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史上,開國皇帝一直是備受人們矚目的存在,因為他們是一個封建王朝的締造者。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開國皇帝是統領一個朝代的最高權力人物,也是統一天下的主要元勳。
開國皇帝們不僅要有過人的才智,還需要非凡的勇氣和非比尋常的膽識,方能稱得上一代明君。是以,無論是在政治、軍事還是外交上,開國皇帝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對後代的影響也是深遠而持久的。
雖然在曆史上,開國皇帝們的成就卓著,但是,也有一些開國皇帝,他們的下場卻是非常凄慘的,有的甚至是被自己的親人所害,最終不得善終。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曆史上那些凄慘的開國皇帝,究竟都有誰。
公元9年,王莽趁着西漢末年的天下大亂之際,成功發動了新朝的建立運動,最終取代了西漢王朝,成為新朝的開國皇帝。
王莽稱帝後,開始大肆搞變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綱領,企圖通過改革,來解決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實作天下太平的美好願望。
但是,王莽搞的這一套變法,卻沒有得到百姓的擁護,反而導緻了天下大亂,各地紛紛爆發起義軍,聲讨王莽,最終,在郢城之戰中,王莽被赤眉軍所俘,被義軍活活燒死,死時年僅59歲。
拓跋珪在年輕的時候就表現出極高的軍事才能,尤其是在九原之戰中,他帶領北魏軍隊,成功戰勝了北燕的軍隊,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戰績,使得北魏軍隊的實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之後,拓跋珪趁勢發動政變,最終成功篡位登基,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權,開始了他的皇帝生涯。
但是,拓跋珪在位後期,開始變得任性妄為,沉湎酒色,胡作非為,猜忌臣下,不顧大事,這樣的他自然引起了朝臣和百姓的極大不滿,最終在一次宮廷政變中,被自己的侄子拓跋紹所殺,死時年僅39歲。
元善見登基之後,并沒有展現出一位帝王應有的抱負和膽識,相反卻是放縱性情,整日裡沉湎酒色,任意妄為,而且他統治下的百姓生活十分的艱難,是以朝臣和百姓們對他非常的不滿。
就在這段時期,有一位魏博軍的将領高歡抓住了這個機會,開始着手發動政變,最終推翻了元善見的統治,并且強行讓他禅讓位子,不久之後,元善見就離奇死亡,死時年僅29歲。
在位初期,蕭衍還表現出一些幹練的政治才能,勵精圖治,對朝政非常上心,一度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一些貢獻,但是随着年齡的增長,他開始變得懈怠起來,整日裡隻知道沉迷于佛門之事,忽略朝政。
這樣的他自然引起了衆人的非議,而當時正值軍事副大将侯景謀反的時候,蕭衍也沒有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最終被侯景所囚,後來,雖然侯景死去,但是蕭衍卻在囚禁之中離奇死亡,享年86歲。
在朱溫的一生當中,他經曆了很多次的戰争,但是也正是這些戰争,讓他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建立了自己的武功,最終成為了一方霸主。
天祐年間,朱溫發動了對中原的攻擊,最終成功滅亡了唐朝,建立了自己的梁朝,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一代英主。
但是,朱溫在位後期,開始變得極端殘暴,對待百姓非常的苛刻,而且還任意妄為,這樣的他自然招緻了衆叛親離,最終在興化年間,被自己的兒子所篡位,不久之後,朱溫就不幸離世,死時年僅61歲。
天祐年間,李存勖趁着混亂的局勢,成功發動了起義,最終推翻了後唐的統治,建立了後梁朝廷,成為了一方的霸主,也是這個時代的開國皇帝。
但是,李存勖在位後期,開始變得極端殘暴,對待百姓的方式非常的苛刻,而且還任意妄為,這樣的他自然招來了衆叛親離,最終在興化年間,被自己的兒子所篡位,而他本人也在離位之後不久離世,死時年僅61歲。
可以說,作為一個開國皇帝,并不是人人都适合這個位置,因為一旦登上了這個位置,就意味着無論是功績還是下場,都會被後人所記住,也會影響整個朝代的前途和命運。
正所謂物極必反,有些開國皇帝,盡管在位時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卻在下台之後,遭受到了極大的磨折和折磨,有的甚至是被自己的親人所所害,可以說,這樣的結局,确實讓人惋惜和唏噓。
通過這些開國皇帝的事迹,也讓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一個真正的明君,除了要有非凡的才智和膽識之外,還需要正确的政治理念和善良的品德,才能赢得百姓的擁護和支援,也才能夠成為一位真正的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