的“非常道”,更不是固定不變的,更沒有什麼标準,也沒有固定的條款,是以類似“按照道的标準、按照道的法則、依道行事、依道治理……”這樣的表述更是無從談起。第51章“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描述的就是“非常道”為什麼是“非常道”,而不是“常道”的原理。試想,如果“道”有标準、有法則、有條款,那我們現在還要說什麼“道路之争、理論之争”?還說什麼“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全世界都按照“道的标準、道的法則、依道行事、依道治理……”不就完了嗎?
是以,我建議不要再“按照道的标準、按照道的法則、依道行事、依道治理……”這樣表述了!這樣的了解是經不起推敲和實踐的檢驗的!
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如果你覺得有用,請點贊并關注,後續有更多的内容持續輸出。以下三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①神秘面紗一揭即開:玄奧《道德經》秒變“甚易知”!
②天道贈我慧眼慧根:以閱宇宙惚恍窈冥!
③千年迷霧一朝告解:“道可道,非常道”的密鑰原來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