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年、170萬台 長安逸動是如何保持競争力的?

作者:艾渴的回聲

2024年4月18日,一則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長安逸動迎來了第170萬台量産車下線”。

12年、170萬台 長安逸動是如何保持競争力的?

說實話,看到這則消息我的第一反應是:竟然賣了這麼多了?不過,當我仔細回憶了一下,立馬就肯定了該消息的真實性。

12年、170萬台 長安逸動是如何保持競争力的?

原因有三:一個是從2012年釋出到如今,作為最早進入家用市場之一的長安逸動,已經走過了近12個年頭,并不斷更新疊代,今年更是更新到了第三代車型,同時還加入了AI智能的大趨勢。

其二,在轎車銷量排行榜上,除了早期排名較為靠後,其餘時間長安逸動幾乎穩定在前十位當中。特别在2023年,長安逸動還以15.7萬銷量,登頂了中國自主燃油轎車的銷量冠軍寶座。

12年、170萬台 長安逸動是如何保持競争力的?

其三,長安汽車在這些年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甚至多次衛冕自主品牌銷量第一。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長安的三次創業“香格裡拉計劃”、“北鬥天樞”、“海納百川”,不僅穩步前行,更是碩果累累。是以可想而知,長安逸動取得這樣的成績幾乎就是情理之中。

12年、170萬台 長安逸動是如何保持競争力的?

不過,要說長安逸動之是以能夠成功的關鍵,隻有兩個字:品質。從設計到駕駛到安全等,其每一個環節幾乎都達到了當時行業的平均水準之上。

12年、170萬台 長安逸動是如何保持競争力的?

比如在設計上,長安是第一批在海外設立設計中心的企業,并且第一代長安逸動由長安意大利都靈設計中心負責整車造型設計,雲集了全世界的海外設計師人才,能力可見一斑。而第一代長安逸動實際出來的效果,也的确驚豔了衆人,特别在那個沒有脫離模仿的年代,第一代長安逸動偏國際化的造型吸引了許多消費者。

12年、170萬台 長安逸動是如何保持競争力的?

而接下來的第二代車型以及如今的第三代車型,依然走的是國際化路線。特别是剛推出的第三代車型,其由内到外散發的時尚感和科技感,幾乎可以跟一台純電轎車相媲美。

12年、170萬台 長安逸動是如何保持競争力的?

而在駕駛方面,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2016年的,退賽率高達66.2%的中國汽車拉力錦标賽(CRC)。作為一場國産和合資同台競技的比賽,作為第一次參賽的長安逸動XT俨然不被看好,甚至能不能完成比賽都是一個未知數。不過,即便在這樣的壓力下,長安逸動XT不僅完成了比賽,而且還成為了一匹黑馬,斬獲了其中S2組首站的冠軍。

同年還值得一提的是,長安逸動還榮獲中國汽車行業使用者滿意度(CACSI)測評細分市場滿意度第一,再次将産品的知名度提升了又一個次元。

12年、170萬台 長安逸動是如何保持競争力的?

在安全性上。可以說是長安逸動最能打動消費者的一個産品亮點,其在上市首年(2012年),便摘得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以及“C-NCAP新五星安全”的成績。要知道,那個時候就連同級别的諸多合資品牌也隻是4星的水準。

12年、170萬台 長安逸動是如何保持競争力的?

當然,在接下來的這些年當中,包括二代三代車型以及中間的大小改款車型,長安逸動依然保持着多元度的高水準。比如2021年CTCC(中國汽車場地職業聯賽),逸動PLUS在首戰斬獲車手杯及廠商杯雙冠軍,并以出色成績締造了本場最快圈速。同年,逸動摘得中國汽車使用者研究滿意度測評(CACSI)自主品牌轎車第一名,又是一次賽場性能與使用者口碑的雙豐收。

12年、170萬台 長安逸動是如何保持競争力的?

而第三代逸動,再次全面進化,除了加入AI智能化大軍,還在安全、動力、尺寸、配置以及智能配置上均再次做到了同級領先,并諸多以前要花大價錢的東西變成了标配,比如行車記錄儀、540度全景影像、籠式高強度吸能車身、感應尾門、AI助手等,均出現在了落地8萬塊左右的最低配車型上。

寫在最後

不得不承認,雖然長安逸動不是同期唯一一台國産家轎,但屬于它的故事的确足夠精彩,特别是它一如既往的品質,真的很讓人引以為傲。當然,我更希望170萬台隻是長安逸動車生故事上的一個小節點,希望長安汽車能夠繼續為它添磚加瓦,成就下一個170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