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任用的臣子來自五湖四海,臣子說各種各樣的方言,古時候又沒有國語,皇帝和他的臣子,是如何溝通的呢?
今天,告訴你答案。
其實,答案很簡單:
他們講官話
清朝皇帝和臣子講北京官話,不學官話,當不了官
是的,我們操心古代皇帝聽不懂他的臣子說家鄉話,有點瞎操心了。
事實上,古代大多數的臣子,都是講“官話”的。
也就是說,他們當官的,不說方言,而說“官話”。
什麼叫做“官話”呢?
“官話”以哪裡的話為标準呢?
答案同樣也是簡單粗暴:
皇帝說的話
就是“官話”
是的,當臣子的,你伺候的是哪個朝代的皇帝,你就講哪個朝代的皇帝的話。
其實這是理所當然,你給哪個皇帝打工,你作為臣子,當然要學老闆講的話,向老闆靠攏。
但是,當時不能叫“皇帝話”,因為這樣說不好聽,是以,叫做“官話”,就比較得體。
好,那麼,問題又來了:
古代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古代的官吏,他們是從哪裡學的“官話”呢?
答案非常有趣:
古代有官話教材
是的,在古代的中國,是有官話教材的,類似于我們今天的國語教材。
以下這本《洪武正韻》,就是明朝時期的官話教材。
以下這幾本:《官話類編》、《官話指南》、《最新官話識字教科書》,都是清代的官話教材。
例如說,在清朝,我們的孩子上私塾,有部分地方的私塾,是用官話教書的,不是用本地方言教書的。
關于清代某些地方私塾,用官話教書的相關史料,老馮給大家摘錄幾則,讓大家管窺一下::
史料例一:康熙時期《徽州府志》記載:“讀書宜教官話”。
史料例二:雍正時期《長甯縣志》記載:“小兒讀書多訓官話,惟言語則不然。語有兩樣,一水源音,一客家音。”
雍正時期的長甯縣,就是今天廣東的新豐縣。這則史料翻譯成人話,是這個意思:“在我們廣東省新豐縣,小孩子在私塾念書,多數都是用官話教的,但這些孩子們平時說話,則不一樣,有的講河源話,有的講客家話。”
史料例三:嘉慶時期《正音撮要》記載:“餘嘗經過江南、浙江、河南、兩湖地方。一處處方言土語不同,就是他們鄰府鄰縣的人也不通曉。唯有經過水陸大碼頭,那些行戶、買賣人都會說官話……”
翻譯成人話是這個意思:“我去過江南、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每個地方的方言都不一樣,就是相鄰兩個縣、兩個府的方言,都互相聽不懂,不過,在那些大商埠、大碼頭,做生意的,各大行商,都會說官話……”
好,那麼當年清代的官話教材,他們是用什麼來做音标呢?
要知道,當時沒有漢語拼音,他們難道有一套獨特的音标?
答案是:它們用“同音字”來做音标,以下就是一些例子:
從上面這兩個插圖,我們可以看出來,清代的官話教材,用文字來表音,例如:
紫:音“止”。
白:音“帛”。
辣:音“臘”。
甜:音“田”。
味:音“未”。
聽:音“廳”。
看:音“刊”。
訃:音“赴”。
等等。
那麼讀到這裡,你也許會有疑問:古代中國的官話教材,用文字來給文字标音,可是,被用作标音的文字本身,又并沒有标音,那麼,這樣做不科學啊,會不會造成念歪的現象呢?
恭喜你
你答對了
是的,雖然在古代的中國官場,所有的官吏,都想學标準官話,也就是皇帝說的語言,但是,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在京城做官,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見到皇帝,而且,中國實在是太大了,官話教材的音标又不科學,是以,正宗的官話,在地方,變成也夾帶了口音,這就是為什麼,曆史上的中國,除了朝廷講的标準官話之外,又演化出了:西南官話、北方官話、南方官話、江淮官話……等等,一大堆帶有口音的官話。
好,那麼假設在清朝,一個在昆明當官二十年的人,講慣了西南官話,突然被調進中央了,以後要常常和皇帝見面了,皇帝講北京官話,這個臣子講西南官話,如何溝通是好呢?
答案是這樣的:
首先,講北京官話的皇帝,對于講西南官話的臣子,是可以聽懂80%以上的,因為古代人和我們不一樣,他們對方言發音的辨識力,比我們現代人強,為什麼?因為他們習慣了。
其次,這個昆明的官在入京之前,會找人突擊學習北京官話,而且入京之後、面見皇帝之前,他也會突擊惡補北京官話,是以,進步會很快,入京住下不久,也就會講北京官話了。
有個例外:當年康有為觐見光緒皇帝,沒有惡補北京官話,或者說,惡補得不好,結果皇帝有些話聽不懂,皇上有一點怨言。
光緒見康有為(想象圖)
好,講到這裡,老馮為你總結一下:
總結之一:在古代中國,老百姓講方言,皇帝和臣子講官話,官話,是以皇帝為靠攏。
總結之二:在古代中國,地方上也有一些商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會講官話,不過,各地的普通百姓,一般都是講方言的。
總結之三:在古代中國,一直有官話教材,但是,由于沒有一套科學的音标系統,是以,單憑官話教材,教出來的官話,往往帶有口音,是以,又演化出南方官話、西南官話等等。
總結之四:長期在京城做官的,都會講一口标準的官話,基本上和皇帝無異。
總結之五:從地方調進京城做官的,也會突擊練習标準官話,努力向皇帝靠攏。
大概地說,就是這麼回事。
是以,大體上來說,古代中國的皇帝,基本上不存在聽不懂臣子說的話,因為臣子為了向皇帝靠攏,基本上都會學習官話。